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越 姜金曦
中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相關博弈分析
黃 越 姜金曦
長期以來,隨著經濟的改革和發展,我國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也在發生著重大變化,為了分析國有企業在資本結構的變化,我們按照時間順序,從我國經濟政策發展變革前的融資方式中,國有企業和政府財政撥款之間的互動關系,建立下列博弈分析模型。
模型的基本假設為:1.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個人偏好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并且能夠依據政府部門指令完成生產任務。2.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模型中,國有企業經營者作為博弈的參與者,通過努力經營能夠獲得的收益為H;如果消極對待生產,甚至牟取私利,損失為W,如果通過銀行貸款進行融資,企業需要支付一筆利息,記為R:國有企業上繳的利稅,記為T;但是由于國有企業負責人的經營不利,將會對國有資產造成損失L。

?
由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部門選擇對國有企業提供財政撥款或銀行貸款兩者之間沒有根本差異,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因此,政府部門通過財政撥款的資金注入策略是一個并不嚴格的納什均衡,博弈均衡的穩健性較差。
由于財政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國有企業面向市場經濟開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政府部門通過“撥改貸”的融資體制改革,對國有企業的資金注入采用提供銀行貸款的渠道。政府部門將額外獲得國有企業貸款的利息收入R。此時,博弈的納什均衡結果為國有企業負責人采取積極經營的策略、國家對國有企業進行銀行貸款收益為(H-R,T+R),博弈的納什均衡策略為。

?
上述分析結果表明,隨著國家融資體制的變革,國家銀行貸款接替了國家預算資金成為國有企業投資資金來源的主體,而不管投資決策是由政府做出的還是企業做出的。保留盈余和非銀行負債也被國有企業用作投資和經營的資金來源,現在國家預算資金只占總投資的很小部分。而且,即使這些國家預算資金也被認為是從政府向企業通過國家銀行而非直接批給企業的“授予貸款”的渠道進行,這是資本結構調整后的明顯區別。
無論企業的融資渠道偏向于哪種,政府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們關注到有一部分國有企業每年接受政撥款卻連年虧損,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政府在發揮對國有企業融資后經營及使用情況的監管問題。早期,政府在撥款為主要融資方式的情況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博弈更為明顯,博弈矩陣如下所示:
對于經營者披露的會計信息是否真實,政府部門要進行監督管理。如政府稅收部門要征收稅款,而企業則千方百計想要合理避稅甚至編造虛假會計信息,以少交稅不交稅。因此,經營者與政府之間展開了博弈。
在這一混合策略動態博弈中,假設政府部門監督的概率為p,p∈[0,1],則不監督的概率為1-p;經營者違規的概率為q,q∈[0,1],則不違規的概率為1-q;C為監督成本,A為經營者違規給監督者帶來的損失,B為罰款收益,M為經營者違規收益,N為經營者違規損失。

?
(1)給定q,政府部門選擇監督和不監督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那么,我們可以推知政府部門的考慮就是:如果經營者違規的概率小于C/B,政府部門的最優選擇是不監督;如果經營者違規的概率大于C/B,政府部門的最優選擇是監督;如果經營者違規的概率等于C/F,政府部門隨機地選擇監督或不監督。
(2)給定p,經營者選擇違規和不違規的期望收益分別為:

那么可以推知經營者的考慮就是:如果政府部門監督的概率小于M/N,經營者的最優選擇是違規;如果政府部門監督的概率大于M/N,經營者的最優選擇是不違規;如果政府部門監督的概率等于M/N,經營者隨機地選擇違規或不違規。在現實生活中,經營者出于長遠利益考慮,以及監管機構、中介機構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存在,一般不會過分違規。然而無論如何,這一僵局的形成,對經濟發展顯然具有極大的負面效應,將會造成國有資產和政府效益的大量流失。
隨著融資方式的轉變,企業與政府間的矛盾也日漸明顯,要看到企業融資的發展方向,更要處理好發展中出現的這種不利于國家經濟發展的情況。要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兩面入手:第一、從企業內部來說需要提高國有企業的治理效率,通過企業治理效率的提高來改善國有企業經營績效。同時加強對企業經理人培養和監督,這是因為一個好的治理結構能使企業經理從于公的角度做進行合理融資,其融資額不會超過投資項目所需要的資本:也能通過量化標準來衡量和規范經理人從事經營活動,從而使企業的發展更加穩健。加強企業經理人及所有者的素質,針對企業經營者建立有效的獎懲、監督機制,并通過有效的合約安排使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一致,保證企業發展方向。
第二,從政府監管角度,要加強會計信息披露機制的監管。一要建立會計信息連續披露機制,從制度上加大信息披露的頻率。用持續的信息公開制度來消除市場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抑制內幕交易和欺詐行為。二要盡早引入民事賠償制度,對發布虛假信息給所有者、利益相關者造成的損失應由經營者予以經濟補償,以加大造假違法的成本。三要強化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目前在企業經營者缺乏自律的情況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只有在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下才能保證實現。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要經常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將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制度化。審計部門對單位的經營業績、納稅情況和關聯交易等信息一定要進行嚴格審查,發現有欺詐行為者,要依法進行嚴懲。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大學研究生部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