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計堂(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高職教育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研究*
王計堂
(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針對目前高職教育考核評價中脫離能力本位的弊端,依據高職教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模式和課程實施的特征,確定了考核評價改革思路,構建了專業素質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專業能力課程、專業技能課程以能力為本位的考核與評價模式。
高職;專業素質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專業能力課程;專業技能課程;考核評價模式
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及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創建,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都吸納了國外先進的職教理念,課程考核改革也已起步,“考核標準多元化、考核方法多樣化、考核工具實踐化”的考核新理念已被諸多研究者提出。
沈存莉在《高職教育考試模式的改革》一文中,針對目前高職教育考試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轉變考試觀念,革新考試內容,為考試內容賦予時代氣息;與社會大系統相融合,與社會實際、熱點問題相鏈接,考核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制定命題雙向細目表,規劃測試知識和能力的題目分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的命題力度,構建綜合性全程考核新模式。朱明在《對高職院校學生考核評價機制的思考》一文中,針對多數高職院校在學生考核和評價方式方面仍然沿用傳統教育方式,脫離了高職教育以能力本位的本質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狀況,指出高職院校學生考核評價應結合培養目標與專業特色,把知識評分標準與能力檢測標準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不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個人優勢和特長,注重評價的發展性。很多研究者都強調考核主體多元化,考試內容以專業技術標準和職業素質為基礎,采取多樣化的考核形式,科學地評判學生。陳福軍在《能力本位觀念下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思考》一文中,針對現階段考試模式的弊端,通過對素質教育考試觀、考試功能定位、考試內容革新、實施多樣化考核的分析,提出高職教育考試應實施“模塊式”考核,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知識、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為主的原則,構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評價能力。
采用多元教學評價機制,將平時表現與終結考試評定相結合,扭轉以單一的終結考試成績來評判學生現狀。對于實踐課程,結合其內容制定符合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標準,貫穿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的考核標準,建立突出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的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課程考核模式。筆者擬在高職教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模式和課程實施的基礎之上,確定考試改革思路,構建考試模式,以指導各類課程考核實踐。
高職教育通過課程考核,意在全面評價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技術實踐知識、對真實工作環境的適應情況、可持續發展的潛在能力。因此,進行高職教育課程考核改革的研究,既要有課程設計意識,把課程考核納入課程設計的總體思路之中,又要兼顧對課程設計評價和課程考核改革。為此,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高等學校管理學、教育測量學、教育評價學、教育統計學、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方法,深入進行高職教育考試理論綜合研究,探索高職教育考試規律,用先進的理論指導考試實踐。
高職教育課程可以分為四大類:專業素質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專業能力課程、專業技能課程。
(一)專業素質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模式
專業素質課程是指人文科學素質和職業道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程。通常對應的課程有數學、英語、語文、體育與健康、“兩課”等(傳統概念上的公共課程)。這類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共同點是:學習場所多在教室,教學模式多采用講授、練習等形式,學生的作品多為作業、論文。這類課程的職業素質目標:合格的政治素養;合格的公民道德與職業道德素質;具有較強的事業心,敬職、敬崗;有高度的責任心;健康的身心素質;基本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
針對專業素質課程的特征及教學實施特點,構建專業素質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模式,見表1。

表1 專業素質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表
(二)專業知識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模式
專業知識課程的目標: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專業基本技能,使學生達到“能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在職業實踐中智慧地、富有創造性地完成相關職業任務”的能力目標。
基于專業知識課程的目標和教學實施特點,以培養學生技術實踐能力為考核重點,設計專業知識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見表2。

表2 專業知識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表
(三)專業能力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模式
專業能力課程包括關鍵能力和專業能力的課程。關鍵能力包含:應用知識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應變承受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運用新技術能力;創新能力。
關鍵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滲透,是一種引導,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專業能力是對應不同專業所要求的專項能力,專業不同其能力內涵不同。專業能力課程對應于我們傳統課程中的專業核心課程。這種課程一般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引領、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常在校內仿真性生產實訓基地、車間或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學生以實踐操作為主要學習途徑。專業能力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掌握與專業相關技能的能力,閱讀專業說明書、運用新技術的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本專業的專項核心能力,具有應用所學知識、技術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根據專業能力課程的特征以及教學實施特點,設計專業能力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見表3。

表3 專業能力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表
(四)專業技能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模式
專業技能課程是包括工具技能和專業技能的課程,這是一類純實踐性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對應我們傳統教學中的設計、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實踐課程,通常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采用跟班勞動、頂崗實習的方式完成。這里的工具技能就是熟練操作本專業生產過程中所有的生產勞動工具,并能掌握其操作技術、操作規程。專業技能的含義更為廣闊,它包含了運用專業知識判斷、處理、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專業技能課程的主要目標:使學生熟練掌握與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操作技術、操作規程,具備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技能課程要通過實踐的檢驗考核才能予以準確評價。根據專業技能課程的特征及教學實施特點,設計專業技能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見表4。

表4 專業技能課程考核與評價模式
以能力為本位,設計不同類型課程的考核內容、方式及考核標準,這種考試模式,注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考核,突出對學生實踐技能、關鍵能力、創新能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考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訓練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鍛煉了學生的社會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就業及創業能力有重要意義。
[1]沈存莉.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探討[J].科學咨詢,2008,(23).
[2]朱明.對高職院校學生考核評價機制的思考[N].周口日報,2009-12-11.
[3]韓宗,姜蘭蘭.淺析高職高專教育考核方法的改革[J].考試周刊,2007,(11).
[4]陳福軍.能力本位觀念下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05.(33).
[5]朱國宏.《礦井通風與安全實訓》課程考核改革[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9.(3).
[6]李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設計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G710
A
1672-5727(2011)08-0059-03
王計堂(1963—),男,山西原平人,碩士,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