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雁
(石門縣農業局,湖南 石門 415300)
石門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游,是一個“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農業大縣,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由于北有湖南屋脊壺瓶山阻擋冷空氣南下,南面又毗鄰八百里洞庭湖,因此石門縣具有氣候溫暖,四季分明,光熱富足,降水充沛,無霜期長,多云霧濕潤等宜橘、宜茶的氣候特點。石門縣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亞熱帶、三峽山地栲類潤楠林區,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和土壤條件優越,是國家農業部劃定的鄂西湘西寬皮柑橘優勢產業帶、茶葉優勢產業帶,是著名的 “中國柑橘之鄉”、“中國早熟蜜橘第一縣”、“全國柑橘出口基地縣”、“全國園藝產品(柑橘)出口示范區” 、“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禪之鄉”,有“橘城”、“茶鄉”之美譽。
石門縣自古植橘風盛,唐朝時期即有歌詠石門柑橘的文章稱石門柑橘“品流第一”;明朝洪武年間石門成為江南著名的朱桔產區;清末民國時期,縣境內三圣、維新、子良、太平、所街一帶的柚子,南北鎮金家河的柑子,雁池的紅桔等已負盛名。1962年冬石門縣城西郊方頂山建立“石門園藝示范場”,1963年冬栽植無核蜜橘苗木5 100株,面積為38.73 hm2。1968年秋石門縣柑橘首次出口到加拿大,70年代石門柑橘種植面積達1 606.67 hm2,1986~1987年,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達6 926.67 hm2。隨后,石門柑橘產業迅速發展,到1999年種植面積為16 933.33 hm2;2010年種植面積為29 333.33 hm2,產柑橘40萬噸/年,鮮果產值6億元/年,綜合產值8億元/年。

石門縣的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據西晉時代的《荊州土地》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 “茶之出”一節中,詳細記述了各地名茶的產地與優劣,其中就有“峽州上”這一地區,而峽州就是現今三峽一帶地區,主要包括湖北宜昌、湖北五峰、湖南石門壺瓶山等地;宋代,對石門茶葉生產的記載更為明確,清嘉慶年間《湖南通志》中就有“澧洲石門牛牴山產茶,謂之牛牴”的記載,而“牛牴茶”自宋到明、清,一直列為貢茶;到清末,石門泰和合生產的“宜紅茶”,高峰時期產量達300噸/年,全部通過漢口的英怡和商行銷往英國、法國,被譽為“紳士茶”,享譽海內外。自1962年,東山峰設立茶林場以來,石門的茶葉生產得到全面發展。1980年,石門茶葉種植面積為2 000 hm2,產量達1 000噸/年;20世紀80年代,新擴茶園1 333.33 hm2;從2000年起,全縣每年新擴茶園133.33 hm2以上;至2010年石門的茶葉種植面積達8 000 hm2,干茶產量為1萬噸/年,產值達3.5億元/年。
“三品一標”是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總稱。石門柑橘、茶葉“三品一標”工作在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各級部門特別是農業部門的努力,取得了長足發展,在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村經濟增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石門“三品一標”工作始于1994年,當年共有包括柑橘、茶葉、蔬菜、大米、馬頭羊等在內的25種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經過多年地發展,至2011年5月,全縣共有“三品”認證證書26個,其中有機食品柑橘2個,有機食品茶葉11個,綠色食品柑橘4個,無公害農產品柑橘4個,活雞、活鴨、生豬、雞肉、羊肉5個;“三品”認證產品57個,其中有機食品柑橘2個,有機食品茶葉42個,綠色食品柑橘4個,無公害農產品柑橘4個,活雞、活鴨、生豬、雞肉、羊肉5個;地理證明商標2個——石門柑橘和石門銀峰;良好農業規范區4個,為三圣鄉株木崗園藝場153.33 hm2橘園,新關鎮五桂橋村100 hm2橘園,蒙泉梭金山186.67 hm2橘園,秀坪園藝場326.20 hm2橘園。2011年,還有1個茶葉產品已經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石門柑橘、石門茶葉的地理標志也在申報當中。
目前,全縣共有有機食品橘園140.54 hm2,有機食品茶園1 400 hm2,有機轉換茶園2 333.33 hm2,綠色食品橘園2 540 hm2,良好農業規范區766.20 hm2,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柑橘8 000 hm2,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77 801.98 hm2(其中水果生產基地13 333.33 hm2、茶葉生產基地6 335.33 hm2、水稻生產基地21 333.33 hm2、玉米生產基地5 333.33 hm2、油菜生產基地21 333.33 hm2、紅薯生產基地4 666.67 hm2、蔬菜生產基地5 333.33 hm2、大蒜生產基地133.33 hm2)。
2.2.1 提升了石門柑橘、茶葉的品牌化形象 2008年,石門柑橘成功注冊“石門柑橘”地理證明商標;2010年,“石門柑橘”商標評為湖南省著名商標。袁哥柑橘專業合作社在山東淄博、內蒙赤峰、福建福州、廣西玉林等建立了綠色食品石門柑橘的品牌直銷店,亞輝柑橘專業合作社在山西大同開設了綠色食品 “石門柑橘”直銷窗,東北、華北、西北、華南、華東等22個省(市、自治區)的1 3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都有石門柑橘銷售。除了滿足國內市場外,石門生產的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柑橘還遠銷俄羅斯、加拿大、歐盟、東盟等國家和地區,柑橘出口量平均達到5萬噸/年,貿易量占全國的20%左右,占湖南的75%,石門柑橘穩居全國蜜橘鮮果出口之首。
2003年,在中國茶葉學會舉行的“中國湖南石門夾山茶文化研討會”上,石門渫峰名茶公司生產的有機茶“石門銀峰”由廣州公正拍賣行進行現場公開拍賣,經過國內外20多家商家激烈角逐,最終被廣東上茗軒茶葉公司以5.3萬元的高價競得100 g“石門銀峰”,成為省內外、國內外競拍茶價最高的名茶之一。2005年,“石門銀峰”入選湖南十大名茶;2007年,石門茶葉成功注冊“石門銀峰”地理商標;2008年,“石門銀峰”商標被評為“常德市知名商標”;2009年“石門銀峰”商標被評為“湖南省著名商標”;2011年,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中國茶科所、中國茶葉網聯合開展的“2011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石門銀峰”品牌價值評定為5.32億元。石門的有機茶戰略推動石門茶葉品牌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渫峰名茶公司在上海西郊國際農展中心開設了連鎖店,安溪茶業公司在深圳三島茶葉市場開設了“石門銀峰”加盟店,茗永翠、白云山、恒勝、添怡、樁巴龍、壺瓶山、針尖王、泰和合等茶葉企業聯合組團參加上海、北京、深圳、長沙的茶葉博覽會,集中展示、展銷,不斷開拓市場,銷售網點迅速擴大,銷售區域擴大到13個省(市),并出口到國外,品牌效應正逐漸凸顯。
2.2.2 促進了石門柑橘、茶葉的產業化建設 “三品一標”認證的主體是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三品一標”的認證,使“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方式得以迅速發展。石門金湘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集果蔬采后商品化處理、冷藏鮮貯和國內外新鮮果蔬貿易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公司所屬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和美國農業部有機食品認證,實施良好農業規范管理,產品出口到加拿大、英國、荷蘭、比利時、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年總營業額8000多萬元,創利稅300多萬元,為社會創造就業崗位500多個。
壺瓶山茶業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入3 100多萬元,2011年生產規模達到5 000噸,公司所屬 “石門銀峰”等產品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
全縣有柑橘專業合作組織31家,注冊社員6 000多人,擁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柑橘基地4 333.33 hm2,帶動周邊社員約30 000個。亞輝柑橘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社,袁哥、恒源柑橘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市級示范社,恒源合作社還被確定為全省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袁哥柑橘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袁國樓獲得“湖南農業經紀十大風云人物”、“湖南省百佳經紀人”、“石門創業之星”。
全縣有茶葉專業合作組織14家,注冊社員1100多人。石門金仙陽茶葉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有社員289人,基地面積80 hm2,以茶葉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主,生產的“石門銀峰”等5個茶葉產品于2010年10月獲得了有機茶轉換認證。
2.2.3 推進了石門柑橘、茶葉的標準化進程 2000年以來,石門縣按照“三品一標”認證的要求,制修訂了無公害食品柑橘、茶葉湖南省地方標準5個,即《無公害食品 石門柑橘》、《無公害食品 石門柑橘栽培技術操作規程》、《石門銀峰茶》、《石門銀峰茶栽培技術操作規程》、《石門銀峰茶加工技術操作規程》。2011年又制訂綠色食品柑橘、茶葉常德市農業技術規范8個,分別是《綠色食品 石門柑橘》、《綠色食品 石門柑橘栽培技術規范》、《宮川栽培技術規范》、《溫州蜜柑采收及采后處理技術規范》、《石門銀峰茶》、《石門銀峰茶栽培技術規范》、《石門銀峰茶加工技術規范》、《石門有機茶栽培技術規范》。這一系列標準對于石門縣柑橘、茶葉的標準化生產意義重大。
2.2.4 保障了石門柑橘、茶葉的質量安全 自2003年開始,石門柑橘、茶葉的質量安全水平隨著“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的逐年推進,呈穩步上升的趨勢。從2007年開始,石門柑橘按照國家標準“GB/T8855-1988新鮮水果和蔬菜取樣辦法”、“GB/T8210-1987出口柑橘鮮果檢驗辦法”及國家商檢行業標準“SN/T1806-2006出境柑橘鮮果檢疫規程”進行抽樣,樣品100%符合產品認證及目標市場的衛生安全要求。2010年,石門縣農業局對柑橘、茶葉生產企業和批發市場進行了抽樣檢測,送檢樣品30個,農藥殘留合格率100%。
石門縣雖然設立了綠色食品辦公室,但基本上是掛靠機構,無專門人員具體負責。“三品一標”的認證和管理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資金,特別是資金的缺乏,已經成了“三品一標”工作繼續開展的重大阻力。為此,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發展“三品一標”,領導重視是前提,機構健全是保障。在食品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建立專門的綠色食品工作機構顯得尤其重要,只有專門的班子和專門的經費,石門縣柑橘、茶葉的“三品一標”工作才能有更大的突破,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才會進一步提高。
首先,要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宣傳石門的柑橘、茶葉,使石門的綠色柑橘、有機茶賣出好名聲、好價錢,獲得較好的效益。其次,要發掘茶的歷史文化,大力宣傳“茶禪一味”,將石門打造成為中國茶文化之鄉,也可修繕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泰和合”茶號,修復百里茶馬古道,發展壺瓶山旅游。最后,開展各種培訓活動,普及石門柑橘、茶葉“三品一標”知識,廣泛推動石門柑橘、茶葉的“三品一標”工作。
按湘政辦發[2006]52號文《關于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意見》,增加“三品一標”的專項投入,重點解決“三品一標”認證以獎代投政策的落實。
按照“柑橘發展綠色,茶葉突出有機”的工作思路,2011年規劃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0個,其中新增柑橘綠色食品1個,茶葉綠色食品1個,有機食品1個,地理標識2個,其他無公害農產品6個。為了使其順利進行,石門縣農業部門對各認證單位的申報進行具體指導。
要開展各項監管活動,把好質量關,及時進行產品抽檢和標志使用檢查。健全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大力推進產地編碼、生產檔案、產品編碼、包裝標識的制度。
[1] 肖輕云. 石門縣柑橘標準化發展現狀與后續規劃[J].湖南農業科學,2010,(11):18-20.
[2] 馬進福,許愛國. “石門銀峰”香世博“茶禪之鄉”譽中華[J]. 湖南農業科學,2010,(11):8-10.
[3] 施兆鵬,劉仲華. 湖南十大名茶[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