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冰
論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黃倩冰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國際社會會計準則國際化的要求越來越強烈,世界各國正在加快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步伐,我國也在積極地朝著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方向努力。我國在會計準則趨同中面臨諸多問題,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解決,從而全面貫徹、實施新會計準則,穩步推進我國會計的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完善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應國際會計發展的高質量的會計準則體系。
新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國際趨同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背景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也有利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同時,由于世界各國存在諸多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差異并面臨不同的會計環境問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不會是簡單地一蹴而就、一舉而成,而將是個艱巨而復雜的過程。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涵義:第一,在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日益頻繁的發展趨勢下,趨同是世界各國在協調基礎上的進步,是世界各國達到的一個共同目標,而不是向另一國靠攏;第二,趨同是一個動態過程、漸進的過程;第三,趨同不等于完全等同,應該允許世界各國根據自身的經濟發展階段等現實情況,在會計準則的制訂和完善過程中保持自己的獨特之處。
2003年2月14日,當時的全球幾大會計師事務所聯合發表了一份國際會計調查報告《公認會計原則趨同——2002年全球調查》(《GAAP Convergence 2002》)。其中顯示,在59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超過90%表示有意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接軌。而世界幾乎所有大規模的證券交易所都承諾接受外國公司按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報表。自2005年起,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mationaI Financlal Reporting Standards,簡稱lFRS)編制會計報表或與國際會計準則全面接軌。其中,歐盟制定了金融服務行動計劃,要求在2005年之后所有在歐盟上市的公司都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編制合并報表。美國也正在著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推行,計劃在未來幾年中將國際會計標準引入美國。正在進行類似努力的還有日本和我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我國許多企業的商品屢遭西方國家的反傾銷調查并屢次敗訴,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國家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2006年新會計準則已經在許多重大方面與國際會計準則取得了實質性的趨同。今后我國企業在應對反傾銷調查時,其提供的成本數據的真實性就不能被輕易否定了。因此,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趨同對于我國企業的商品出口和外貿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由于我國現行的會計規范體系與國際會計準則存在較大的差異,國外投資者無法有效地評估投資企業的真實業績和資金回報情況,對我國不成熟的商業環境可能帶來的風險有所顧慮,導致了投資者持謹慎觀望的態度,這對于我國目前經濟建設對國外資金的迫切需要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我國的經濟不僅要“引進來”,更需要“走出去”。后者既包括我國企業開展境外經營與投資業務,也包括我國企業赴海外證券市場進行籌資。我國企業在開展境外經營與投資業務時,必然要涉及到對經營成果或投資收益情況進行會計核算和作出財務報告;而赴海外證券市場進行籌資時,也必須以國際會計準則或所在地的會計準則進行財務信息披露。
2006年2月15日,中國在原來的企業會計準則的基礎上正式發布了39項新會計準則,并已于2007年1月1日開始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這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正式建立。
我國新會計準則的數量達到39項,由1項基本準則、37項具體準則和1項首次采用新準則時與原準則進行實務銜接的辦法組成,在體系的完整性方面比原會計準則有了巨大的提高。對比新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除了個別方面存在較小差異外,一致的程度相當高,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正在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這將有助于推動我國完善現代市場經濟模式,并有利于投資者作出理性決策。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將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有助于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資本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也考慮了我國的具體國情。高質量的全球公認的會計準則體系不僅對維護和促進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有益,而且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也非常重要。盡管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建立的總體思路是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趨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改革是“全盤照抄”。相反。在會計準則國際化趨同的進程中,必須要兼顧由我國特定的商業、法律、稅收等背景所決定的特殊國情。
在我國現行的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對于關聯方認定、企業合并、資產減值等方面并沒有完全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而是考慮到我國的國情而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法。例如。在關聯方認定方面,如果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則所有“國有企業由于同受國家控制,因此應當屬于關聯方”;但是考慮到我國國有企業的絕大部分業務交易都并非關聯交易,所以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并未規定兩個企業僅僅因為是國有企業就構成關聯方關系。企業會計準則中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規定,是對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重于形式”的趨同,其遵循的也是以國家利益為導向的建設思路。保證了我國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具有真實性和有用性。此外。在本次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中,基本會計準則的總則部分著重強調了會計信息應當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滿足包括投資人和債權人在內的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這與國際會計準則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由于目前我國還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國有企業的會計報告處于主流地位,會計規范的設計應主要服務于國內的大型國有企業。而我國這些企業所處的會計環境與國際會計準則所假設的會計環境具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應謹慎對待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問題。
(作者單位:武漢鐵路橋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