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得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訓課程改革研究
于占得
會計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會計的教學中就應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突出會計專業實踐性強、動手能力強的特點,縮短理論知識與實際業務的距離。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會計體系進行調整,根據我的多年教學經驗,結合我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建議如下。
針對現在中職學生的實際(基礎弱、學習積極性不高),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按期集中安排實訓設置,建議從以下幾點安排。
1.加強專業技能實訓課程。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加強珠算、點鈔、計算器、收銀機的操作使用。計算機基礎及文表的處理、會計電算化等單獨作為實訓課程,集中安排在一起實訓,并通過學生參加各種考證來檢驗結果。
2.分項的實訓課程。在會計的教學中應以技能訓練為目的,應選擇會計學科中重點的專業課,對這些學科除完成課堂授課任務外,還必須完成相應的階段性分項實訓。使實訓教學首先從課時上得到了保證。實訓課時的增加,主要通過內部調整,縮減理論課時而加大實訓課時,使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專業技能,為學生充分就業奠定基礎。
3.綜合性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社會中去實踐,每學年安排1~2周的社會調查或者社會見習,在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安排有100至150個課時的綜合模擬實習,第三學年第二學期安排在單位的實習。通過教學計劃的調整,落實實訓課程及充分保證實訓時間。
1.實訓性教學準備。由于財經類專業實訓教學主要采取模擬的形式,模擬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來進行,在上實訓課前要講一下理論,讓學生要作好一些理論方面的準備。另一方面,課前的實訓器材的準備。
2.集中實訓。此階段是通過較集中的訓練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目標,同時促進知識技能向能力轉移,以及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本過程以模擬實習為主,可以采用專題實訓,也可以是簡單的過程實訓,大部分是階段性的分步實訓。
3.綜合實習。包括學年社會調查或見習以及畢業實習,又以畢業實習為主。本步是以前面兩階段的實訓教學以及理論教學為基礎,又是前兩步教學的升華,突出技能的綜合運用,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即將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中職業學校課程設置分為文化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大類,專業課程包括基礎課、專業課、教學實習和綜合實習。但受理論課程為主導的思想影響,大多學校的課時比例是理論課:專業課為6∶4。而按要求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程的課時比例一般為4∶6。所以,首先應改革這兩大類課時的設置,使其調整為4∶6。其次是專業課內部的調整,應使專業課中的實踐教學的比例一般為60%,綜合實習安排一學期,從而落實和保證了實訓課時。
實訓課程、課時以及實施指導方案是實訓性教學落實的重要前提,而實訓課教學內容是實訓課教學的質量保證。對于以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學科,如:《珠算》、《點鈔》、《收銀實務》等,側重于熟練動作或程序的訓練。
對于一般基礎專業課課堂教學的技能教學,如:《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成本核算》、《稅收實務》等課程內容,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和掌握技能內容,包括設置賬戶、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編制、登記賬簿、會計報表編制等一系列工作環節。
運用科學的考評方法,是實訓課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實訓課教學的環節多,內容豐富,因此對實訓課教學的考評也應是多樣化的,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1.改革常規卷面考試內容,加大對技能方面的考核。考試內容的變化,可以起到導向教學的作用,促進在一般課堂教學中貫徹實訓課教學的思想,重視了技能教學,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
2.建好題庫、探討抽題的考核辦法。該辦法可用在電算化考試、單項模擬及終結性考試中,編制若干段的實操考題,學生隨機抽取到哪一段就實操哪一段的內容,可以節省考評時間。
3.建立、健全等級化的考評體系。側重于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是以快和準為標準,應重結果的考核和評價,在實際操作上較為簡單易行,其評價也多數采取等級制,如珠算的過級考試、計算器操作和點鈔考試中。
綜上所述,實訓課教學改革是職教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改革又必須從整體、從實際出發,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