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展東(廣東省英德市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英德 513000)
在幼師的專業學習中,視唱練耳和鋼琴教學中的節奏訓練都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在視唱練耳方面,節奏訓練得好,就可以對鋼琴、聲樂、電子琴等相關藝術課程起到相當巨大的促進作用;在鋼琴學習方面,節奏掌握得好,就可以對每個音符的時值控制得非常準確,以更好地表現作品的內涵。下面,本人就視唱練耳和鋼琴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方法。
因為該課程是與其他相關藝術課程聯系緊密的基礎課程,建議在幼師一年級就將幼師三年所要掌握的所有節奏型進行強化訓練。實踐證明這是可行的,而且對其他相關藝術課程也能起到巨大的促進、推動作用。
幼師專業需要掌握的節奏類型主要有:
含全音符、二分音符、附點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密集十六、含一拍的小附點、含兩拍的大附點、含一拍的小切分、含兩拍的大切分以及三連音的節奏等。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編寫一些含以上節奏型的練習題進行訓練。
在帶領學生掌握了基本節奏后,教師還可以運用打擊樂、填詞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方式來進一步鞏固節奏的訓練。
如:
讓學生分組用敲飯盒、敲筷子、拍手、輕拍桌子、敲杯子、拿空礦泉水瓶子敲桌子等方式奏出節奏題,最好再準備一個鈴鼓由教師或樂感不錯的學生來打拍子,如條件允許,還可以讓學生敲木魚、幫子、打鼓,敲三角鐵、打鈸和镲來奏出節奏題。本人多次運用以上方法來訓練學生的節奏,學生表現非常熱情和主動,整個課堂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學生在快樂的敲擊中把節奏掌握得既正確又牢固。
教師可指導學生對所學的節奏類型進行即興的隨心所欲的填詞,如:

對這種訓練方式,學生也是非常喜歡的,對所要學習的節奏類型也在快樂的創編氛圍中掌握得相當不錯。
教師可根據節奏特點創編設計相應的動作來輔助節奏的訓練,如拍手、拍腿、跺腳、搖晃和跳躍等,學生非常喜歡此類訓練方式,教學效果也是相當喜人的。
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存在著這樣的弊端:拼命灌輸技能給學生;學生的神經都是繃的緊緊的;課堂氣氛多是沉悶的……這樣的教學體現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技能為中心,教師與學生都非常的累。而靈活采用自編節奏題(符合學生程度的)和運用打擊樂、填詞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方式進行訓練,能讓學生在很快樂的氛圍中,把原本枯燥的知識很輕松地掌握得既正確又牢固,極大地促進和推動了相關藝術課程的順利學習,此舉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課標教學精神。
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強調節奏穩定的重要性:同樣的音符,一旦時值發生了不該有的變化,節奏也就跟著變得不穩定了,其彈奏的作品令人聽起來會產生似曾相識但卻有改編過的感覺,在彈奏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巧練節奏的方法:移植節奏改編哈農練習曲
《哈農練指法》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堅持用正確方法彈奏的話能大大增強每個手指的基本功,但它也存在有不足之處:反復的模進,單一的節奏與指法,而且缺乏旋律感與節奏感,學生容易生出枯燥之感,甚至在練習時偶爾會有打瞌睡情況出現,如果采用“移植改編節奏”方法來練哈農,能極有效地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
因為無論是彈簡單的曲子或難度很大的作品,常用的觸鍵方法不外乎下列三種:高抬指、跳音和貼鍵。所以教師可要求學生用這三種方法來彈奏每一首移植改編了節奏的哈農練習曲。
幼師二年級的鋼琴教學除了繼續狠抓基本功的訓練外,已開始逐步培養學生對彈奏作品風格的把握、情感意境的準確表達能力。針對這點,教師可再次帶領學生進行巧彈哈農:要求學生在每首節奏移植改編了的哈農練習曲的不同位置進行強奏、弱奏、漸慢、漸快和恢復原速及休止等等處理,以達到同時增強節奏感和藝術表現力的良好教學效果。
原本單純的一首哈農練習曲,因為進行了節奏“移植”的改編,用上上述三種最常用的觸鍵方法以及增加力度、速度等表情記號的訓練,可以收到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增強節奏感、增強藝術表現力的一舉多得的效果,實不失為提高學生基本功和技巧的好方法。
視唱練耳和鋼琴教學中的節奏訓練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如訓練得好,能產生巨大的相互促進作用,同時還會對其他相關藝術課程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應多引導學生重視該問題。
[1]魏煌.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樂研究.2002年01期.
[2]林能杰.二十世紀日本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王蕾.論賀綠汀的音樂教育思想[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