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鳴
淺談國有企業財務報表審計關注的重點
梁慧鳴
國有資產監管目的是促使國有企業資本有效運營,規范國有企業經營秩序,確保國有資產及其權益不受侵犯。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是監管的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國有企業財務報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關注重點,提出了防范國有資產異常變動、加強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建議。
國有企業;財務報表;審計;關注重點
加強企業的科學管理,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發展的基礎。目前,一些國有企業管理松散、漏洞很多,尤其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甚至滋生出腐敗和違法犯罪行為。推進國有企業的發展,必須高度重視抓好企業財務管理,真正把財務管理當作整個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特別是在財務審計方面要嚴格監管。
通過考察國有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實際情況可以發現,現有的相當多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主要是上市公司和“三資”企業。這些會計師事務所對國有企業財務報表審計業務的參與還不多,而實際承接國有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大多是一些規模較小的中型會計師事務所。而對國有企業財務審計報告考察可以發現,有的企業沒有將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部內容放進財務報告當中,有的企業財務審計報告不全面或者不深入。
考察還發現,很多國有企業內部設立了審計機構。當中半數以上的企業審計機構歸總經理或副總經理領導,財務審計由高管層主導。同時,國有企業內部財務報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參差不齊。首先,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專職人員比例低。其次,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年限短。第三,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主要有溝通能力、協調能力、風險管理能力、應對變革與發展能力與國外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分析能力差距較大。而在內部財務報表審計活動范圍方面,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開展的審計業務還不符合全球業務需求和增長的現狀,比如在風險管理審計方面。加之,我國國有企業現有的審計方式即以“賬項基礎審計和多種方式交叉使用”為主的審計方式與國際上比較偏向于風險導向的審計方式不相吻合。
獨立性是財務報表審計的靈魂,審計人員在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都應保持獨立、客觀、公正。但在財務報表審計的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往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難以做到真正的獨立。加之,《公司法》對企業法定財務審計制度的規定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許多國有企業在實際的財務報表審計運作中混淆職責權限,審計流于形式。而許多注冊會計師在企業經理層的壓力和利益驅動下違反職業準則,出具信息失真的財務報表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企業經營成果和國有資產的變化。
主要表現在損益的財務費用、管理費用、折舊費用、遞延資產和待攤費用等方面。主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短期利益行為,審計人員要面臨上級下達的利潤考核指標壓力,而主管部門檢查力度不夠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對外投資收益率低是我國國有企業存在的共同問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缺乏對投資項目的科學論證。第二,對外投資的管理辦法不準確,效率低。第三,對外投資管理中缺乏嚴格的責任機制。這就造成國有企業投資項目普遍虧損,根本沒有收益
我國國有企業根據中央和地方政府改革指導意見進行企業的改革、改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但在實際運作中由于監管不力,造成一些改制企業出現國有權益流失的傾向。
目前,與國有企業的監管密切相關的法律主要包括:《公司法》、《預算法》、《審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和《會計法》。但由于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這其中的有些法律規定與現在的市場經濟體制已不相適應,這就需要相關立法機構認真研究修改。
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審計制度現代化的基礎,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不僅要嚴格明確權責,還要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同時企業要完善監事會制度,明確各個政府監管部門之間的關系,使監事會管理達到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國有企業資產應是社會的公共財產,關乎社會公共利益。反之,社會公眾集體享有對公有財產的占有權、監護權、知情權和受益權。國有企業應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特別是在財務審計過程中要對國家負責,對公眾負責。國有企業有責任依法向政府和公眾報告企業財產的審計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和檢查。
國有企業應明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和權益是現階段國有企業的審計目標。嚴格對企業資產的真實性和會計信息的正確性的審計,揭示企業不良資產、賬外資產、閑置資產等狀況,消除重要的會計錯誤和報表“粉飾”問題,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同時要依法查處企業內部的違反法律法規、侵害國有資產的行為。國家審計機關只有掌握真實、正確的審計信息才能科學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水平,設立嚴密的資產保護制度,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加強經常性的調查工作不僅能及時了解企業的發展動態,另一方面還能及時發現企業在資本運營、經費管理以及市場競爭中產生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企業通過這樣的調查工作,能在審計過程中及時地提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建議。這就使得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經濟效益勢在必行。
加強審計相關部門以及政府調控部門之間的協作,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必備前提。只有使政府相關部門充分了解審計結果,了解企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才能加大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完成的責任目標真實性的檢查力度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企業運營國有資產的監管力度。同時促進了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責任制度的出臺,為了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提供政策、法律上的保證。
當今,經濟領域違法亂紀現象和單位腐敗現象比較普遍,僅對被審企業的財務收支狀況發表審計意見并做出審計決定的監督檢查力度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秩序穩定和廉政建設的要求。單位的違法違紀問題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這就需要相關責任人為此負起責任。而經濟責任審計不同于一般的財務收支審計,它是以財務收支審計為基礎,其特點就是必須要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損益情況進行全面的審計,并將審計結果落實到人的經濟責任上。這樣就能對相關的責任人敲起警鐘,防止違法亂紀以及腐敗現象發生,并會在這些現象不可避免的發生后將相關責任落實到人身上,減少經濟損失。
當今,我國國有企業正處于深入改革和發展階段,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尤為重要,它決定了企業發展的基石是否穩固。國有企業必須抓好財務的管理和審計工作,抓住企業財務報表審計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有資產的穩固,使得國有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進步。
[1]王鵬舉.淺談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監督[J].遼寧經濟,2006(10).
[2]李杰,廖建波.國有企業改制的財務審計[J].國際商務財會,2007(2).
[3]張先治,蔣美華.國有企業改制中的政府審計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8(3).
(作者單位:佛山市南海區公有資產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