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 葉曉輝
為了進一步落實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示范性舉措,加大對于師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動教師教育改革發展,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水平,培養造就大批優秀教師和教育家,教育部在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六所部屬師范大學啟動實施“教師教育創新平臺項目計劃”。
2OO7年下半年西南大學啟動了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論證工作,2OO8年在教育部和國內教師教育專家指導下完成《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創新平臺建設方案》。在“方案”精神的指導下,西南大學引進Blackboard教學平臺,成立了“西南大學教師教育數字化資源中心”。資源中心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通過認真的調查研究,深入發掘國內優秀教育、教學資源,充分整合學校已有資源,并積極引進國外優秀教育教學資源。資源中心定位于利用規范化的資源管理系統,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建立務實高效的資源共享平臺,服務師范生職前-職后一體化教學。目前,方案已通過教育部及專家評審并已正式啟動,進入實施階段。
選擇一個優秀的教學平臺只是為我校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創設邁出了第一步,基于Blackboard教學平臺的相關建設和教學工作伊始,故此本研究以Blackboard教學平臺在西南大學的使用情況為例開展個案性質的研究,以期使得我校長期積累的師范生培養經驗與數字Blackboard教學平臺的使用效果相得益彰。
隨著軟件開發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發展和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網絡化的課程教學平臺成為眾多高等院校、網絡學院以及部分職業技術學校設計數字化課程、組織網絡教學活動的重要選擇。目前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中已有很大的占有率,在眾多的教學平臺市場中,Blackboard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商業化的教學管理平臺逐漸成為教育市場的新寵。
目前Blackboard是市場上唯一支持百萬級用戶的教學平臺,在全球有超過37OO所高校在使用,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學府,如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在國內,有研究資料顯示:截至2OO9年1O月,我國已有2OO所高校在使用Blackboard,其中本科院校179所,高職高專21所。本科院校中,國家211工程學校有48所。

表1 學科基礎、學科專業、教師專業課程數量表
Blackboard之所以能在全球被用戶迅速、廣泛地接受,離不開其易用性高、個性化功能和后臺監控功能強大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界面直觀,工具易用,教師不需要學習程序設計語言,只要會用瀏覽器,會收發郵件,就可以快捷地創建和管理網絡課程;(2)教師可以自主設計課程的內容和界面,實現個性化教學;(3)平臺提供開放的API接口,教師可以根據課程需要加入新的組件、程序;(4)借助監控功能,教師可以掌握學生訪問教學資源、參與互動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5)支持SCORM以及ISM content—package等主題資源包的導入,不僅有利于平臺課程的高效共享與快速傳輸,更為重要的是讓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在不同的學校之間的共享成為可能。
西南大學各學院積極配合“西南大學教師教育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工作。第一批Blackboard平臺網絡課程的建設始于2OO9年3月,到目前為止第三批網絡課程正在建設中。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各院校、中心、培訓機構鼓勵具有一定資歷的教師積極申請數字化課程的建設并從人員、技術、資金以及行政等多方面提供保障措施,截止本研究成文(2O11-7-23)已經建設并能訪問使用的學科基礎、學科專業以及教師專業課程就已達89門,具體建設情況如下表1所示。
除了上面統計的課程以外,還包括一些其他課程,如下圖1所示。
培訓課程2門;通識教育課程4門;自主創新教育課程1門。就目前的建設情況來看,在Blackboard平臺網絡環境下,我校己經建立一批為教學服務的學科數據庫、資源庫、網絡平臺課程和一批用于網上學習的教育課件。信息化人才培養初具規模,信息化手段和方法己經開始逐步應用到各級各類教育中。但是建設的課程質量、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組織水平等參差不齊,離大規模的教學使用還有一段路程。
西南大學積極引進Blackboard平臺,不斷深化學校教學信息化程度。教育信息化其最根本目標就是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現行教育系統進行全方位改造,從而大大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培養出能夠適應數字化生存環境的新一代公民,并盡可能縮小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的“數字鴻溝”。從這個問題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教育信息化不僅是教育手段的變化,更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全方位改革傳統教育。我校第一批建設的部分Blackboard平臺課程已經試驗使用一學期、正式使用一學期,使用情況良莠不齊。
(1)Blackboard平臺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
這是Blackboard平臺應用最明顯的效果,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教室里的45分鐘,“教”與“學”在課外同樣開展得豐富多彩。我校自引進該平臺以后,相關教師將“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和現有“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開展基于網絡的各種教學活動,如:作業布置與批改、小組討論、調查測試、發帖、求助以及作品展示匯報等等。教師在課堂難以講述的知識借助該平臺發布一些相關的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清楚透徹地理解課程知識點,學生課前課后也能利用平臺自主學習。

實踐證明使用該平臺延伸了傳統課堂時空,提高了教學效率,減少了重復勞動,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也提高了學生學校的積極性與自我效能感。
(2)Blackboard平臺優化了課程資源的配置
網絡課程資源包括這幾種形式:基本資源,以網頁形式存在的電子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視頻庫、學科基本符號、學科基本圖形庫、學科常用工具軟件等;積木資源,教學單元庫、案例庫、試題庫、常見問題庫、名詞術語庫、參考資料庫、網址庫和共享軟件庫等。在Blackboard平臺上建立課程,上述各類資源得到了有序配置并能在相關資源中建立非線性的鏈接。
實踐證明使用該平臺進行課程學習,通過幾個簡單的鏈接就能隨時閱讀相關材料、回顧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習者建構自己的知識網絡,提高了知識的同化速率與效果。
(3)Blackboard平臺能夠跟蹤檢查教學質量
Blackboard平臺不僅在課程建設方面優勢明顯,它的課程教學管理功能也相當的出色。系統的跟蹤統計功能反映師生參與課堂的情況,統計細節包括學業表現統計、課程使用統計、課程板塊訪問統計、教學活動參與情況統計等等。教師可以查看學生參與課堂的情況,同時作為教學管理部門,可以以系統管理員的身份查看每門課程的建設進展情況,資源更新情況、師生互動交流的情況,作業批改情況,對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進行抽樣分析、測算,對教師的教學技能進行評估。
實踐表明,定期與不定期的開展“網上巡學”是對教師工作態度的一種有效的監督,能夠客觀、高效、及時地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
(1)平臺運行不穩定,影響使用積極性。由于Blackboard平臺是一個典型的商業平臺,每年需要向美國公司支付高額的使用費,并且軟件的并發數也需要額外付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不能為每一個師范生提供一個獨立的接口只能錯峰使用,由于這樣的原因當出現大量用戶同時使用該平臺時,會出現短時的軟件癱瘓現象。
2O1O年第二學期,筆者參與了《教育技術應用學》課程的教學應用工作。在每次課程結束時需要學生上傳個人制作的作品,由于大多數學生都是在課程時間快要結束時才能完成作品的制作,上傳過程一般就集中在最后的幾分鐘。由于大量用戶同時使用,給平臺服務器造成巨大的讀寫壓力,使得平臺反映很慢甚至出現癱瘓,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影響學生使用積極性,經常導致作業提交不成功。
(2)課程建設模式呆板,沒有體現學科差異性、針對性。網絡課程的建設是根據相關教學理論、學習認知理論、活動理論等為指導下進行的。為了完成特點的教學目標,需要課程建設者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但是數字化課程又絕不是資源的堆砌,而是首先課程設計人員就要對相關資料進行篩選、分類(模塊化的課程建設思想),然后根據需要設計教學流程、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
由于院系主管領導的重視、課程負責人的工作能力突出以及技術、理論對口等原因,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下屬的教育技術學專業負責建設的兩門課程——《教育技術應用學》和《信息技術教育學》——被評為優秀課程,以供全校觀摩。也就是被觀摩的原因,其他一些課程的建設就簡單的停留在了觀摩、模仿的層面,照葫蘆畫瓢換一下模塊的名字,大量上傳課程資源,根本沒有考慮學科的具體特點。這中條件下建設的課程缺少針對性,不能體現課程設計的差異,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
(3)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課程教學模式陳舊,沒有與時俱進。不管是網絡數字化形式的課程還是傳統紙質媒體課程,其傳遞的知識應該都是一樣的,不同點在于網絡化環境的引入,是充分利用網絡的方便、快捷、直觀等等方面的因素來方便學習以及改善學習者的績效。網絡教學向學生提供更全面、廣泛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目前,我校的網絡課程教學工作還沒有大面積鋪開,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相關課程的建設工作還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另一方面在于在引進該平臺之前,我校其他學院也沒有采用過其他開源平臺(如Moodle、Sakai等等)開展過基于網絡的教學實踐,在具體的課程實施、教學管理、教學工作評價等等環節沒有可以參考的范例,同時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量規。在筆者參與的《教育技術應用學》課程教學實驗工作中,任課教師也缺乏教學組織經驗;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中心的角色轉變不及時;學生的學習方式沒有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對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4)平臺的使用范圍小,沒有將周邊中小學正式課程納入實驗使用。西南大學積極引入規范化的資源管理系統——Blackboard平臺,是為了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建立務實高效的資源共享平臺,服務師范生“職前-職后一體化教學”。但是在實際的相關院系、專業的師范生課程建設卻沒有選擇一門中學階段的課程為建設對象,用以作為該專業師范生觀摩教學、模擬教學、試驗教學使用。
眾所周知,理論和實踐脫節是人才培養的大忌。作為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以師范生培養為特色的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把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提到同等重要的高度才是服務師范生“職前-職后一體化教學”的上策。
(1)科學設計安排課程表,盡量避免大量用戶同時使用。大量用戶同時使用時,Blackboard平臺運行不穩定這不僅是在西南大學才出現的問題,在查閱相關研究、新聞等可以得知在國內其他院校(如: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也有出現類似的情況。我校可以借鑒其他院校的問題解決策略,科學設計課程表、合理安排課程時間、高效利用平臺的并發數與此同時也要注意校園網絡的維護和病毒的防范。
(2)重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建設,主動學習、多學習國內外優秀網絡課程設計方案。網絡課程的建設不是簡單的分幾個模塊、上傳資源就完成了的,課程建設的目的是為了高效的使用,如果僅是資料的“堆積站”,所使用的各種媒體素材沒有具體相應的學科代表性、針對性,對于這樣的課程那可能就會被拖進“回收站”;對于建設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堅持執行先提交“課程計劃書”,后立項的申請程序。相關學院要建立起主管部門領導制度、課程(項目)負責人永久責任制度,定期開展課程評比,對于出現建設質量不過關,負責人員瀆職的情況要通報批評并限期整改,對于整改不過關的課程(項目)主管部門可以收回資金并給予有關人員以行政處分,做到“好鋼用到刀刃”。
(3)強化師生對于信息化教學的認識。面對現代社會的快速信息化和全國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進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心從基礎設施建設轉向教育教學應用的實踐過程。立足于信息化社會環境,對信息化教學的設計進行研究和分析,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系統方法。
(4)積極嘗試校外教學試驗研究。目前非校園網用戶也能正常訪問西南大學的Blackboard平臺,這為真正的一線教學研究提供了先天條件。教學單位應該積極和本地區有條件的中小學聯系,了解他們的教學需要并積極把之作為平臺的使用對象納入研究的范疇,這必將有利于師范生培養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目前Blackboard課程管理系統在我國的應用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該平臺在我國的發展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其豐富的教學工具以及國外的眾多成功案例都預示著Blackboard平臺擁有良好的應用潛力。該平臺在我校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對于目前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應該給予重視,為廣泛使用該平臺進行師范生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教育部啟動實施“教師教育創新平臺項目計劃”[D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6/12/content_11531757.htm,2011-6-21.
[2]西南大學教師教育網:學習中心[DB/OL].http://ote.swu.edu.cn/index_3xxzx.php,2011-7-18.
[3]馮菲,劉玲.Blackboard教學平臺教師快速入門手冊[Z].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4]彭智琨.Blackboard在高校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及思考[J].軟件導刊,2010(7).
[5]方敏芝.基于網絡的高校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與開發[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25-26.
[6]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例說[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49-50.
[7]曾祥躍.利用Blackboard平臺構建網絡學習環境的探索與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09(2).
[8]秦艷姣.基于Blackboard的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