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征(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范征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4)
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關鍵性問題之一。根據高職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內涵,應從培養目標、課程模式、教學設計、培養途徑、師資隊伍等幾個方面對以就業為導向的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高職;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模式
為了適應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需要,教育部頒發了《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的工作意見》。該意見指出,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應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的,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及結構的培養方案。因此,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發展高職教育的關鍵性問題之一。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為實現其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培養途徑、師資隊伍等構成要素。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就是要根據不同情況對以上諸因素進行最佳的、符合實際的優化組合。筆者擬就上述幾個方面對高職連鎖經營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總原則和總方向,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人才層次的高級性,知識、能力的職業性,人才類型的技術性,畢業生去向的基層性等特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連鎖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連鎖經營專業也從原來對人才基本技能的培養轉向以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因此,高職連鎖經營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大專層次,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必需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連鎖經營管理基本理論,掌握連鎖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綜合素質較高,綜合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能夠滿足現代連鎖企業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各類連鎖經營企業尤其是商業、流通行業企業,從事門店營運、采購、物流配送、服務、管理等工作。
以就業為導向,就是堅持面向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設置專業,將當地產業結構和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作為確定專業主體框架的依據。我國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嘗試連鎖經營,1993年,國家正式提出把連鎖經營作為帶有方向性的一項流通體制改革。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的連鎖經營企業己經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壯大起來。從1994年到2009年,連鎖經營企業店鋪年平均增長4214家,銷售額年均增長310億元。如在城區人口200多萬的長沙市,就集中了家潤多、步步高、新一佳、好又多、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中外知名的大型連鎖超市。
然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連鎖經營專業人才極度缺乏。據統計,2010年國內連鎖企業的人才需求量將在100萬人以上,而零售業的人才儲備卻寥寥無幾,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各類專門人才只占3%左右,就湖南省而言到目前為止,僅有5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連鎖經營專業,每年為連鎖企業輸送畢業生500人左右,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由于人才匱乏,導致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低下,許多連鎖企業在采購、倉儲、運輸、銷售等管理職能的分工與協作方面仍極為落后。經營管理人才的缺乏和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已成為制約我國連鎖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因此,掌握商品學、物流配送、財務、信息管理等知識的復合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課程模式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包括課程內容體系和課程結構體系。課程內容的更新整合與新課程的開發,需要緊密結合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必須對應不同教育對象的教學目標進行。課程結構即課程的組織與流程,反映教學的框架與進程。本專業應改變傳統學科型的課程模式,根據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設置課程,并應根據本專業實踐性較強的特點,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式高職連鎖經營專業課程體系。要將所有課程分為五大模塊:公共課、核心技術課、職業技能課、職業考證課及專業選修課。為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計劃中的第二、三、四、五學期都應安排實習實訓,并在第六學期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畢業實習(見表1)。

表1 連鎖經營專業五大課程模塊學時分配表
本專業課程結構設計合理,符合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課程體系體現以職業素質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培養,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分解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實踐課程體系突出,其中技能課占總學時的 40%,符合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引入了不同級別的國內乃至國際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實施“雙證書”教育。例如,要求學生畢業時應獲得“三證”: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證書、全國大學英語三級證書和全國助理物流師證書,否則不予頒發畢業證,這對職業教育是一種有效的促進。此外,還鼓勵學生獲得跨行業的職業技能證書,多行業資格證書的獲得應該成為衡量辦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從事一種或一類職業的能力。我院連鎖經營專業經過幾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宗旨的具有高職特色的專業教學模式。這個模式是以職業崗位(群)的要求為出發點安排課程,達到培養學生從事一種或一類職業能力的目的。高職連鎖經營專業教學設計必須緊緊圍繞高職專業的培養目標,從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調查和職業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出哪些是從事崗位(群)工作所需的綜合能力與專項能力,然后對專業教學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從近幾年的教學改革實踐來看,我院連鎖經營專業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宗旨的高職教育觀念,具體表現在:(1)及時了解連鎖業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知名連鎖企業的背景、數量和規模、發展水平,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及學生個體的需求等情況。(2)分析連鎖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與分布情況,確定連鎖經營專業的綜合能力。綜合能力主要由素質能力、知識能力和操作能力三項要素組成。對有關專業進行職業綜合能力的分析與分解,是高職專業教學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項工作。下面以我院連鎖經營專業的教學設計為例加以說明。
我院連鎖經營專業將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分解為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兩大模塊(見表2),并構建了相應的支撐體系(見表3)加以保障,在最后一個學期還安排了9周的畢業實習和6周的畢業論文寫作。學生在這種模式的培養下,畢業時就能夠成為初步掌握連鎖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知識,并具備相應綜合素質的連鎖企業初、中級管理人員。

表2 高職連鎖經營專業學生素質、職業能力結構分析表
培養途徑是指人才培養過程中為完成特定培養目標或教學目標所采取的培養形式和創造的教學環境的總和。以培養適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育模式,是高職連鎖經營人才培養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徑。因此,加強實訓室和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教育辦學特色的關鍵。我院連鎖經營專業在產學合作方面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建立獨立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 對于連鎖經營專業各個門類的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定性的論證與劃分,制定各個環節的管理細則和評估方案,改進實踐內容、方法、手段及考核方法,提高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質量,逐步由被動式形式化向主動式實質化方向轉變,努力建立獨立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

表3 高職連鎖經營專業學生基本素質、職業能力支撐體系表
實行教學模式改革 高職學生要在就業中體現優勢,必須具備較強的崗位操作能力,因此,幾年來我院以就業為導向,不斷調整教學計劃,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重點培養本專業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使其在就業中體現出競爭優勢,滿足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求職的需要。
1.校內實訓。為了培養連鎖經營專業學生較強的崗位操作能力,2007年8月,我院投資20萬元建立了實習超市,超市面積100平方米,約有2800種商品,采取專業教師+企業+學生的實訓模式,即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輪流在超市從事收銀、理貨、采購、促銷、防損、盤點等各崗位的工作,通過實際經營掌握各崗位的操作技能及管理能力,從而實現“零距離”上崗的目的。超市2007年10月6日營業以來,已完成了《商場促銷策劃》、《連鎖企業商品采購管理》、《品類管理》、《連鎖企業門店開發與設計》、《市場調查與預測實訓》、《商品學》、《連鎖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等課程實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由于有理論的指導,開業3年以來,已實現銷售額二百多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專業教師+企業+學生模式的實訓,一方面,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得到了提升,成為既懂理論知識,又懂企業經營管理的“雙師型”專家;另一方面,學生既學習了門店的經營管理,又可以迅速熟悉商品陳列、商品采購、物流配送等業務,崗位操作能力和門店經營管理能力得以培養,從而可在就業競爭中顯現優勢,實現“零距離”就業,真正落實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教學做合一的教學要求。目前,我院的教師+企業+學生的實訓模式已經取得較好的效果,許多學生在大潤發、沃爾瑪、新一佳、千惠等企業畢業實習時就已與企業簽約,部分優秀學生在畢業后不久就被提升到主管、課長、店長助理等管理崗位。如2007屆的一個畢業生已擔任屈臣氏株洲某店的店長,2009屆的一個畢業生擔任了大潤發高橋店的店長助理,2007級的一個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就被提升為新一佳廣通店的店長助理,他們的工作能力獲得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另外,這一模式的成功也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本省其他幾所開設了相同或相近專業的院校紛紛前來學習、參觀、交流。
2.校外實習。我院從一年級開始就分期分批安排學生到大型連鎖超市實習,并指定教師加強指導,在第六學期安排畢業實習。目前,本專業的學生已經分別在家潤多、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超市實習過,此外,還安排學生利用寒暑假到連鎖企業做假期工。一方面,學生在不同的連鎖企業實習,可以了解不同的企業文化,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畢業時可實現“零距離”就業;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與企業接觸,可以及時地掌握企業對人才的技能素質要求,有針對性修改或調整教學計劃,使我院培養出來的人才更適應企業的需要。
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 由于連鎖經營專業涉及面廣,實踐性強,因此在教師的配置上,我院選擇了兩類人才,一類是從學校到學校、理論知識較強的教師,另一類是從企業調入學校、實踐性知識豐富的教師,并且還從相關的企業聘請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目前,本專業共有專任教師10人,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然而,無論理論知識扎實的教師還是實踐性知識豐富的教師,要培養企業生產經營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教師特別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 ”素質,既具有教師能教、善教的本領,又具有企業的實際工作能力。無論是學校自身的教師還是從企業調入的教師,我院都一律進行培訓,組織觀摩學習,進行教學比賽,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本專業教師自2002年開始,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教材5部,承擔省級課題3個、院級課題3個,部分教師長期在企業兼職,逐步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能文能武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 為了加強專業管理,促進專業建設與發展,我院聘請了沃爾瑪、大潤發、新一佳、千惠、屈臣氏等知名連鎖企業有工作經驗的管理人員擔任委員,成立了連鎖經營專業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定期(每年兩次)舉行會議并進行考察,商討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審定專業教學計劃,協調學生實習管理,指導學生就業工作。
[1]張瓊.連鎖經營實訓課的開發與創新[J].職教論壇,2004,(4):47.
[2]劉玉欣.關于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的探討[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4,(12):19-20.
[3]張梁平.高職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解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5,(2):25-26.
[4]岑麗陽.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能力結構和實踐技能培養方式探討[J].商業經濟文薈,2006,(4):22-24.
[5]雷祺,何慶江.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08,(6):102-105.
G712
A
1672-5727(2011)08-0023-03
范征(1968—),男,湖南長沙人,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經貿系商務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連鎖企業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