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一對青年男女到一酒店參加相親活動。女嘉賓先到,乘電梯上樓,一樓電梯門口寫著“本樓男士都很帥,有喜歡的女士請在此下”,雖然生活中的女生大多喜歡帥哥,但誰也不會剛進自助餐廳就用炒飯填飽肚子;二樓“本樓男士除了帥,還身材健碩”, 無人下;三樓“本樓男士除了具備前兩樓優點,且很有錢,事業有成”無人下……五樓的男士基本上能想到的優點全有,但還是沒人下,因為酒店一共有六層。六樓到了,門口寫著:本層裝修。活動結束。男士們到了,一樓的電梯口寫著“本層女士面容嬌好,身材火辣”,二樓電梯口寫著……咦,人呢?原來大家在一樓就都下了。
這個故事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有點期望,總比沒有期望要好,哪怕這個期望并不高尚;第二,期望偏失和信息不對稱是導致剩男剩女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
某天上財經網站,以為自己錯入某婚戀網絡,仔細一看,原來是某婚戀網站登陸納斯達克成了頭版新聞。原來做媒婆也能做成資本家。當該網絡的創始人在接受記者訪問侃侃而談時,我心中在犯嘀咕,雖然網站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為企業使命,但他們良好的盈利前景似乎正說明著相反的意思——大家要是都成眷屬了,誰又沒事成天上網相親呢(動機不純者除外)?
在這個期望偏失和信息不對稱的年代里,網絡一方面在加快信息的流通,在網上就可以看到別人有什么房,開什么車;似乎在幫助扭轉這種不對稱和偏失,但因為你看到別人有什么房,開什么車,信息快遞的流通又在加劇這種失衡。于是在約會前,在見到那個Ta前,期望變得更加重要。
我曾經問一個單身女性朋友:“你不是說要追求真愛么,但為何又對房子車子啥的有這么多要求?”她淡定地回答:“因為我只對我愛的人有要求。”我不知道怎么接下一句話,好吧,借用個合同中的術語,這叫作Deadlock(死鎖),有時也許我們有期望,但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這期望中存在一個與現實有重大矛盾的邏輯缺陷。有朋友用了那個上市的網站,最后總結說:因為認識下一個人的成本很低,總覺得下一個會更好,所以你無法真正珍惜眼前的。我說,還是個期望問題,你正順著電梯逐層涉獵而上。而你要的東西早已忘記。上電梯前,請先默念一遍,我們到底要的是什么。
作者郵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