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蘭 楊德利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工作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制定實施《會計人才規劃》,是深入貫徹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會計行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會計行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戰略選擇,對于促進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著名經濟學家和會計學家、廈門大學會計學教授葛家澍表示,“我國的會計人員雖然隊伍非常龐大,但整體而言素質不高。現階段必須提高我國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更好地實現我國的財務會計和國際會計慣例接軌,來適應經濟不斷發展的需要。
我國目前的會計人才存在著高層次復合型會計人才缺乏,會計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會計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尤其是高端人才缺口明顯。缺少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職業會計師。面對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趨勢,企業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另外目前我國傳統的財務會計人才已嚴重過剩,能夠提高企業綜合效率和績效的管理會計人才也極度缺乏。中注協原秘書長丁平準透露,國內的管理會計人才缺口已經達到了300萬;清華經管學院教授于增彪也表示,管理會計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預計未來中國的1200萬財務從業人員里至少需要一半管理會計師。
比較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會計本科教育改革與實踐,不難看出他們在會計教育目標的定位上,認為“大學要為經濟調整和市場的需求培養人才”,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必須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和改革,使學校教育既符合市場需求,又能保證教育質量。不僅如此,美國的會計學會、各大會計事務所與會計教育界在教育目標上也是保持一致的,即會計教育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對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和探討。
如何適應這些變化,培養創新的會計人才是會計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因此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培養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建立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隨之也就成為會計教育的重要課題。
因此,應建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學成才三位一體的會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設計體現創新知識、創新能力、創新素質三者協調統一的會計培養方案,以素質形成為宗旨的會計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立以模塊化的課程結構為基礎的會計創新人才培養教材體系,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會計人才培養課堂教學模式,確立以課堂教學模式要求為導向的教師工作重心。
具體包括:
(1)按社會及行業需求,將知識、能力和素質有機統一來設置會計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廣泛征求社會與行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定期研討人才規格及人才培養目標,同時將會計知識、會計能力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制定完善可行的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要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知識結構基本理論的研究,從培養一個適應市場要求的會計人才的角度去修訂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而不是簡單調整課程。針對目前會計人員特別是跨國公司高層會計人員應當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會計、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信息化、財經法規等專業水平。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增加相關選修課程,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2)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課程體系。
會計課程體系包括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綜合素質教育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基本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和崗位綜合訓練。綜合素質教育體系包括人文素質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我國與美國不同,美國注重孩子在小學、中學階段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我國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大多著重知識理論的系統教育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相應的能力培養任務就落到了高校,因此我們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上對此要有所側重和加強。在完善理論教學體系和綜合素質教育體系的基礎上,重點進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研究。
第一,強化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會計人才。
第二,加強課程設置和實踐課程的結合。
第三,強化模擬實驗和管理信息化在會計實踐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和完善大部分高校會計已有的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和ERP實驗室的作用,增加開設相關實驗課程,比如財務軟件的應用,審計電算化等。同時可以利用ERP實驗室和用友軟件及金蝶軟件等公司合作,對學生進行ERP應用的認證工作。
第四,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培養會計人才或者企業定向會計人才。
(3)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建立現代會計人才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比如案例分析式教學、實際演練式教學、多媒體教學、會計情景實驗教學等。
(4)改革會計專業課與實驗課的考核方式
在傳統考核方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改革考核方式。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變一卷定成績為多項評分法評定學生成績。比如可以采用對平時課堂討論、實驗或實習報告、作業及期末考試等多項評分法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在評定方法上,可以發動學生自評和互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綜合能力。通過改革考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走上工作崗位通過良好的學習能力來不斷提升業務水平,使他們盡快進入高級會計人才的行列。
(5)加強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形成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學效果的好與壞與教師的經驗與能力密切相關,針對教師存在理論與實際脫離的現狀,鼓勵教師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交流聯系與合作,支持教師參加各種資格考試,達到會計教育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同時要組織教師通兄弟院校交流教學經驗,邀請會計職業界的資深人士來講學,組織參加有關會計界的學時交流,研討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同時積極鼓勵教師走出去,到國內外大學進行短期培訓,了解最新會計教育信息,學到好的教學經驗,不斷改進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6)積極鼓勵會計本科學生參與有關科研活動,培養良好的科研能力
會計專業學生普遍都是比較沉悶,鼓勵會計專業學生參與各項科研活動以及各種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利用一些辦法,比如學生科研發表高水平論文,參見競賽獲全國性獎勵,可以適當抵減教學計劃內的課程學分等政策,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各項科研活動,培養良好綜合素質。
總之,構建起一套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性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來促進和發展會計本科教學,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創新會計人才,使學生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注重綜合素質,具備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實際應用能力,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高水平會計專業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