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麗 褚利霞 王 蘅 徐莉娟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 商丘 476100)
提高醫學遺傳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任培麗 褚利霞 王 蘅 徐莉娟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 商丘 476100)
醫學遺傳學是醫學專業學生接觸最早、最基礎、最重要的醫學課程之一,也是培養實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專業基礎課。因此,提高醫學遺傳學的教學質量有利于高質量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本文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就如何提高醫學遺傳學的課堂教學效果談了一些實踐體會。
醫學遺傳學;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醫學遺傳學是21世紀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之一,已成為橫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課程,是使遺傳學與醫學結合起來的邊緣學科,在現代醫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傳染病得到或基本得到控制,遺傳病的相對發病率在迅速增加。因此,在醫學遺傳學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為重心,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使醫學生能夠掌握遺傳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日后臨床工作中的遺傳病診斷、治療、預防提供手段。為適應這一要求,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應采用面向臨床實踐的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遺傳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筆者結合自身的醫學遺傳學教學體會,就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組織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實驗與嘗試,現闡述如下,以期對提高本學科課堂教學效果有所幫助。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已得到廣泛應用,使傳統的“粉筆+黑板”講授式教學方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醫學遺傳學內容的抽象性、復雜性使教與學難以達到滿意效果。多媒體教學信息由文本、圖形、動畫、聲音、視頻等信息組成,圖、文、聲、像并茂,給學生的不是單一的外部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例如,在講Klinefelter綜合征時,適當插入一些形象生動的病例圖片,學生直接觀察到該病的臨床表現、疾病特征等,記憶會十分深刻。多媒體教學有明顯的優越性,大部分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反映良好。但傳統教學方法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認為,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最佳途徑。所以,在使用多媒體時,不應舍棄板書,而應將板書與多媒體聯合應用。
在教學中我們還充分利用網絡的強大功能,建成了醫學遺傳學專業信息網,設有教研室簡介、教學資源(包括電子課件、教案、題庫)、視頻點播、科研動態、教學論壇、留言簿、信箱等欄目,提供網絡教育及臨床、科研信息服務,以加強教與學的交流,還提供了網上答疑和討論空間,便于學生隨時利用網上的電子教案和題庫進行復習和自測。這種交互式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病例分析討論教學法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將臨床病例與遺傳學基本理論聯系起來,借助各種討論形式,提高學生主動、全面、綜合應用基本理論的能力。病例分析討論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應針對學生已學的醫學遺傳學理論知識,選擇典型病例,提供完整的臨床表現:包括病史、體征、各科檢查結果,結合完整的家系資料等,通過討論、分析病例與遺傳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結論,從遺傳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傳遞方式、診斷、預后、治療、再發風險和預防等方面全面客觀地認識遺傳病,提高學生對遺傳病的動態認識。該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等,還能鞏固學生已學的遺傳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某男性41歲時出現漸進性記憶減退及行走困難長達2年,既無外傷史也無其他重要臟器損傷,與一正常女性結婚后,生育1子3女,兒子和一個女兒也出現同樣的癥狀,兒子發病年齡為35歲,女兒為37歲。兒子婚后生育1子1女,其子在29歲時發病,且病情較其父親嚴重;女兒婚后所生兒子也出現同樣的表現,發病年齡與母親相同。要求學生討論:這可能是什么疾病,說明診斷依據,并對此家系作一分析,說明其遺傳方式。
在討論中要求每名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醫學遺傳學知識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綜合和分析,最后經過推理得出自己的結論。從此家系中可以看出該病例為Huntington舞蹈癥,這是一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且發病年齡遲,具有延遲顯性的特點。此病的傳遞具有遺傳早現的現象,即一代比一代發病年齡提前,且病情加重。另外,此病由父親傳遞,子女發病年齡提前,病情比父親嚴重,且男性早發者的后代仍為早發,而女性早發者的后代并無早發現象,這說明此病的遺傳具有遺傳印記。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受學生歡迎。經過自主學習,學生既加深了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掌握了課文的重點要求,又培養了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
圖表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學生掌握系統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增強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綱挈領的作用。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比較表
醫學遺傳學的理論知識抽象復雜,學生往往會因難以理解而喪失興趣,甚至知難而退。如果課堂上教師適時適當地聯系生活、臨床以及社會熱點來講授,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真正感受到學有所用,從而大大提高學習該門課程的熱情。例如,講授ABO血型、DNA結構時聯系親子鑒定;分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特征時聯系我國《婚姻法》嚴禁近親結婚的相關規定;講解優生措施時聯系“試管嬰兒”等。實踐證明,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密切聯系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課堂教學與實際應用密切聯系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積極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臨床、科研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聽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講述后,能解釋、解決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為在將來臨床實踐中學以致用打下良好基礎。
實驗課是醫學遺傳學重要的教學形式,是驗證遺傳學理論、提高醫學遺傳學教學質量的重要課程環節。通過對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人類淋巴細胞培養和染色體標本的制備、人類染色體及非顯帶核型分析、突變基因的檢測、遺傳與遺傳性狀的系譜分析、遺傳咨詢與社區優生實踐等實驗內容的教學,能使學生掌握實用知識,積累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實踐本領,強化學習動機,為進一步臨床實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和諧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大膽實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給他們智慧和本領,啟迪他們的創新意識,為培養更多的實用型醫學人才而不懈努力。
在以講授法為主的課堂教學中,不能完全采用任何單一的教學手段,而應將上述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特點靈活運用。還應結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發散式教學法、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1]喬敏,郭立,賀加,等.國外醫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特點[J].醫學教育,2001,12(6):20-22.
[2]樸賢玉,王秀華,鄭立紅,等.醫學遺傳學教學模式多元化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7):50-51.
[3]姜余梅,姜玉華,苗緒紅,等.病例分析討論法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9,11(2):130-132.
[4]尚宇.圖表在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J].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6,(1):63-64.
[5]關婷.《醫學遺傳學基礎》課堂教學聯系實際例談[J].中華中西醫學雜志,2006,4(8):125-126.
[6]涂冰.醫學遺傳學實驗教學的嘗試[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17):130.
G712
A
1672-5727(2011)08-0104-02
任培麗(1979—),女,河南杞縣人,碩士,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細胞生物學與醫學遺傳學。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