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泳華
建立完善的醫院成本核算體系
林泳華
從醫院成本控制手段看,現代醫院管理的一個基本要求是管理信息提供的及時性、全面性和準確性,用手工操作是很難辦到的。而且醫療服務涉及面廣且復雜多樣,專業分工精細,成本發生在醫療活動的各個階段,成本核算的各種數據龐大繁雜,而醫院成本管理手段的落后也制約著醫院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推行成本控制,加強成本核算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系統工作,需要各部門分工協作,全體人員共同配合。不論是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醫院管理人員、輔助科室人員或后勤部門人員,都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成本消耗,都應是控制成本的直接責任人。因此要加強廣大干部職工的宣傳教育工作,培養他們的成本意識,推行成本管理要讓群眾參與管理,把成本確定的目標變為職工的自覺行動,實行成本管理與醫院的分配制度相結合,將降低成本與職工利益掛鉤,這種內在激勵機制對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具保障和促進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為順利推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做好思想準備。
根據醫院業務特點和目標成本管理的需要,落實以責任中心制度的核算責任單位,包括臨床、醫技、藥品、醫教、護理、后勤等科室,另外更應建立各科室目標成本管理制度,目標成本的控制是從投入到產出的完整的成本控制體系,醫院根據各核算單位的醫療經營、職工福利、獎勵等指標進行年度預算,測算出保證取得預期目標的各項費用所需,再根據上年度收入成本率及今年預計情況提出某一個核算責任單元成本控制的總目標。
加強成本管理,首先應正確劃分各項費用,醫院費用可分為直接費用、間接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應合理歸集和分攤各項成本費用,正確計算成本。成本管理具體包含:
1.供應的成本管理。包括藥品、材料、器械等采購原價、采購費用及勞動力使用價格。應加強采購成本管理,推行招投標工作并加強管理,搞好供應成本的核算與控制。
2.人力資源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雙向選擇用人機制,除高、精、尖人才外,對一般人員用人原則是“為人所用,不為我所有”,從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的現象,努力提高醫護人員的勞動生產率。
3.材料消耗和醫院設備的管理。控制耗材,反對浪費和積壓。設備引進應進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進行性價比較,努力提高醫療設備利用率,保證完好率。
4.行政后勤服務過程的成本管理。主要包括醫院為組織和管理醫院業務工作和后勤保障服務而發生的人員經費和其它必須費用等,如水、電、氣費,醫療用房折舊、維修費,學習培訓費,各種辦公費用等,均應加強管理,按標準控制使用,努力節約費用支出。
醫院管理會計制度應在院長或總會計師直接領導下,成立核算組,并與相關部門分工協作,對各科室的成本核算進行統一組織、統一管理,具體負責成本核算工作,制訂有關規章制度、消耗定額及成本分攤辦法,建立健全管理會計體系,編制成本報表,準確計算、編報、分析、預測和控制成本。要注意理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財務會計是成本管理的基礎,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的延伸。對成本核算責任單位要定期檢查、盤點,防止虛假成本。分析目標成本執行情況,醫院成本控制不僅是對各項費用支出進行事后核算,更重要的是加強各項費用支出事前、事中的審核和控制。此外,成本控制的精髓在于比較和分析,從中找出差距,發現問題,加以改進。而比較既包括科室間成本控制績效比較,也包括不同年度成本控制成果比較,還包括同行業成本的比較。若在檢查中發現有目標成本執行非常困難,或與成本既定目標相差很大等特殊情況,及時匯報,院部根據具體情況做或不做相應調整。
推行成本控制,加強醫院成本核算,有利于提高醫院經濟效益,但這不是最終目的,決不能降低服務質量,應結合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考評進行考核。推行成本控制,加強醫院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既讓病人享受高質量、高效率的醫療服務,又能相應降低病人的醫療費用,部分解決“看病貴”的現象。
總之,醫院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管理將是今后醫院實現收支平衡的重要支撐點。加強成本的分析、預測和核算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負擔,努力使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高,促進醫院的健康發展是每一位醫院管理者必須認真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