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娟
(浙江工商大學 經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金融發展和國際貿易因其對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被視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主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金融與貿易在國與國以及國內的互動關系日益突出,金融與貿易的關聯性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際貿易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浙江省作為一個貿易大省,其成績尤為突出,2009年的進出口總額高達1877.35億美元。本文欲利用協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檢驗對浙江省1994—2009年貿易開放度與金融發展間的關聯性進行實證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的對外貿易一直快速穩定發展,對浙江省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同時,在浙江省對外貿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浙江省金融發展呈現出多樣性、高效性、超前性和國際性的特征。浙江省經濟的增長有效地促進了金融的發展,而金融發展的規模與效率同時也對對外貿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為考察浙江省的金融發展與貿易開放度的關聯性,筆者采用單位根、協整和Granger因果檢驗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從數據的可獲性和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出發,以浙江省1994—2009年的宏觀經濟數據作為研究浙江省金融發展與貿易開放度的數據基礎。
1.金融發展指標:金融發展指標應該能代表金融中介的規模和金融中介的運行效率。在現有的文獻里,常用來衡量金融發展的指標有麥金農的DEPTH,King和Levine的BANK、PRIVY及 PRIVATE,以及存貸利差 RR等。基于一個省的數據的可獲性和指標的適用性,筆者選用金融發展規模指標(DEPTH)和金融發展效率指標(PRIVY)作為金融發展的指標。其數據來源于《浙江省統計年鑒》(1995—2010),《浙江金融年鑒》(1996—2010)。
(1)金融發展規模指標(DEPTH):國際上通常用戈氏和麥氏指標從總體上衡量一國的金融發展程度。前者是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關比率,用“某一時點上現存金融資產總額與國民財富之比”衡量一國的經濟金融化程度。后者是麥金農(1973)運用貨幣存量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衡量一國的經濟貨幣化程度,常簡化為M2與GDP之比。筆者考慮浙江省數據的可獲性,使用全部金融機構貸款額與名義GDP的比值作為金融發展規模指標,該指標著重從金融部門規模及其動員儲蓄的能力方面度量金融發展的水平。
(2)金融發展效率指標(PRIVY):等于非金融的私人信貸總額與名義GDP的比值,該指標是衡量貸款運用效率的指標,能夠很好地度量一國金融市場化的效率。本文的非金融的私人信貸總額數據由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三資企業貸款和鄉鎮企業貸款三項指標合并而成。它本是用來衡量金融中介的運行效率,但Levine和Beck等人已經說明其可以用來衡量整個金融部門的運行效率,而且也是目前衡量金融發展效率的最佳指標。
2.貿易開放度指標:學者們在貿易開放度指標的選擇上差別很大,如Sachs,Warner(1995)采用“二進制”方法,綜合運用5類指標來分析一國的貿易開放程度;道拉斯法(1992)用商品實際價格對貿易開放條件下價格的偏差程度來體現貿易開放度;還有一些學者使用與貿易限制有關的變量作為貿易開放度。

表1 相關指標數據
從圖1中可知,浙江省金融發展規模與貿易開放度共同增長,呈現正相關關系,而金融發展效率與貿易開放度的關系卻呈負相關關系,但是否是一種長期的均衡狀態還有待實證分析。

圖1 數據的描述性統計
對變量進行協整分析之前,首先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只有變量在同階平穩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協整分析。對時間序列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的常用方法是單位根檢驗(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時,先根據其基本時序圖確定截距項和時間趨勢項是否存在,再根據赤池信息準則(AIC)確定滯后階數,最后根據ADF統計量判斷是否平穩,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在10%的顯著度上,所有變量的原序列的檢驗結果都沒有拒絕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lnopen、lndepth、lnprivy都是非平穩的。而一階差分后都拒絕了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差分后變量是平穩的,即為I(1)。根據協整理論,若變量間是同階平穩的,那么就可能存在協整關系,下面就檢驗上述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

表2 ADF檢驗結果
雖然金融發展規模、金融發展效率和貿易開放度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一階單整序列,但其可能存在某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即協整關系。筆者運用Engle-Granger兩步協整檢驗法,先用OLS法估計兩個I(1)變量的長期均衡方程:yt=b0+b1xt+ut,再檢查殘差項et的平穩性。如果殘差項et是平穩的,則變量yt與xt是協整的,yt與xt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如果殘差項et是非平穩的,則變量yt與xt不是協整的,yt與xt不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通過Eviews6.0軟件計算,結果見表3:

表3 ADF檢驗結果
從表3可知lnopen與lndepth是相互協整的,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lnprivy對lnopen是協整的,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是lnopen對lnprivy卻是非協整的,不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
lnopen與 lndepth,lndepth與 lnopen,lnprivy與 lnopen的協整關系所對應的長期方程分別為(其中括號中數字為回歸系數的t檢驗值):


由(1)、(2)可知lnopen與lndepth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貿易開放度與金融發展規模指標之間相互存在強正相關關系,與實際情況相符,有明顯的經濟意義。
由(3)可知lnprivy與lnopen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但是其回歸結果不顯著,無經濟意義。
由以上分析得出,貿易開放度與金融發展規模指標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均衡關系,但是兩個變量之間能否能構成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檢驗,這里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進行分析。由于lnopen和lnprivy之間不具有協整關系,所以不再討論這兩個變量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該檢驗的判定準則是:依據平穩性檢驗的滯后期來選擇本檢驗的滯后期,根據輸出結果的P值判定存在因果關系的概率,檢驗結果見表4。
從表4可知,金融發展規模和金融發展效率都是貿易開放度的Granger原因,而貿易開放度并不是金融發展規模和金融發展效率的Granger原因。這說明從短期上看,金融發展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開放。

表4 Granger因果檢驗
本文利用協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對浙江省1994—2009年的貿易開放度與金融發展關系作了實證分析。其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浙江省金融發展規模不僅從長期看與貿易開放度相互影響,且在其短期變動上與貿易開放度也顯著相互影響。以上檢驗結果表明:一方面浙江省金融發展對貿易開放過程的滲透力、影響力與推動力越來越強,金融本身的發展已經構成貿易開放度發展必要的基礎性條件;另一方面說明,貿易開放度已經成為金融發展的重要物質手段與依托空間。
第二,浙江省金融發展效率與貿易開放度在短期上存在因果關系,而在長期上不存在均衡關系,這表明兩者之間的變動更多受其他因素的影響,這與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情形形成較大的反差,并未實現如西方市場國家那樣兩者的良性互動關系。這說明浙江省金融深化異常迅速,但是,在其迅速發展的背后,需要進一步揭示金融深化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即金融發展效率與貿易開放度等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問題。
從理論上講,金融發展與貿易開放度之間是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筆者根據查閱相關資料以及考慮浙江省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的實際情況,得出以下原因:
金融發展與貿易開放論是部分促進論,在金融發展的規模上,金融發展促進了對外貿易的開放,這主要是由于浙江省的對外貿易企業獲得有效的融資渠道,資金上的充足有利于對外貿易企業的創新與發展,從而使得企業更多地進行進出口貿易,從而促進了對外貿易的開放。與此同時,對外貿易的開放度反作用于金融發展的規模。但是浙江省在信貸上實行的是適度限制政策,雖說這種政策從經濟學上考慮,能夠減少由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監控證實和履約問題等,有利于經濟中資源的最優配置。但也正是這種限制政策,造成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工具單一,金融資產的收益率較低,經濟中能夠動員的資金較少,從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對貿易的開放度進行了抑制。綜上所述,金融發展的規模在浙江省的政策限制下對貿易開放度的影響是雙重的,但是促進作用強于抑制作用,使得金融發展的規模對貿易開放度的影響的顯著度不是特別明顯。
在金融發展的效率上,金融發展短期與貿易開放度存在因果關系,但在長期上兩變量之間不存在均衡關系。這主要是由于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成為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主體,然而由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滯后導致金融效率整體不高,相關金融市場存在制度性缺陷,市場結構、金融工具等單一、僵硬,不能夠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要求,非國有經濟部門更多面臨來自金融部門信貸配給。然而浙江省的中小企業為繞過金融抑制的限制與約束,利用了非正規金融,這在推動浙江省出口能力提升方面的貢獻不容低估,但也造成了長期金融效率和貿易開放度的不均衡。
為了使浙江省金融發展與貿易開放度可持續協調發展,就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浙江省的金融運行質量。通過金融發展,可以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加有效的融資渠道,以高效的資本配置支持對外貿易發展,提升在國際分工和競爭中的地位。
[1]曲建忠,張戰梅.我國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基于1991—2005年數據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8(1).
[2]沈能.金融發展與國際貿易的動態演進分析——基于中國的經驗數據[J].世界經濟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