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蘋果公司第一次在中國遭受負面新聞風暴的席卷,這家曾經代表新生活方式的企業,如今陷入損害勞工權益的舊泥潭里。盡管法律上蘋果無需對中毒員工承擔責任,但它的社會形象,顯然已經受到打擊。
遲到的回應
在沉默數月之后,蘋果公司終于通過《2010年供應商責任報告》,回應中國環保組織對其供應鏈勞工職業損傷的質疑。如果蘋果期待以這份報告挽回質疑聲音帶來的負面影響,那么如今的事態顯然事與愿違。
2010年11月,本刊率先對國內環保組織聯合要求蘋果回應生產鏈問題進行了深度報道(詳情見第614期《新民周刊》),這34家環保組織陸續推出4期《IT品牌供應鏈重金屬污染調研》,屢次揭露蘋果供應商員工因生產蘋果部件中毒事件。其中最后一期報告辟出特刊《蘋果的另一面》,歷數蘋果供應商在勞工保護和環境污染方面的劣跡,引起國內媒體廣泛報道。
面對環保組織的聲討,蘋果始終保持沉默,直到中國春節之后發布的報告中,蘋果才第一次對中國環保組織提出的問題做出回應。“2010年我們了解到,在蘋果公司供應商勝華科技蘇州工廠(即聯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環境,健康遭受不利影響。我們要求勝華科技停止使用正己烷,并提供證據證明已經將該化學品從生產線上撤下。還要求他們修復通風系統。自采取上述措施以來,再無工人因化學品暴露受到損害。”蘋果表示,所有受到損傷員工均已得到成功治療,并將繼續檢查工人們的病例,直到他們完全康復。勝華電子已按照中國法律要求,為患病工人和康復期的工人支付了醫藥費和伙食費,補發了工資。
蘋果的表態來得太遲。
聯建(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己烷中毒本是“舊聞”,早在2010年2月,包括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在內的中國權威媒體,詳細報道了發生在聯建科技的正己烷中毒事件,而員工們中毒的時間,是在2009年初甚至更早。根據中毒員工描述,正己烷中毒發生在當時工廠二樓車間,而這個車間正是為蘋果公司代工的。在出現員工中毒后,聯建公司所在的蘇州工業園曾專門對中毒事件進行調查,認定工人在密閉廠房中使用正己烷擦拭手機屏幕是中毒原因,并對公司進行了處罰。
中毒事件事發已近兩年,蘋果在中國環保組織的再三追問下終于提及供應商員工中毒事件。 如今,蘋果報告中用一句“2010年我們了解到”,對此次傷害100多名員工的嚴重中毒事件輕描淡寫,顯然未能讓環保組織和中毒員工感到滿意。
據聯建科技工人反映,蘋果公司人員經常到工廠監督,所以,蘋果對于工人們的工作環境,不可能不知情。中毒工人賈景川告訴記者,在車間使用正己烷期間,工人們經常接到廠方領導“客戶來檢查”的消息,經常能看到工廠負責人陪同“客戶”來到車間。賈景川表示,盡管他沒有更多證據證明“客戶”就是蘋果公司人員,但根據當時二樓車間專門生產蘋果產品推斷,“客戶”應該是蘋果公司人員。
作為《蘋果的另一面》報告的主要參與者,環保組織“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盡管法律上蘋果公司對于聯建科技中毒員工不承擔直接責任,但作為一家IT領域巨頭,蘋果未能對自己的供應商進行有效的監管,甚至漠視代工工廠員工在惡劣的環境中生產,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表現極差。
中毒善后久拖不決
聯建科技中毒員工的艱難維權,近期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中毒員工賈景川介紹,當時自覺有中毒癥狀的員工,超過200人,其中100多人在接受治療后,接受了傷殘鑒定,被認定為傷殘。員工的正己烷中毒情況嚴重,賈景川告訴記者,他是一名設備工,在車間里并不直接接觸擦拭手機屏幕的正己烷,他的工作是每天在車間中待命,一般的情況是,除了每天8小時正常上班時間,還要每月加班50小時。相比之下,流水線上的操作工人,比賈景川更多地接觸正己烷。賈景川本人住院10個月,有工友住院時間長達1年。
這些中毒工人基本一致的癥狀,是四肢麻木無力,全身癱軟,在經過長期的住院治療后,出院時癥狀基本消失。但讓這些已經出院的工人感到擔心的是,在出院一段時間后,他們自感身體不適,懷疑是中毒病情復發,一些工人向聯建公司提出檢查和治療的要求,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公司的回復。
正己烷中毒工人中,一部分已經離職,有30多名工人選擇繼續在聯建科技工作,他們留在聯健科技大多出于兩個原因:一是害怕病情復發,希望公司對他們的健康有所保障;二是擔心應聘其他工作時,身體狀況無法通過體檢,不能正常就業。
“我住10個月的院,治療費大概有25萬。我現在的工資也就2000多元,萬一病情復發,如果公司不負責治療,我自己是不可能承擔得起的。”賈景川說。另一位中毒工人郭瑞強住院8個月,休息了3個月,去年10月重新回到聯建科技工作。郭瑞強告訴記者,因為擔心自己的身體情況,害怕接觸化學物質,他回到工廠曾要求公司安排室外工作,但公司以室外崗位暫無空缺為由,拒絕了他的申請,現在他依然在車間內上班。
剛回到車間2個多月,郭瑞強開始感到手心出汗,四肢麻木,小腿疼痛,有時候夜間會發生腿部抽筋。一個多星期前,郭瑞強也曾向領導提出檢查和治療的要求,至今未得到回復。2月18日中午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郭瑞強說,當天中午10點40分左右,聯建科技工會召集部分中毒員工開會,會上中毒員工再次提出檢查身體和繼續治療的要求,工會領導聽取訴求后沒有當場回復。
據中毒工人介紹,選擇離職的工人,也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在“要拿到相關賠償金就必須離職”的要求下,被迫選擇離職。賈景川和郭瑞強均表示,像他們這樣繼續留在聯建科技的中毒工人,沒有拿到任何傷殘補助金,公司的解釋是,只有離職才能拿到。
近期聯建科技副總經理張立升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認可了不離職不能得到補助金的說法,并稱這個規定的依據是江蘇省工傷保險條例。記者查詢此條例發現,條例第二十四條對職工因公致殘應獲得“傷殘就業補助金”進行了規定,第二十五條對因工致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進行了規定。
上海藍白律師事務所陸胤律師解釋說,按照這個條例,“傷殘就業補助金”應在職工離職時支付,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應在職工得到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后支付,“以離職為條件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得知蘋果公司承認聯健職工中毒事件,賈景川和工友們多少感到一些安慰,在他們無力維權的時候,他們希望蘋果的表態會給聯健科技帶來壓力,進而讓廠方盡快地回復他們的訴求。
在媒體密集關注之下,2月19日,中毒工人得到聯健科技廠方電話通知,廠方已經向他們的社保卡上打入一筆資金。郭瑞強告訴記者,30多名中毒工人分別獲得1萬-3萬元不等的資金,人事部門告知為“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按照江蘇省工傷保險條例,早在中毒工人得到傷殘鑒定結論的次月,這筆錢就應該發到工人手中。拖延數月后,工人們終于拿到補助金,郭瑞強告訴記者,工人們的傷殘鑒定結果,最早的在2010年3-4月份已經拿到,他自己的結論是去年12月拿到的。
8名中毒女工艱難維權
與另一批在小作坊里中毒的女工們相比,聯建科技中毒工人已經算得幸運,特別是受到眾多媒體關注后,聯健科技廠方顯然已經受到壓力。
這8名中毒女工曾與聯健科技中毒工人同在一家醫院接受治療,此前她們在蘇州運恒五金機電經營部的作坊里做工,工作是擦拭蘋果標注并貼膜。運恒五金是一家注冊為個體工商戶的小作坊,30多名女工年齡在19歲到20多歲,運恒五金從宇瀚光電科技公司轉包到蘋果加工貨單,由這些女工進行加工。
女工詹德云回憶說,她2009年5月進入運恒五金,作坊是一個位于住宅小區中的公寓房,面積大約100多平方米。公寓的窗戶全部被遮擋、密封,“如果不開燈,白天走進去比晚上還要黑”。詹德云說,上班開頭兩天,走到作坊門口會覺得有刺鼻的味道,但習慣后就聞不到了。女工們的工作時間通常是上午8點到晚上10點,加班到夜晚11點、12點也是常有的事。她們每天的工間休息除了兩頓飯以外,只有上午和下午各10分鐘。
到2009年的10月,詹德云有時會感到手發麻,但沒有在意。12月,一名工友因走不動路請假,這以后,更多的工友陸續因為不能行走而請假。但女工們一開始并不知道這樣的怪病與擦拭蘋果屏幕的正己烷有關。一名患病工友偶然聽說“職業病”一詞,到醫院檢查,才證實中毒。“我們4個工友一起去找老板,老板不承認中毒,后來我們去請檢測人員,才證明作坊里有有毒物質。”
詹德云住院治療近一年時間,這期間,運恒五金已注銷。與聯建科技中毒工人不同的是,運恒五金中毒女工中,只有一人申請傷殘鑒定,其他女工均接受了調解,獲得運恒五金老板8萬元左右的賠償,但女工們得到賠償的條件,是以后不得進行傷殘鑒定。詹德云把這個協議叫做“私了”,她告訴記者,當初協調此事的勞動局干部建議她接受“私了”。
如今詹德云有些后悔,她最近感到小腿有些異樣,擔心正己烷中毒可能出現后遺癥,畢竟她只有20歲,而8萬元賠償對于將來的治療來說杯水車薪。陸胤律師解釋說,詹德云所說的“私了”協議并沒有法律效力,詹德云即便接受了所謂“私了”,仍然可以通過合法程序申請傷殘鑒定并獲得相應的賠償。
事實上,中毒女工們缺少法律知識和法律援助,只能靠自己有限的力量維權。唯一沒有接受“私了”的女工谷玉,這幾天正在法院和傷殘鑒定機構之間奔走。去年8月,勞動仲裁委已經要求運恒五金老板支付谷玉在老家治療期間的醫療費、交通費、護理費等共計3萬多元,這些費用到目前還未支付,谷玉現在已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強制執行。
谷玉僅僅在作坊里工作了4個月,但病情卻是最重的一個。剛中毒時她請假回老家治療,雙腿已經不能站立,上車下車都只能由父親抱。回到吳江住院后,谷玉父親也從老家來到吳江陪護。春節前剛剛出院的谷玉,如今還在異鄉艱難維權,傷殘鑒定可能要等上3個月,父女兩人的生活開銷只能依靠父親在吳江打工的收入。
在得知蘋果公司承認聯建科技員工因加工蘋果部件而中毒的消息后,谷玉也希望蘋果能夠正視運恒五金的中毒女工,并幫助她們拿到應得的賠償。
蘋果或許沒有想到,2011年開年不利,一份供應商責任報告不僅未能彰顯蘋果對供應商承擔了監督責任,反而讓媒體挖出多起供應商勞工損害事故。同時,環保組織也對蘋果報告內容不依不饒。馬軍表示,《蘋果的另一面》報告中,除了蘋果供應鏈勞工職業傷害,還列舉了蘋果供應商環境污染劣跡,但在蘋果的供應商責任報告中,沒有明確回應這些問題,雖然提及存在供應商環境污染現象,但沒有注明任何具體企業的名稱。馬軍認為,蘋果不公開供應商名稱,是規避公眾和環保組織對它的供應鏈環境表現進行監督的行為。馬軍表示,環保組織正在做更多的調研工作,不久,一份針對蘋果供應商環境污染的詳細報告將會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