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元明
高等學校資源配置的現狀 問題及對策
任元明
綜觀我國高等學校發展現狀,一方面,高等學校辦學經費仍很短缺,另一方面,高等學校資源配置不合理,造成閑置和浪費。鑒于此,探索高等學校財力、物力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具有現實意義。
高等學校資源配置是指政府、高等學校及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將高等教育資源在不同層次及范圍的分配,它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履行國家職能,把高等教育資源分配到不同的地區或高等學校。其次,高等學校將所得資源分配到內部各單位。第三,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把所得再細分到所從事的具體工作中。
高等學校資源優化配置是指科學、有效、充分地配置高等教育資源,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衡量高等學校資源配置優化程度也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如何科學地將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給高等學校,使高等教育資源流向最需要的且能發揮最大效益的高等學校。其次,高等學校如何組織和利用有限的資源使之分配到內部各單位,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益。第三,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如何充分使用資源,如何利用較少的資源又好有快地完成各項工作。
1.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層面
(1)監管缺位,高等學校大而全,小而全現象繼續存在
綜觀國內各地區、各層次和各類型高等學校,大多存在重復建設、盲目投資現象,這與相關職能部門未盡到監管和規劃義務有很大關系。在大學城建設中,每個學校圖書館、體育館和計算機中心等應有盡有;在大宗高檔設備采購中,無視某地區、某高校大宗高檔設備已存在的事實,盲目、重復、攀比采購,缺乏相應的審批、規劃和資源共享機制。
(2)財政撥款中專項經費所占比重過高,科研經費幾乎全部采用項目經費形式
高等學校撥款模式歷經“基數加發展”、“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等多次變革和完善,總體上反映了高等學校的成本規律,在透明和公正方面有了明顯進步。但隨著國家“211”、“985”及修購項目等專項經費政策的出臺,專項經費在財政撥款中已占相當比例,一定程度上影響高等學校的健康發展。一方面,高等學校發展需要大量資金而苦于無處籌集,另一方面,大量項目結余經費過多而苦于結題結賬。不僅如此,政府對高等學??蒲型度胍捕嗖捎庙椖繐芸畹姆绞?,而科研項目預算只包含了項目的直接費用,大量的設備、房屋及管理費無從彌補,客觀上造成科研擠占教學資源的現象。
2.高校自身管理層面
(1)高等學校校內資源缺乏優化配置,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高等學校作為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要在當前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和激烈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必然要注重高等教育資源“量”的突破。但在資源的分配過程中,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視學校資源為免費的午餐,爭資源(經費)的積極性很高,而忽視實際需要和建設成本,形成事實上的資源部門所有,資源難以共享,資產閑置與重復購置并存,資源使用效率不高。
(2)剛性財務預算執行不“剛”,一事一議支出較多,不利于通盤考慮財務支出
高等學校預算是指高等學校根據事業發展計劃和任務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它是高等學校事業發展和實施管理的依據和手段,可以減少學校因盲目發展而導致的財務風險,為學校考核部門業績提供依據。但在預算實際執行過程中,部分高等學校由于預算編制觀念落后和技術不成熟等原因,造成預算執行力度不夠,經常出現超預算或無預算的現象,擾亂正常的財經計劃。
1.由于政府對高等學校辦學的特殊性和規律性認識不夠,按一般行政事業單位的統一模式對其進行管理,該宏觀管理和引導的而用微觀管理,該微觀管理的卻監管缺位,導致應該監管的未管理或管理效果不佳,不應該監管的又直接參與了管理。
2.在高等學校內部,注重效益、節約資源的資源配置及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缺失,未能建立起與目標、任務和績效掛鉤的資源分配、績效考核和追蹤問效機制,促進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市場機制,減少資源浪費、降低辦學成本的資源有償使用的成本分擔機制。
3.財務預算與事業計劃缺乏有機聯接,未能形成涵蓋所有部門、所有經費收支、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編制缺乏準確的定額依據,預算執行的嚴肅性不夠,缺乏對預算超支的有效制約。
(一)建議政府轉變對高等學校的管理方式,加強宏觀調控和引導,減少直接管理,增強高校自我約束,自主辦學的能力。
(二)對經常性教育經費撥款標準按高等學校層次、類型、地區和學生人數等因素綜合確定,并通過辦學績效考核結果進行適當調整,逐步降低專項經費在財政撥款中的比例。賦予學校對專項結余經費自行安排用于學校其他建設項目的自主權。改進科研項目經費預算核定方式,允許提高學校資源占用費和綜合管理費的提取比例,促進高等學校教學、科研事業的協調發展。
(三)探索高等學校校內資源有償使用和成本分擔機制
對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財力而言,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盲目爭資源(經費)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資源免費,盲目建設、重復購置的直接誘因在于其無需成本費用。因此,高等學校必須實行校內資源有償使用和成本分擔機制,即針對各單位所占用的資源,實行“分類定額,超額收費”的原則,將資源有價和成本費用的意識貫穿到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的資源配置中。
(四)形成一定地區內高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的資源共享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的核心是利益補償機制。要促使高等學校及內部各單位所支配的資與他人共享,必須要能使其從中獲益。一方面,推動一定地區(可以以一個市,也可以以大學城為范圍)的高等學校建立公共基礎設施(圖書館、體育館和計算機中心等)和大宗高檔設備共享機制的建立;另一方面,鼓勵高等學校內部各單位建立資源共享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五)建立“監督和考核、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預算績效考評體系,完善預算管理
如果沒有監督和考核、獎勵與懲罰,高等學校預算也就無法執行,預算管理將變得毫無意義。高等學校管理實踐也證明,監督和考核、獎勵與懲罰是預算管理工作的生命線,是確保預算管理落實到位的重要保障,因此,高等學校必須建立預算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報告方式、判斷標準等制度,對高等學校預算收入完成情況、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資金的使用效益進行評估,不斷改進和完善預算管理。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