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華云 鄭 軍
我國高校內部風險及其管理研究
翟華云 鄭 軍
自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大量人才的同時,高校由于大規模擴張、高校資金籌措多元化、對外合作和費用開支種類紛繁復雜等特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目前,我國高校尚未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各種貪污腐敗事件和財務惡化時有發生,不利于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構建一套符合現代高校特點的風險管理體系,是高校深化改革與進行現代化管理的新方向。
1.對我國高校內部風險進行管理的現實性。我國高校的發展不僅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還有諸多風險,比如:教育資源的增量遠低于學生數量的增長,使招生、考試和收費中一些帶行業特點的問題仍將頻發;高校規模擴大,財政資金嚴重不足,致使高校負債過多;高校投資加大,管理難度和成本提高,關鍵崗位缺乏監督,各種問題隨之而來,造成高校的經濟腐敗、行業腐敗以及學術腐敗,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影響,因此,加強高校內部風險管理迫在眉睫。
2.對我國高校內部風險進行管理的必要性。為進一步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和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不斷加大預防工作力度,扎實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工作領域,必須在全面查找風險點的基礎上,依據一定原則界定風險等級,進行高校風險管理。因此,對高校風險進行管理不僅是高校風險預警和防控的基礎工作,也是中央反腐倡廉和高校質量建設的基本前提。
1.高校的經營風險。隨著近幾年的擴大招生,不少高校盲目追求學生數量的增長,為了通過高校評估,擴大教師規模,而忽略了師資的質量,隨著未來五年生源萎縮,再加上學校優勢不明顯,缺乏核心競爭力,將會使高校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
2.高校的財務風險。我國高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高校規模的擴張和教育投入不足之間的矛盾,為滿足愈來愈多的新增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在財政支持力度相對減小的情況下,高校不得不利用信貸資金來解決這一矛盾,財務風險也逐漸顯現,貸款利息及本金帶來的壓力,造成財務困境、資不抵債的惡性循環,就公開掌握的全國資料來說,我國高校負債已達到2000億元;由于對外投資的盲目性,以及后續的缺乏約束和監督,在加快高校基礎設施的同時也滋生了高校腐敗現象。
3.高校的管理風險。一直以來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重教學,輕管理”的思想,許多高校都十分重視教學、科研人員的引進,對高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都有嚴格的考核和評價標準。但對高校管理工作不夠重視,采取比較模糊和寬泛的考核標準,對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缺乏有效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因此,導致行政上鋪張浪費,人浮于事,組織制度效率低下以及短期行為嚴重等現象。
1.組織子系統。應建立專業的風險評估管理委員會。相比企業風險管理,高校風險管理更加全面,涉及面更廣,專業性更強。因此,必須建立包括財務、信息管理、情報管理、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技術人員及專家組成的管理委員會。
2.風險評估子系統。風險評估子系統包括數據收集、風險評估平臺以及評估結果的反饋機制。數據收集包括:在主要部門和關鍵控制環節建立數據收集點,運用調查、詢問、統計等方法對高校運營、財務以及管理過程中的主要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進行收集整理,然后進行歸類、整理和量化,為風險評估提供數據資料;風險評估平臺主要是運用統計、計算、定性等分析方法,對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管理風險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各種風險評價結果,分析風險的大小程度,為高校應對和處理風險提供決策依據;最后,將風險評估的結果及時、準確地反饋給風險應對部門,加快信息交流。
3.風險應對子系統。風險應對子系統主要包括對風險評估結果的處理、監督以及應對效果的評估首先,根據風險評估子系統反饋過來的各部門風險評估的結果,風險應對部門充分發揮咨詢功能,提供合適的風險應對方案,堵塞漏洞,應對風險;然后,應有相應的監督部門對風險應對策略是否得到了執行、執行力度的大小以及措施是否得當進行監督;最后,在風險管理實施后的一段時間內,由風險管理人員對實施風險管理方案后高校運營、辦學、財務等方面進行檢查,進行系統的、客觀的分析,分析風險管理結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找出風險管理成功和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然后將經驗教訓進行信息反饋,為以后的風險管理提出參考。
1.優化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建設。高校的各項工作應在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之下進行,而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內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內部控制環境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科學、完善的最高決策組織,穩健的經營方針,健全的內部組織結構,完善的內部人事管理,獨立并具有權威性的內部審計等,通過優化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可以使高校的決策、經營、人事管理、財務等都在相關制度的約束之下進行,高校有長期的戰略目標,不僅可以避免短期的辦學行為,也可以避免無序的大規模擴張,從而避免的債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另外,通過優化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可以使高校的各項管理工作按照相關的制度進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鋪張浪費,人浮于事。
2.加強高校內部審計。我國高校由于大規模擴張、高校資金籌措多元化、對外合作和費用開支種類紛繁復雜等特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高校內部審計是為了加強高校內部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對高校內部的一切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和評價,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高校資產、負債和盈虧的真實情況,查處高校財務收支中各種違法違規問題,促進廉政建設,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目前高校內部審計面臨著獨立性不強、業務復雜等缺陷,因此,加強內部審計權威性以及充實內部審計部門的實力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有效性的切實途徑。在加強內部審計權威性方面,審計工作應在高校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領導層要支持與認可內審工作,爭取各方積極配合;在充實內部審計部門的實力方面,除了要引進富有實踐經驗的審計人員充實內部審計隊伍以外,更應該提高自有內審人員專業水平,高等院校的經濟活動逐漸增加,日趨復雜,這樣就在專業上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懂審計、會計、經濟管理等知識,還要掌握工程、法律、計算機軟件等相關的知識。
3.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是面向整個高校各個學院、職能部門、主要崗位等風險進行通盤管理的信息系統,主要包括:首先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歷史數據,構建涵蓋各種風險監測、風險分析、不良資產處置等各個風險管理環節的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然后實現風險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評價、預警以及建議方案,然后生成自動化、傳輸網絡化,以確保風險管理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通過全面風險系統的建立,可以適時進行風險預警和防控,使高校的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