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科紅,殷 蕾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江蘇無錫 214028)
蝸輪傳動是傳遞交錯軸(交錯角通常采用90°)間動力或運動的傳動機構,由蝸輪和蝸桿組成。蝸桿相當于一個單頭或多頭等導程螺旋,蝸輪則是變態斜齒輪。蝸輪傳動可以實現很大傳動比,結構緊湊,并且工作平穩,噪音小,在近代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蝸輪的齒廓部分結構形狀比較復雜,本文利用UG的三維參數化造型功能與表達式工具相結合,繪制精準的蝸輪三維模型,利用更改表達式中蝸輪參數,就可以實現新的數據驅動三維模型,使設計的結果具有很好的延續性和繼承性,從而提高蝸輪的設計效率。
蝸輪的參數化設計,主要是利用UG中的表達式功能,構建漸開線齒槽截面及其他相互關聯的曲線,并通過特征操作實現齒輪完全參數化設計。所有表達式均有惟一的名字和一字符串或公式,它們可以包含數字、運算符、函數、符號和變量的組合。表達式還可以導出來,保存為擴展名為“***.exp”的文件,并可以通過文本進行編輯、注釋與修改等,然后再導入表達式,修改相當方便。
蝸輪的主要幾何尺寸包括模數m、齒數z、壓力角α、螺旋角β、中心距L、輪齒厚度B等。由于UG中表達式的名字不能出現α、β等希臘字母,故需用其他字符代替。其基本參數用表達式表示如下:
ma=4//模數;
z=39//齒數;
j 0=20//壓力角;
j=11.3099//螺旋角;
L=98//傳動中心距;
B0=20//半齒寬。
該蝸輪的其他計算幾何尺寸參數表達式為:
d=ma*z//蝸輪分度圓直徑;
ha=1//齒頂高系數;
c=0.2//頂隙系數;
da=d+2*ha//頂圓直徑;
df=d – 2*ma(ha+c)//齒根圓直徑;
L1=d*pi*tan(j)//螺距;
L2=pi*ma//軸向齒距;
θ=2*360/z//半齒角。
進入UG 6.0建模模塊后,選擇“工具→表達式”命令,建立輪坯草繪所需的尺寸參數的表達式,如圖1所示。
單擊“草繪”按鈕,以XC-ZC平面作草繪平面,進入草圖環境,繪制蝸輪半截面草圖,并采用上述步驟所建立的表達式進行參數化標注,結合相關的位置約束,完成草圖。利用“旋轉”工具,選取蝸輪半截面草圖,以XC軸作為旋轉軸,基點為原點,創建旋轉體,生成蝸輪坯體,如圖2所示。
圖2 旋轉蝸輪實體
(1)建立漸開線表達式。選擇“工具→表達式”命令,建立漸開線表達式。
(2)構建漸開線。選擇“旋轉WCS”命令,將坐標系繞–YC軸旋轉90°,再繞+XC軸旋轉180°。
單擊“規律曲線”按鈕,選取“方程曲線”按鈕,取默認基礎變量為t,xt為變量;再取基礎變量為t,設置yt1為變量。返回“規律函數”對話框,單擊“恒定”按鈕,輸入規律值0,單擊確定,生成一段漸開線。將XC-YC坐標平面繞ZC軸旋轉角度s=a1+2 b1,其中a1=180/z,b1=deg(t AN(a1)– r a d(a1)。再次選擇“規律曲線”命令,取默認基礎變量為t,x t為變量;再取基礎變量為t,設置yt2為變量。其他操作與構建第一條漸開線相同,產生與之對稱的第二條漸開線(如圖3所示)。
(3)構建齒槽截面。以原點為圓心,以漸開線端點為起點,繪制齒根圓圓弧,半徑為df/2;再繪制一大于頂圓的圓弧,半徑為da/2+2,構成曲邊四邊形作為齒槽截面線框,修剪多余圓弧段,結果如圖4所示。
圖3 漸開線
圖4 蝸輪齒槽截面及掃掠用螺旋線
(1)構建掃掠螺旋線。沿XC軸繪制蝸桿軸截面中心位置線,所繪直線與YC軸平行,通過點(0,0,98)。并用“偏置“命令將該直線向上偏置10 mm,作為確定螺旋線放置起點的方位線。
單擊“螺旋線”圖標,設置相應參數,注意螺旋線的軸心絕對坐標應為(0,0,98),旋向為右旋,構建一段螺旋線。單擊“螺旋線”圖標,將“旋向”設置為左旋,其他參數不變,生成另一段螺旋線,結果如圖4所示。兩段螺旋線形成切割蝸輪齒槽的掃掠引導線。
(2)構建掃掠螺旋槽截面的實體。選擇“掃掠”命令,選取齒槽截面線框為掃掠截面,選取螺旋線段為引導線,“截面位置”選項設置為“沿引導線任何位置”,定位方法設為“固定”,單擊“確定”按鈕,構建掃掠實體,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掃掠螺旋槽截面實體
(1)旋轉復制掃掠螺旋槽截面形成的實體。選取掃掠螺旋槽截面形成的實體,選擇“移動對象”命令,在變換選項組中,選擇“角度”選項;ZC軸作為矢量,坐標原點作為軸點,“角度”欄輸入:360/z(z為蝸輪齒數的表達式);結果選項組中,選取單選項“復制原先的”;“距離/角度分割”欄輸入“1”;非關聯副本數欄輸入“z–1”;單擊“確定”按鈕,結果如圖6所示。
(2)進行布爾求差運算。選擇“布爾求差”命令,選取目標體為蝸輪坯體,刀具體為z個掃掠體(本例蝸輪齒數為39),單擊“確定”按鈕,生成所有蝸輪齒槽。最后蝸輪的鍵槽、軸孔和倒角及其他結構的形狀、尺寸可以根據需要作出。完整的蝸輪模型如圖7所示。
圖6 旋轉復制掃掠體
圖7 完整蝸輪模型
采用UG自身功能提供表達式關聯功能,可以方便地實現蝸輪的參數化設計和自動特征建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蝸輪設計的效率和品質。在利用方程式建立第一條漸開線曲線后,如果采用旋轉或者鏡像生成另一條漸開線齒廓曲線,則會使曲線失去參數,繼而無法實現參數化控制,必須使用兩個漸開線方程分別生成兩條漸開線曲線,才可以實現全參數化控制。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生成的蝸輪實體模型,能夠應用于裝配設計、干涉檢驗、運動仿真、數控加工等方面,為蝸輪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準確的實體模型。
[1]趙延嶺.蝸輪傳動優缺點及研究方向 [J].一重技術,2006,(4):19-20.
[2]趙文娟.蝸輪蝸桿類零件的建模分析 [J].制造業信息化,2009,(1):41-43.
[3]李 峰.SIEMENS NX6.0零件造型與數控加工編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4]李書平.基于UG的漸開線蝸輪參數化設計[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9,(5):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