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遼寧大學 遼寧 110036)
伴隨著人類社會邁入新世紀的步伐,“健康”成為全球最令人類關注的話題之一,追求全方位的健康已成為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第一目標。據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人的運動量僅為20世紀60年代的1/3,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比例由機械化初期的9:1發展到全自動化時代的1:9同時世界衛生組織經過統計,1/3以上的人群初在健康與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即“亞健康”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年齡多在20-45歲之間,美國每年有600萬人處于“亞健康”狀態,澳洲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有3700萬。而目前我國大學生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但是從事閑暇體育的人不多,本文就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對閑暇體育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刻的分析與探討,旨在為高校開展閑暇體育提供參考依據。
沈陽市8所高校的2009級、2010級在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分別為遼寧大學、東北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理工大學、沈陽醫學院、沈陽工程學院。
1.2.1、文獻資料法
1.2.2、問卷調查法
采用分層抽樣法,發放問卷1500份,回收1426份,回收率95.08%,剔除無效問卷226份,最后用于統計分析的是1200份。
1.2.3、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13.0和Excel表格,對有效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的統計、方差分析等統計方法。
1.2.4、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調查數據分析,運用歸納、推理、分析、綜合等邏輯分析法。
2.1.1、閑暇的概念
閑暇,源于拉丁語,表示許可的意思,泛指在勞動之余獲得許可進行的活動。柏拉圖曾把閑暇理解為4層含義,即空閑,從活動中獲得自由,一種自我控制的自由狀態和休閑的狀態。
2.1.2、閑暇體育的概念
所謂“閑暇體育”,也叫“余暇體育”,就是指在閑暇時間里進行的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形式、以身心健康、娛樂、發展為目標,以自由為原則的一種積極的余暇活動方式,是人們余暇時間的一種重要的活動內容。
2.2.1、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生源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以城鎮生源占優勢,超過總人數的2/3,來自農村的生源約占20%(見表1)。雖然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生活條件較差的仍然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民不但收入較低,而且獨生子女比例偏低,上大學已成為農村家庭的沉重的經濟負擔。農村的孩子對休閑體育上的花費低于城鎮來的孩子。

表1: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生源情況表
2.2.2、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家庭經濟收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家庭人均月收入現狀為:人均月收入在500-1000元的占26.9%;1000-2000元的占29.2%;2000-3000元的占37.2%;3000-5000元的占5.3%;5000元以上的占1.4%(見表2)。
2.2.3、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家庭每月提供生活費情況對閑暇體育的影響
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每月只提供200元以下的生活費的家庭占15.9%,每月提供200-300元生活費的家庭占38.9%,每月提,300-500元生活費的家庭占33.6%,每月提,500-800元生活費的家庭占10.6%,1000元以上的占0.9%(見表3)。大學生的生活費與家庭經濟水平密切相關。

表2: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家庭經濟收入情況

表3: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每月生活費消費情況
2.2.4、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月消費情況
體育消費水平高低即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制約,同時也受社會文化背景、傳統消費習慣和消費意識的影響。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50%的大學生每月體育消費在50元以下,有27%的大學生每月體育消費在50-100元,而10.6%的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介于100-200之間,200-300元之間的比例占8.8%,有4.4%的大學生月消費在300元以上(見表4)。從調查結果來看,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的消費是理性消費,并未超出家庭經濟所能承受的范圍。

表4: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月消費情況
大學生的閑暇生活質量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體現了典型的時代特征,折射了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在調查中發現,在閑暇生活領域,大學生的不同經濟地位,雖然對大學生閑暇時間占有量沒有太大影響,但能通過對其他生活活動時間的數量與結構的影響間接影響到大學生整體的生活時間分配,進而對閑暇生活產生影響,而且經濟地位的不同使大學生所獲得的閑暇生活的收益也不盡相同。
對比分析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沈陽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閑暇體育活動與其家庭經濟狀況存在一定的聯系。家庭經濟水平與閑暇體育消費水平呈正比,這是由于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大學生通常每月的生活費較高,有足夠的錢花在閑暇體育上,并且形成了一個習慣。再者,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大學生更愛展示自己(名牌運動服、運動鞋等原因)。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大學生除體育消費外,沒有顯示出其參與閑暇體育活動時間長、次數多的特征,但是研究顯示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大學生不但體育消費低,而且參與閑暇體育活動時間和次數也低于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大學生。
深化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加強對大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加入到閑暇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來,并為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學校體育氛圍濃厚,從事閑暇體育活動的學生比較多的時候,對于未參與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外界刺激,很有可能把這部分學生吸引到閑暇體育活動中來。所以,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優勢,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利用這些活動教育大學生,使得他們懂得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并使之從中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為參加體育活動而主動鍛煉的積極性與自覺性,逐步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健康意識和競爭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自我鍛煉能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從而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推動閑暇體育的發展。
學校在必要的情況下給予必要的經濟補助,或以閑暇體育活動所需的形式幫助他們,使得他們不會由于缺少基本的體育消費而不能參加閑暇體育活動。
[1]盧元鎮.體育社會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方衛平.閑暇的特點、意義與質量分析.浙江大學學報,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