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濤海,祝劍波,吳建良,魯建國,應海明
(浙江省紹興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紹興 312000)
10%阿維·氟酰胺 (稻騰)懸浮劑是拜耳作物科學公司最新開發,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的新型高效殺蟲劑。為進一步完善其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應用技術,更好地指導農戶科學合理使用,提高對害蟲的控害保產效果。我們在2010年早稻進行了1代二化螟不同施藥期等應用技術試驗。現將有關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0年在2009年二化螟發生較重區域的早稻田塊上進行。試驗田類型為直播早稻金早47,4月15日播種,每667m2播種量6 kg。
供試藥劑為稻騰,20%氯蟲苯甲基酰胺懸浮劑,20%三唑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
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施藥試驗。設每667m2用稻騰20,30mL;氯蟲苯甲基酰胺10mL;三唑磷100mL+毒死蜱100mL 4個處理,以不施藥等量清水為對照。5月27日 (早稻處于分蘗盛期)施藥,6月18日各處理均用稻騰40mL防治后峰幼蟲。
二化螟2齡幼蟲高峰期施藥試驗。設每667m2用稻騰30,40mL;氯蟲苯甲基酰胺10mL 3個處理,以不施藥等量清水為對照。6月2日 (早稻處于分蘗高峰期)施藥,6月18日各處理均用稻騰40mL防治后峰幼蟲。
二化螟中高齡幼蟲期施藥試驗。設每667m2用稻騰40mL處理,以不施藥等量清水為對照。6月18日 (早稻處于孕穗期)施藥。
以上各試驗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78m2,小區間用塑料扣板隔離,試驗處理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
施藥采用3WBS-16B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按每667m230 kg藥液量噴霧。每次施藥時田間灌水5cm 左右,藥后保水2 d。調查效果分2次進行,第1次為6月17日,第2次為7月11日,采用5點取樣,每點0.25 m2,拔取樣點內被害株考查,計算枯心率和保苗效果。
從6月17日 (藥后15~20 d)的調查結果(表1)看,稻騰各處理的保苗效果為86.9%~96.5%,略優于氯蟲苯甲酰胺的處理,明顯優于三唑磷+毒死蜱處理。

表1 防治早稻二化螟各處理的第1次考查結果
從不同施藥時期看,保苗效果以2齡幼蟲高峰期施藥優于卵孵高峰期施藥。
從表1中的殺蟲效果看,稻騰各處理的殺蟲效果為77.1%~95.3%,略優于氯蟲苯甲酰胺處理,明顯優于三唑磷+毒死蜱處理的效果。從不同施藥時期看,殺蟲效果也是2齡幼蟲高峰期施藥優于卵孵高峰期,而卵孵高峰施藥的各處理的殺蟲效果均在90%以下。根據對田間殘留幼蟲的分蟲齡調查和分析,3-5齡幼蟲為前峰的殘留量,而1-2齡幼蟲為后峰的蟲量,稻騰各處理對前峰的防治的殺蟲效果達到94.9% ~100%;對后峰的殺蟲效果,卵孵高峰施藥在80%以下,2齡幼蟲高峰期施藥的殺蟲效果為93.5%~94.0%。造成田間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試驗區二化螟后峰發生量較大,對照區1.25 m2二化螟低齡幼蟲達到61.3條;二是第2次施藥時間距第1次卵孵高峰施藥時間已達到21 d,可能是超過了該藥劑有效控蟲期。
從7月11日考查結果 (表2)看,在前峰卵孵高峰期施藥+后峰2齡期施藥的處理區,稻騰處理的殺蟲效果82.8%~85.3%,保苗效果87.8%~89.1%,略優于氯蟲苯甲酰胺處理,明顯優于三唑磷+毒死蜱的處理。

表2 防治早稻二化螟各處理的第2次考查結果
在前峰2齡高峰期施藥+后峰2齡期施藥的處理,稻騰處理的殺蟲效果93.5%~98.2%,保苗效果93.9%~98.7%,其中以前峰的稻騰40mL防治區優于稻騰30mL處理,稻騰30mL處理與氯蟲苯甲酰胺處理基本相仿。而6月18日稻騰40mL的處理,因二化螟前峰沒有用藥防治,施藥時田間已有大量的中高齡幼蟲,后峰每1.25 m22齡蟲多達89.5條,枯心率達5.18%,其殺蟲效果僅62.3%,枯心率仍達19.79%,保苗效果僅為22.5%。
稻騰防治水稻二化螟具有持效性較好、殺蟲效果和保苗效果好的特點,是目前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農藥中的較為優秀殺蟲劑。在目前二化螟抗藥性增強、發生程度回升的情況下,稻騰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稻騰的保苗和殺蟲防治效果均優于本地常用藥劑。試驗結果顯示稻騰各處理對二化螟防控效果均優于參試藥劑三唑磷+毒死蜱的防效,同時也略優于氯蟲苯甲酰胺的處理。從稻騰的不同用量比較,每667m2用稻騰40mL處理略優于30mL的處理,在二化螟一般發生程度下,30mL基本能夠控制二化螟危害。
稻騰的防治適期以2齡幼蟲高峰期優于卵孵高峰期至1齡幼蟲期。本次試驗期間,在1代二化螟卵孵高峰前后氣溫偏低、發育進度較慢,加上后峰蟲源較多,卵孵高峰期至1齡幼蟲期用藥,防治時間偏早,降低了整體的防治效果。因此,為提高稻騰對一代二化螟的整體防治效果,防治適期宜掌握2齡幼蟲高峰期 (不蛀入心葉時)用藥為宜。
稻騰對二化螟防治的有效控制時間為8 d以上。根據本次試驗結果,藥后15~20 d調查,各處理均出現了不同數量的二化螟低齡幼蟲,以卵孵高峰多于2齡幼蟲高峰期,且卵孵高峰期施藥對后峰殺蟲效果均在80%以下,而2齡幼蟲高峰期施藥的殺蟲效果仍有96.8%以上。根據蟲齡推測,這部分低齡幼蟲的卵孵盛期大約在6月10日,距5月27日和6月2日施藥的時間分別為14和8 d,表明每667m2用稻騰30mL的有效控蟲時間 8 d以上,約在10 d左右,并隨用藥量的增加而延長。因此,在二化螟發生程度一般情況下,稻騰適期施藥1次基本能夠控制全代危害;但在二化螟發生量大,且后峰蟲量較大的情況下,為確保整體保苗效果建議在第1次施藥后的15 d左右,再施藥1次。
為確保整體防控效果,稻騰應用于主峰的防治。通過本次表明,稻騰在前峰沒有用藥,而當田間已經出現大量枯心和二化螟中高齡幼蟲的情況下用藥時,雖有一定的防治蟲害效果,但保苗效果無法保證。因此,為確保將二化螟的危害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稻騰應當優先用于防治各代的第1個主峰,后峰則可根據蟲量的大小和長短,選擇相應的藥劑進行防治。
[1]周文.10%氟蟲雙酰胺·阿維菌素SC防治水稻2代二化螟田間藥效試驗初報 [J].安徽農學通報,2010(6):94.
[2]熊延文.10% 稻騰 (氟蟲雙酰胺·阿維菌素)防治水稻二化螟試驗 [J].安徽農學通報,2010(15):75.
[3]夏兵,辛忠良,顧言.氟蟲雙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試驗 [J].北方水稻,2009(3):107,117.
[4]虞軼俊,石春華,施德.水稻病蟲統防統治手冊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95-96.
[5]許美良,陳勇兵,嚴文潮.阿維菌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間藥效試驗 [J].浙江農業科學,2009(2):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