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霞 張恒廣 辛黎明
對縣級開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看法
宋愛霞 張恒廣 辛黎明
國庫集中支付是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2001年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推行和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等制度”的決定。同年國務院通過了《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我縣于2003年在縣直部門單位實行了會計集中核算改革,成立了會計核算中心,取消了各單位的銀行賬戶,對各單位的賬務實行了規范管理,嚴格把關單位的各項支出,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實現會計核算順利向國庫集中支付轉軌創造了條件。
1.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有利于提高政府對財政資金的調控能力。近幾年來,我縣財政收入連年增加,支出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其主要問題就在于資金分散管理使用,攥不成拳頭,削弱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一方面財政資金緊張、調度困難,另一方面,各部門、各單位又存在一定量的閑置、沉淀資金。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后,預算內外資金集中在一起,政府和財政部門掌握了所有的財政資金,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財政收入的季節性不均衡與支出之間存在的矛盾,增強地方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2.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強化政府在資金使用上的監管能力。隨著我縣財政收入的增加,在城市建設、社會保障、人員獎勵等各項社會事業上資金投入也越來越多,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防止截流、挪用等現象發生,也迫切需要在財政支出上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加強對資金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增強監管能力。
3.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有利于財政資金調度,降低財政資金運行成本。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后,有效解決了過去財政資金多環節撥付和多戶頭存放問題。預算單位的資金全部集中在國庫中,支出所需資金由財政賬戶直接撥付,減少了中間環節,使預算資金到位及時,從而有效降低資金劃撥支付成本,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改變了資金由預算單位層層下撥,環節多、在途時間長、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方便各單位支出需要。
1.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和國庫集中支付兩種制度有效融合。近幾年,大部分縣市區相繼設立了會計核算中心,對各核算單位的財務收支實行“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戶核算”。為了更好地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將兩者融合起來,建立“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成為財政改革的一種必然趨勢。這兩種制度有效融合,能使整個財政監督由事后向事前、事中監督轉移,對各單位財務運行狀況達到有效監控。會計集中核算是通過會計業務處理程序的方式,達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則是通過改變國庫資金撥付方式,解決國庫資金多環節撥付、多戶頭存放造成閑置浪費,達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兩種制度的出發點盡管不同,但最終歸宿是完全一致的,各地的實踐也證明了這兩種制度能夠有效融合。
2.落實配套措施,抓好相關改革。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要落實各項配套措施,為改革創造有利條件。一是深化預算編制改革。實行預算指標控制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內核機制”,按照年初部門預算的計劃對單位的各項預算指標實施控制和監督,并進行明細核算,防止擠占、挪用等違紀違規行為的發生。實行國庫集中支付,預算編制要細化,要使所有財政性資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基礎之上。二是完善財政國庫管理網絡信息系統。建立國庫管理網絡信息系統是順利開展這項改革的技術保障,各業務股室通過國庫管理信息系統處理相關業務,確保各項工作的銜接。在會計核算中心現有網絡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升級和擴展,組建國庫管理信息網絡,既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詢資金使用情況,又可以對預算單位賬務進行核對,這樣既提高了國庫管理水平又確保支付安全高效。
3.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規范資金運行。根據《山東省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的要求,我省財政國庫管理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的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取消各類庫外資金專戶,將各項資金歸并到國庫,發揮國庫單一賬戶總“閥門”的作用。同時妥善處理好“并戶不并賬”,統一資金管理的問題,防止新的擠占和挪用,確保資金安全。
4.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不僅涉及各預算單位,也涉及到財政內部職能部門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這就要求在實施改革前,要集思廣益,爭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要向試點縣市進行積極學習,考察好實施細節,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確保改革順利實施。同時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堅定改革信心,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爭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推動財政管理水平再上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山東省汶上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