萬桔梅
(永勝縣中醫院,云南 永勝 674200)
婦科急腹癥是婦科常見急癥,以急性下腹痛為主訴,病因復雜、發病急、病情發展快,能否及時明確診斷,盡早給予有效治療,是治愈甚至挽救生命的關鍵,因此,婦科急腹癥的研究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1]。現對2001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46例婦科急腹癥病例進行分析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自2001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46例婦科急腹癥病例,本組病例,年齡12~65歲,平均35歲,已婚207例,未婚39例,有人工流產、放環手術史234例;臨床表現為急性下腹疼痛,多伴有停經、不規律陰道流血、膿性白帶、肛門墜脹、發熱等。有236例行血或尿HCG檢測,陽性167例;有227例行后穹隆穿刺或腹穿,陽性189例,其中血性167例,炎性22例;246例均行B超檢查,提示異常者237例,大多見有腹腔積液、子宮旁低回聲團塊或卵巢囊腫、腫瘤等。
治療方法:按照《婦科急危重癥救治與管理》要求[2],對本組246例中的165例行手術治療,81例保守治療。
結 果 本組246例,包括4大類,即:腹腔內出血疾病、腫瘤并發癥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見表1。165例行手術治療,以根據體征、B超檢查內出血大于300ml及腫瘤并發癥為主,術后診斷符合率92.72%,誤診率7.28%,其中有3例出血性輸卵管炎,術前誤診為異位妊娠和卵巢黃體破裂,見表2。保守治療81例,主要是感染性疾病及內出血不多的患者。由于治療及時,246例全部治愈。
討 論 1、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居婦科急腹癥的第1位,本組手術125例,誤診6例,4例為卵巢黃體破裂,2例為出血性輸卵管炎,異位妊娠其診斷以有停經史、陰道出血、腹痛、婦檢有宮頸舉痛、附件區有包塊、壓痛,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紅色不凝血液、實驗室檢查尿HCG陽性、血β-HCG↑、盆腔B超提示宮腔內未見胚囊組織且附件有混合性包塊和盆腔液性暗區為依據,需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避免腹腔大出血。

表1 婦科急腹癥病種分類

表2 術中病變部位分類
2、卵巢黃體破裂,其臨床表現與異位妊娠相似,故易相互誤診。有資料統計術前誤診率可達20%~40%[3]。本組手術17例,誤診3例,2例為異位妊娠,誤診的主要原因是尿HCG假陽性或者假陰性。本癥多無停經史,常為性生活后導致腹痛發病,內出血較異位妊娠為少而較少出現暈厥、休克。術中見卵巢有破口及出血,可見黃體組織,本癥患者腹腔內血明顯少于異位妊娠,且多數患者在1次出血后能自行凝固,反復發作的機會較少[4]。
3、出血性輸卵管炎是急性輸卵管炎的一種特殊類型,本組手術后確診3例,因既有出血性急腹癥的特點又兼感染性急腹癥的特點,故易被誤診為異位妊娠或卵巢黃體破裂,本病發病前多有宮腔操作史或附件炎病史,婦科檢查:宮頸舉痛但無著色,子宮旁有壓痛、增粗或包塊,后穹隆飽滿觸痛,血尿HCG陰性。以上與急性盆腔炎相似,但后穹隆穿刺抽出鮮紅色血水樣液是其典型特征,以此可與盆腔炎鑒別。術中可見輸卵管結構完整,呈現炎性充血改變,與周圍組織粘連。
4、婦科急腹癥的治療原則腹腔內出血疾病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對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型、黃體破裂、出血性輸卵管炎內出血在300ml以下、生命體征穩定的病例,可保守治療,若保守治療過程中病情加重,內出血增加、生命體征異常者,應及時改行手術。本組有7例是在原有囊腫存在的情況下,隨診觀察過程中或婦檢時發病,提示我們應注重早期診斷并及時正確處理。感染性疾病應以保守治療為主,急性盆腔炎可在靜滴抗生素的同時,行后穹隆穿刺抽出膿液,并注入藥物治療,可避免開腹引流術,抽出膿液應送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針對性使用抗生素可獲最佳療效[5]。
[1]邢淑敏,主編.新編婦產科臨床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347.
[2]高延秀,主編.婦科急危重癥救治與手術管理[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5.
[3]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9.
[4]鄧燕杰.附件非贅生性包塊所致急腹癥的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8:457-458.
[5]鄭斐,邵溫群.婦科腹腔內出血17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