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仕(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基于職業活動的求職信教學模式與方法探微*
羅國仕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求職能力成為個人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的一項素質。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求職信教學與培養學生的求職能力密切相關。本文從“講——練——評——訓”四個環節探索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及方法在求職信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并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評價了這一模式的運用效果。
職業活動;求職信;教學模式;方法;探索
在當今職場中,求職者謀求職位一般要過“三關”,即求職寫作關、求職面試關、求職試用關。與這三關對應的能力依次是動筆能力、動口能力、動手能力。其中動手能力涉及專業技能,主要通過相關專業課程來培養,而前兩種能力則可通過求職信教學來培養。筆者認為,求職信教學不能拘泥于教材,不能局限在課堂,不能滿足于講授一般知識,而應立足教材面向實際,立足課堂面向職場,將教學活動與職業活動聯系起來,根據學生未來從事職業活動的需要,教會學生職場過關的本領。那么,怎樣才能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呢?筆者認為,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至關重要。
對求職信教學,傳統教學模式一般采取三步法,即課堂上教師講、課后學生練、教師再集中評。這種方法存在以下三個弊端。
弊端之一:上課時缺乏互動。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受教,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參與意識。結果是教師在臺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臺下聽得昏昏欲睡。
弊端之二:寫作時內容空洞。表現為學生練習時,“依葫蘆畫瓢”,滿足于掌握格式,結果寫出的求職信內容空洞,千篇一律,派不上用場。
弊端之三:評改時紙上談兵。教師評改局限于格式和語言,紙上談兵。由于忽視模擬求職訓練,不能從思想上啟迪學生勤學苦練。“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視野不開闊,求職能力難以提高。
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可以將求職信教學分為四個環節,即講、練、評、訓。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它不僅多了一個環節,而且每個環節的教學活動是雙向的,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學練互補的特點,并且內容厚實,方法靈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職能力。
(一)講(從理論上學習)
先由學生講,再由教師講。學生講,并非亂講,而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講。講教師提出的問題,如私人信件的寫作格式是怎樣的。學生對私人信件都比較熟悉,因此,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是感興趣的,是講得出來的。教師講,是接著學生的“話茬”講,針對學生所講予以糾正,并巧妙導入新課: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求職信就與私人信件的格式差不多,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閱讀例文。
然后,教師以例文為本,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私人信件與求職信的差異:(1)定義不同。私人信件是親朋好友之間聯絡感情、處理事情所用的一種書信;求職信是個人向社會自薦謀求職位所用的一種社交書信。(2)內容不同,如表1所示。(3)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私人信件在語言運用上要求熱情親切,誠懇委婉。求職信要求誠實有禮,謙恭有度。
表1 私人信件與求職信比較表
很明顯,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問題驅動。主要的教學方法有說功訓練法、案例(教材例文)分析法、對比法等。
(二)練(在寫作中領會)
在歸納求職信寫作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布置練習題: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向某單位寫一封求職信。采取集體練習和個別演排(如優等生、后進生各一名上臺演排)相結合的方式,當堂練習。
在練習中,教師巡回檢查、督促并強調“三練”:(1)練格式。求職信有固定的格式,每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誰也不能隨心所欲。只有掌握這種格式,日后才能熟練應用。(2)練語言。求職信在語言運用方面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要誠實有禮(忌假話、空話、大話),二要謙恭有度(忌自大、自卑)。對這種特點,學生必須在練習中反復揣摩和把握,否則,日后就難以準確應用。(3)練思想。這是求職信寫作的關鍵,也是學生在練習中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一般認為,掌握了格式,懂得了語言特點,就會寫求職信了,其實不然。要真正會寫,還要練好思想。學生在思想上必須重視學習,必須重視自身能力的培養,要用真才實學充實求職信的內容。這樣寫出的求職信才具有吸引力,才能派上用場。
不難看出,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習題驅動,要學生在動筆寫作的過程中領會基本知識。主要的教學方法有寫功訓練法、情境模擬法等。
(三)評(在診斷中鞏固)
先由學生評,再由教師評。學生評,是就演排內容進行比較,“品頭論足”。由于評的對象是同學,學生評起來顯得輕松,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評,是就演排內容進行評判,并啟發學生思考,如:兩篇習作格式合乎規范,為什么我們感覺一篇好些,一篇差些?經分析,張三平時學習用功,成績優異,因此自我介紹有成績可言;李四平時貪玩,成績平平,因此自我介紹只好大而話之。李四的習作不是差在格式上,不是差在語言應用上,而是差在平時的學習態度上。這樣,就將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懂得要寫好求職信,除了格式規范,語言得體外,還要下苦工夫學好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練就過硬的本領。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與第一環節相似。教學模式仍然是問題驅動。教學方法主要有說功訓練法、案例分析法等。但也有明顯區別,主要表現在案例運用上。這里運用的案例來自學生習作,而第一環節中運用的案例來自教材范例。這樣,前后比較,有利于深化教學。
(四)訓(在實訓中提高)
教師設置面試情境,學生模擬求職。具體做法是,每次上課前用5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登臺,“金口”常開,以掌握求職要領。在學生模擬求職的過程中,教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構建相關知識,弄清求職應注意的問題:(1)內容要簡短,忌長篇大論。(2)內容要真實,忌假話空話。(3)措辭要有分寸,忌自大自卑。(4)投單位所好,忌泛泛而談。另外,還要注意留下聯系方式,要寫明郵編、地址和電話,否則,就將功虧一簣。
實訓是求職信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教學內容的自然延伸。在這里,教室就是職場,學習者就是求職者,教學活動就是職業活動。學生在模擬求職的活動中充分表現自我,互相取長補短,競爭意識、角色意識、協作精神、求職技巧和應變能力都可在鍛煉中不斷得到提高。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實訓驅動。主要的教學方法有角色扮演法、實踐訓練法、拓展延伸法等。
2011年6月,筆者以我院經濟貿易系大學語文考試班級——2009級應用英語1班30名學生(簡稱應1班)和信息工程系大學語文考查班級——2009級計算機應用4班33名學生(簡稱計4班)為調查對象,從 “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認可度”、“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參與度”、“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等方面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學生在回答“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運用效果的評價”這一問題時,選擇“很滿意”的,應1班占17%,計4班占27%;選擇“滿意”的,應1班占67%,計4班占55%;選擇“不滿意”的,應1班沒有,計4班占3%;選擇“一般”的,應1班占17%,計4班占15%。
可以看出,盡管教學班級所屬專業不同,考核方式不同,但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度高,主體意識強,充分認識到它對培養能力的重要性,80%以上的學生感到滿意。
總之,在求職信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應以求職能力培養為核心,既注重寫功培養,又注重說功鍛煉。教學程序要井井有條。在講授基本知識時,由私人信件導入到求職信,由例文引出概念,這種安排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的學習規律。在培養能力時,要做到講練結合,由范例學習到寫作實訓、問題診斷再到模擬求職,這樣,課堂與職場掛鉤,理論與實踐結合,有利于學生交流和鞏固知識,進而掌握求職要領。
注:文中所用調查數據由我院應1班李宏銀、郭婧、耿晶陶和計4班田娟娟、徐慶慶分別統計,在此表示感謝!
[1]費育曼.網絡環境下高職應用寫作教學模式的重構[J].職教論壇,2010,(3):52-54.
[2]陳相芬,陳福明,韋宏.培養新型高職報關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0,(4):16-17.
[3]劉志成,首珩,王詠梅.基于精品課建設的高職教學互動模式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0,(8):59-60.
[4]羅國仕,楊金娥.實用語文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5).
G712
A
1672-5727(2011)09-0111-02
羅國仕(1964—),男,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
*本文系2010年度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研究項目《基于職業活動的〈大學實用語文〉課程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0jy07,項目負責人:羅國仕)成果之一
2007年全國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課題《高職英語教學分層推進的探索研究》(課題編號:GZGZ76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