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遠程教育強調落實教學過程,常常面臨著學生到課率低、考試通過率低、教學成本偏高等共性的實際問題。黑龍江電大樹立整體意識和創新意識,在實踐中總結歸納出了遠程教育的雙軌導學制,本文從選題價值、基本內容、運行路徑和量化評價等四個方面對雙軌導學制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遠程教育;雙軌導學制;教學質量;教學成本
解讀雙軌導學制實質上就是做一個名詞解釋,搞清楚它是什么和該怎么做。本文從四個切入點對雙軌導學制進行解讀。
一、雙軌導學制的意義和價值
(一)雙軌導學制的意義
這個題目解決“叫什么”的問題,主要是體現選題的目標。我們給雙軌導學制下個定義:雙軌導學制就是以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為依據,按照省電大制定的專業教學計劃的相關規定,嚴格遵循專業特點、課程特點和考核要求,根據學生人數的分布情況和課程資源的貯備情況,有效整合并利用網上、網下的教學資源,采用集中式導學或個別化導學的課程輔導方式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
雙軌導學制是在已經固化了的三環互動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那么它們是怎樣的關系呢?縱觀三環互動教學模式,從自學三要素(網上自學、小組自學、個別自學)和導學三步驟(復習前單元、講解新內容、導入下單元),到考核三環節(網上自測、形成性考核、集中課程考試),都可以找到雙軌導學制的立腳點,因此雙軌導學制是貫穿于整個三環互動的一種外延性的擴展,只是雙軌導學制路徑更寬,內容更具體,操作性更強,評價更客觀。
(二)雙軌導學制的選題價值
解決“為什么”的問題。總結性評估后,教學資源利用仍然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涉及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成本等方面,雙軌導學制追求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到課率,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降低辦學成本。歸納改革的四個目的是:一是規范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二是提升服務質量,增強責任意識;三是擴大招生規模,提高辦學效益;四是整合教學資源,降低辦學成本。雙軌導學制教學改革預期取得的成效是“兩低六高”。兩低:一是投訴率降低——人性化服務體現在學生滿意度;二是教學成本降低——體現在經濟效果,講課費降低,純收入提高。六高:一是學生到課率提高——學習熱情誘發,自學能力加強;二是教師上課熱情提高——改善教學狀態,強化教師責任感;三是課程考試及格率提高——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四是畢業率提高——有效完成教學全過程,提升學生個人成就感;五是招生數量增加——社會效益提高,提升學校整體美譽度;六是資源利用率提高——這是下一步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二、雙軌導學制的基本內容
(一)四個雙軌并行
雙軌導學制是可以簡要描述為四個雙軌并行:一是網上導學與網下導學雙軌并行。對于時間比較充裕、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參加面授輔導,而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時間相對緊張的強化網上學習并適當安排個別化導學,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面臨的基本矛盾。
二是實行面授課輔導與使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雙軌并行。根據課程特點和資源貯備情況,充分利用網上、網下現有課程資源,把面授輔導設計成有效的教學補充形式。
三是實行集中性導學與個別化導學雙軌并行。這一點按照參加學習的學生人數多少進行設計,比如人數多的課程則實行集中性導學,人數少的課程則進行個別化導學。
四是全面集中導學與部分集中導學雙軌并行。對于特殊的理工類課程或課改課,采取全面集中輔導的方式實施教學,對于其他專業課和選修課則采取2~7次不等的部分集中導學方式。
(二)雙軌導學制的構成要素
一是人的因素,包括教師,學生及管理者。對導學教師的要求是,教師要根據已經確定的教學時數,擬定一體化教學方案,制作教案,明確教學進度、教學內容與活動的安排,包括網上教學活動。每學期評選出優秀教師給予獎勵。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生必須提前預習課程,做好自學筆記,發現難點、疑點在集中導學時加以解決,此項作為形成性考核的內容之一。對管理者的要求是實行教學值班制度。
二是制度因素,包括教學計劃模板和與改革方案同時出臺的相關配套管理措施。針對教師的管理辦法有《任課教師職責》、《專、兼職任課教師管理辦法》、《教學事故認定及處理辦法》、針對學生的管理辦法有《學生出勤考核辦法》、《學生請假制度》;針對值班人員與教輔人員的管理辦法有《教學值班要求》、《輔導員工作職責》、《課程管理辦法》、《課程學習任務書》等。
三是資源因素,包括網上資源和網下資源。這是我們要共同面對并為之努力的部分,也是雙軌導學制殘缺的部分,成為我們下一步工作中的任務和使命。
(三)雙軌導學的理論基礎
質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題,但不是教育的全部,一個擁有強大生命力的教育形式必須遵循教育由機會、成本、質量這三個矢量構成的永恒三角形。遠程教育師生準分離的本質需要有效的支持服務來彌補時空差異,從而保證教學質量。試行雙軌導學制,就是要解決遠程教育教學支持服務中面授效果不佳、師生交互缺失、考試通過率低、教學成本偏高等常見問題,從完善機會、成本、質量這三個矢量的角度做出努力。這四個角度雙軌并行的內涵不同程度地滲透在教育永恒三角形的三個矢量之中。
關于機會:(1)項目選擇要描準在職成人的目標市場,這才是開放教育大有作為的空間;(2)明確角色定位,實現如何實現開放教育利用多種媒體提高有限高等教育資源利用率的宗旨;(3)以需求為坐標,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目標。
關于成本:(1)規模是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和發展基礎,人性化關懷有利于規模的穩定與發展,這符合薄利多銷的經濟學原理;(2)縮減面授輔導課學時有利于降低學習成本、教師導學成本和過程管理成本;(3)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并選擇適宜傳遞方式,有利于提高市場適應能力。
關于質量:(1)雙軌導學制強調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過硬的教學資源會使學生產生學習自豪感,這是社會認可的重要依據;(2)教學活動質量,是在雙軌導學制體現的最為直接和充分的部分;(3)支持服務質量,較強的服務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家的感受,這是學生認可的標志之一。
三、雙軌導學制的運行路徑
(一)制定開課計劃模板
教學計劃是教學工作的大法,維持正常教學秩序和保證教學質量必須要有科學、穩定的教學計劃為基礎。開課計劃模板的制定原則有五點:一是有效采取以課程為單元的方式組織教學。按照開放教育的辦學宗旨,應該是在遵循專業課程設置規律的前提下的課程菜單,這使以課程為單元的方式組織教學成為可能。二是統設課和限選課的選擇相對穩定。無論指導性教學計劃如何變化,這部分課程都是必須選擇的,所以相同相近專業和同專業不同方向都可以同時開出,同時組織導學活動。三是省開共同課的選擇相對穩定。所有的專業都要選擇開出的公共課,由于專業性不強,可以根據本學期該專業的課程開出量進行調劑。四是連續開出的專業課程選擇相對穩定。開放教育的本專科專業是經過幾年運行穩定下來的,按照專業設置規律,一些專業課程不可缺少,能夠連續開出,課程的變化并不明顯。五是兼顧開放教育與成人教育相近專業的教學計劃的融合。
(二)按照四個雙軌組織導學活動
雙軌一:集中性導學與個別化導學并行。按人數分類:對學生人數相對較多(10 人以上)的課程,按照教學一體化設計方案組織集中面授式導學;如學生人數相對較少(10人以下)則聘任導學教師實行導師制,開展一對一個別化導學。
雙軌二:全面集中導學與部分集中導學并行。按課程分類:統設課尤其是統考課、理工類經濟類基礎課和中央電大改革課原則上實行全面集中導學或部分集中導學,省開課原則上則傾向于講座式導學和個別化導學。按時間分類:對于統考課、中央電大考試改革課、理工類基礎課采取15周全面集中導學的方式安排教學,對于個別公共課和一般專業課且人數較多的采取部分集中導學的方式,安排1~2次講座或4~7次集中導學;對于人數少的專業課則安排個別化導學。
雙軌三:網上導學與網下導學并行。結合教學資源的配布,設計課程的網上導學與網下導學。其中,有資源貯備的內容,采取網上導學的形式,分為時實網上導學與非實時網上導學;對于資源不充分或不適合網上導學的內容則采取網下導學的方式進行。
雙軌四:面授輔導與使用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并行。按資源分類:把現有的課程資源分為網上資源和網下資源,根據不同的載體確定其用于集中導學時使用還是學生自學時使用,根據載體的容量確定有償提供還是無償提供。
(三)雙軌導學制與課改課相輔相成
涉及課程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的整體設計,把考核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充分運用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通過網上測評階段學習效果,及時反饋教學信息,保證教學質量。把雙軌導學制作為課改課運行的載體,采取四項措施。
措施一:簽訂課程學習任務書,結合課改課的網上操作要求和雙軌導學制的總體安排,明確課程要求、導學計劃和教學流程,對課程學習方法和考試方式加以說明,限定導學教師、導學方式和時間、內容和地點,每位選課學生在任務書上簽名確認,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措施二:編制課程資源索引。根據學期開課計劃對相關課程現有的網上教學資源和網下教學資源進行匯總整理,選擇當前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編制《改課資源索引》并提供給導學教師和學生,作為制定和運行改革課導學一體化方案的重要依據。
措施三:運行課改課導學一體化方案。針對課程特點和全省網教課程表制定課改課《一體化方案》。對于網下資源,通過直播課堂、學校閉路電視系統、VCD等手段提供給學生;對于網上資源根據課程一體化方案安排教學用機房限時開放。
措施四:對學生和教學管理人員實行量化評價。通過量化評價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學管理人員工作質量進行客觀總結,在制度化的前提下體現公平性和合理性,這是記錄雙軌導學制進程和改革課落實情況的一種有效手段。
四、雙軌導學制的量化評價
(一)為什么要對任課教師進行量化評價
第一,教師綜合評價能夠客觀地記錄任課教師的導學過程,讓學生,讓管理者,也讓每一位任課教師自己了解自己和身邊同行的其他老師的教學狀態,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和實踐雙軌導學制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尋找有價值的依據。
第二,通過對任課教師的評價,讓每位任課老師所付出的辛勞能夠通過客觀的數字記錄體現出來,讓優秀的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大家的示范和楷模,從而調動各位任課教師的積極性,為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潛能,為有效提升開放教育教學效果創造條件。
第三,開展雙軌導學制教學改革的初衷是改變開放教育全日制教學的狀態、提高學生到課率、降低辦學成本,保證教學質量。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切入,一是學生學習狀態,二是教師教學狀態。進行任課教師綜合評價就是要從教學狀態角度來論證:是否能在減少面授學時量的前提下,切實保證教學質量。
第四,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是雙軌導學制教學改革的任務和要求。在雙軌導學制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中,涉及制度建設、對教師的要求、對學生的要求和對管理者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就是七個量化指標。
(二)對任課教師量化評價的方法
一是在評價內容上追求客觀性。對教師的評價不僅從操作方法上體現客觀性,而且從評價內容上體現客觀性。七項評價指標都是客觀的時間記錄、活動次數的記錄、做了與否的認定記錄、考試成績的統計數字記錄,作業冊批改的實際到位數統計、參加教學改革研討會次數、教學改革總結文字展示、與雙軌導學制教改相關的公開發表研究成果等。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為的是能夠客觀記錄并展現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狀態及成效,從而客觀地分析形勢,吸納好的經驗,調整自身不足。
二是在評價標準上注重實效性。評價指標全部屬于日常教學活動的內容,評價工作貫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學檢查情況指的是運用多媒體種類、教案形式、教案字數,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載體和表述方式。教師日常出勤指的是應到課次數、實到課次數、缺課次數,遲到早退等,授課次數由教師自己確認。學生到課率指的是實際到課學生數占應該到課學生數的比例就計算出一次到課率。考試及格率牽動著學員、也牽動著老師,關系著開放教育的質量保證。作業冊收繳和批閱情況也是簡單的記數操作,學期結束后把作業冊和導學手冊交回來。
三是在評價方法上實現可操作性。七個評價指標操作起來簡便易行:在教學檢查項目,注重的是教案的存在形式,以客觀存在的實物為準,權重10%;評價教師出勤,采取教學值班,執行教師簽字制度,有簽字則認可,并以此作為講課費制作依據,權重10%。作業批閱情況以按規定實際交回的作業冊數量為準權重10%;參與教改情況則以參加研討、教改方案及總結、公開發表成果的實際發生情況為憑據權重10%。學生到課率以學生實際到課情況為準,權重10%;及格率以在教務系統發布的為依據進行測算,雙軌導學制追求質量與效果,教學成效最終體現在畢業率,所以及格率的評價權重達45%。七項指標根據各自評價標準針對每一位教師客觀記錄信息給出評價分數,再將這七項小分并入到《學期任課教師綜合評價表》進行分數累加。確定分數線法和逼近式法,對評價結果公示。
參考文獻:
[1] 陳玉錕.教育評價學[M].人民教育出
版社,2003.
[2] 李萍萍.遠程教育交互學習的形成性
考核[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7,(6).
作者簡介:李萍萍,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遠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遠程教育雙軌導學制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115YG002)□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