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旻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身體》
(2011年第33期)
作為教師,我深知教育本來應該是最有活力的一項事業,但我也必須承認,我已經有些身心疲憊,我的健康狀況常常讓我自己感到無奈。
地球人都知道,現在相當多的中國教師都在年復一年圍繞著“分數”“成績”轉。校長要你出成績,“上級”更喜歡用成績充實政績,家長也只認能出成績的老師。這是壓力,許多教師不得不沉重地背負。說句不雅的話,老師們被蒙上了眼睛,像驢子一樣單調乏味地繞著分數成績無可奈何地轉。
很多學校為了成績,千方百計延長教師工作時間,小學一天也能苦熬八九課時,還不包括備課家訪業務學習會。何況嚴格的編制更使某些學校教師為工作為成績熬出了病,卻不能請假治病。政府財政在別的地方大把大把花錢“繳學費”,行政機構臃腫,可就為省下幾個教師工資那一點開支,在教師編制上認真得蠻不講理,教師們不得不超負荷工作。教師幾乎就沒了屬于自己的時間,也喪失了自我空間,愛好興趣全都成了夢想或幻想。教師生活就是教學,就是分數,連做夢都在考試。還有比這更乏味的生活嗎?
健康,在很多教師眼里根本不是問題:都這樣了,“很正常”。不是大家不在乎,而是太無奈。尤其是很多鄉村教師的經濟能力都很有限,建房、娶媳婦、供孩子上學、贍養父母,都是負債累累。他們有病為什么不去看,不舍得啊。
至于說只檢查不治病的體檢,肯定沒幾個教師自己花錢去,虛高的各項費用早把窮教師們嚇跑了。要說《教師法》規定為教師定期體檢,我問過身邊的同事,竟然沒一個人知道,雖然學過《教師法》,早忘一干二凈了。再說,也沒“規定”哪個部門做這件事,更沒說做這事該誰掏錢。我參加工作近20年,只聽說過一次,還是只為校長們體檢,由學校付賬。
如此辛苦,卻還得替學校和上級背上各種各樣的“黑鍋”,亂收費亂攤派等等,社會上的指責總會捎帶上教師。連批評教育體制問題也不會讓教師脫離干系,教材內容爭議也難免牽扯教師。再有幾個害群之馬添亂,教師不時就成了眾矢之的。更不要說許多地方官員和校長們動輒訓教師如訓小孩了,還奢談什么“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
當然,不能說社會對教師不夠尊重,但期望值也不低啊。比如,被樹立的教師榜樣常常就是奉獻得一無所有,甚至是健康和生命。這標準是不是太高了?作為教師,在感受那尊重的時候,恐怕不免會有點辛酸。
河南唐河 馬長軍
(對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評或建議,請致信xmletter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