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
[摘 要]“小金庫”是違反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應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的各項資金(含有價證券)及其形成的資產。它具有普遍性、頑固性、多樣性、隱蔽性、隨意性和違規性,通過隱瞞截留收入、虛列支出套取資金和轉移資金形成,通常是以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固定資產的形式存在。
[關鍵詞]“小金庫”;定義;特點;來源;存在形式
“小金庫”的存在不僅造成了國家財政收入和國有資產的流失,而且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也是誘發和滋生一系列腐敗現象的重要根源。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治理“小金庫”問題,多次明令禁止,要求堅決治理,但一些單位設立“小金庫”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有的還相當嚴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展了三次全國范圍的大規模專項治理“小金庫”工作,一次是1989年,一次是1995年,第三次就是2009年。
2009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先后開展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2011年中央治理“小金庫”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2011年“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1年要繼續深入推進“小金庫”專項治理。
正確的認定“小金庫”,了解它的特點、來源和存在形式,是深入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的前提。在這里我僅就“小金庫”的認定、特點、來源和存在形式,談談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小金庫”的認定
1995年,審計署、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的《關于清理檢查“小金庫”的意見》中將“小金庫”定義為:凡違反國家財經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侵占、截留國家和單位收入,未列入本單位財務會計部門賬內或未納入預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項資金均屬“小金庫”。
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的意見》中將“小金庫”定義為:違反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應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的各項資金(含有價證券)及其形成的資產。
對比這兩個定義,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不同:一是這次治理強調的是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不再強調是否納入預算管理;二是這次治理 “小金庫”不僅僅局限在資金,強調的是各項資金(含有價證券)及其形成的資產;三是這次治理不強調 “小金庫”形成的手段和存放方法。
認定是否屬于“小金庫”,關鍵看資金或資產是否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這是認定是否屬于“小金庫”的唯一標準。
二、“小金庫”的特點
(一)普遍性
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懲處力度和手段不夠,使得“小金庫”具有普遍的易發性,面廣量大。受部門和個人利益驅動,“小金庫”不但在一些企事業單位、各類團體、臨時機構存在,而且黨政機關等單位也普遍存在,甚至有的單位的下屬部門也有自己的“小金庫”。
(二)頑固性
雖然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 “小金庫”的治理問題,先后在全國范圍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專項治理工作,但“小金庫”問題不僅沒有徹底解決,而且愈演愈烈,“小金庫”的數量出現了上升趨勢,數額也不斷增大。“小金庫”查出后處罰力度不夠,使得設置“小金庫”獲得的收益遠大于“小金庫”被查處后付出的成本,造成“小金庫”屢禁不止,變成了一個頑疾。
(三)多樣性
“小金庫”的資金來源有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有罰沒收入,有資產出租收入,有經營收入等;形成的手段有隱瞞收入,有虛列支出等;存在的方式有現金,有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用途有亂發獎金、補貼,有少數人私分,有拉關系請客送禮等,這些因素使得“小金庫”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四)隱蔽性
“小金庫”都是暗箱操作形成的,它的資金來源、存放形式、使用方向相對來說都是隱蔽的,通常只有單位少數領導或個別人知道,知情面小,具有很大的隱蔽性。
(五)隨意性
“小金庫”游離于各級監管之外,它的使用不需要集體決策,不需要按程序審批,其開支范圍和標準不受任何限制,通常是領導說了算,隨意性很大。
(六)違規性
近年來的檢查發現,“小金庫”大多與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案件密切相關,貪污及行賄的款項大部分來自“小金庫”。“小金庫”一般是通過隱瞞收入、虛列支出形成的,私設的目的多是私分濫發、請客送禮、游山玩水以及因私消費等,所以從它的來源到使用都是違規的。
三、“小金庫”的來源
(一)隱瞞、截留收入形成“小金庫”
1.隱瞞、截留符合規定的收費、罰款,不按國家財政收入上繳規定上繳形成“小金庫”;
2.違反規定收費、罰款以及攤派形成“小金庫”;
3.資產處置、出租收入不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形成 “小金庫”;
4.經營收入、捐贈收入、回扣等各項收入不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賬簿形成“小金庫”。
(二)虛列支出套取資金形成“小金庫”
1.虛報冒領勞務費、咨詢費等形成“小金庫”;
2.以大于會議費、培訓費、招待費等實際發生的金額列支,套取資金或掛賬消費形成“小金庫”;
3.以未實際發生的虛假經濟業務虛列支出,套取或轉出資金形成“小金庫”。
(三)轉移資金形成“小金庫”
1.把單位符合規定的賬簿中的資金轉移到不符合規定的賬簿中,如學會、工會的賬戶中,形成“小金庫”;
2.上下級單位之間以撥款或交款的名義,相互轉移資金形成“小金庫”。
四、“小金庫”的存在形式
(一)現金形式
現金形式是“小金庫”存在的最普遍的一種形式,使用時方便、快捷,不易留下痕跡。
(二)銀行存款形式
銀行存款形式是當前“小金庫”存在的主要形式,金額往往較大,有的存于下級單位,有的存于關聯單位,有的存于個人存折。
(三)有價證券形式
有價證券形式是“小金庫”的一種新形式,多為單位賬外購買的國庫券、債券和股票等。
(四)固定資產形式
固定資產形式的“小金庫”多表現為房屋、設備等不在賬面反映,為“小金庫”的進一步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巨秉花. 也說“小金庫”[J].中國農業會
計,2010,(1).
[2]莫慶華.淺議“小金庫”屢禁不止的成
因、特點及治理對策[J]. 江漢石油職工
大學學報,2010,23(1).
[3]帥毅. 高校構建防治“小金庫”長效機
制的研究[J]. 中國經貿,2010,(14).
[4]李仰巍. 淺議“小金庫”[J].新財經,
2010,(12). □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