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會計人才的培養成為不少院校不可或缺的一個專業。然而,擺在各院校面前的是如何培養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會計人才的問題。以提升會計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實踐技能為教學方向是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財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更應帶頭進行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滿足會計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
在會計實踐中,學生按照具體的經濟業務自己動手,填制或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編制財務報表,進行報表分析,從而對會計工作全貌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識。在實踐中,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大大鍛煉了學生運用會計知識的能力,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是內容多,會計處理方法復雜多樣,學生往往是靠死記硬背,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所以普遍都是學到后面忘了前面。但通過實踐,學生對模擬演練過的業務和會計處理方法印象深刻、記憶猶新。并且對財務會計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鞏固和提高。
激發學生熱愛會計職業,引導學生熱衷于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的探索,是每一位會計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而會計實踐,使學生在學習中由被動接受型變成了主動參與型,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操作中體會到會計工作的樂趣,對自己取得的成績充滿成就感,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財務會計課程從人人怕的課變成人人愛的課,那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自然就好了。此外,老師也能從實踐教學中獲得滿足感和自豪感。財務會計教育的教與學雙方都得到了收獲,這正是會計實踐教學的意義所在。
一直以來,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都重理論輕實踐,以理論教學為主,理論聯系實際較少,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課、被動地接受。根據不少院校的教學大綱所顯示,理論課時占絕大部分,實踐課時安排很少,甚至沒有。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拓展思維,學以致用。
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配套資料較少,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實踐教學的內容單一,往往是以傳統工業企業為例,實踐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簡單會計業務處理,而且各個單一實驗相互獨立,沒有系統化,不能給學生一個全面的認識。由于課時的限制,實踐的業務不多,范圍很窄,不利于學生對財務會計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
據了解,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大部分是利用資料采用手工的形式進行模擬練習,也有一部分是利用計算機會計軟件進行針對性的單項練習。這就使實踐教學的形式過于單一。學生往往會因為缺少真實感而喪失實訓的興趣。
實踐教學的教學基地嚴重缺乏,大部分院校只有校內的手工模擬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而且由于資金的問題,軟硬設備相對更新較慢,適應不了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和不斷更新的會計處理方法的需要。如何拓展實踐教學基地,優化軟硬設備,是實踐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財務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約束著學生會計職業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學生畢業后順利與會計崗位對接。
1.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宗旨。會計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比較系統地掌握財務、會計、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財務、會計、金融管理方面問題的能力的中高級會計人才。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其獲得財會知識和管理知識的能力,即由“知識傳授型”轉向“能力培養型”,也就是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并為以后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2.以滿足社會需求,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機會為目標。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各類型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林立,尤其是民營企業、小型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但社會同時也要求會計人才的職業技能與時俱進,要求學生能在畢業時跟各單位的會計崗位無縫對接。這就要求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根據社會的需求來變,否則,學生畢業就會失業。
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是以當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依據的。建構主義認為,課本知識只是一種關于各種現象的較為可靠的假設,而不是解釋現實的“模板”,課本只是一種參照,要通過假設去向現實求證,通過與現實的交互,完成對課本的超越。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將課本知識簡單地裝入學生頭腦的過程,建構的本質就是學生在頭腦中主動地將原有經驗與新信息進行對比、分析、判斷、選擇并重建知識結構的過程。建構主義希望把學習置于真實的、復雜的情境之中,從而使學習能適應不同的問題情境,在實際生活中能有更廣泛的遷移,通過學習環境中的情境設計幫助學習者完成所學內容的現實建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引入到會計教育中,就是教學不能完全以書本為中心,強調應結合課程進行大量實踐與實驗。
要使課程實踐收到良好的效果,實踐教學課時就要有保證。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學為主、教為導”的理念,合理安排財務會計的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個人認為1∶1的比例比較合適。通過充足的實踐課時,讓學生能順利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
1.實驗室實踐內容的完善。實踐教學內容可分為單項模擬實訓和綜合模擬實訓。學生從單項模擬實訓入手,掌握了各章節的業務處理以后,再進行綜合模擬實訓,鍛煉學生對整體綜合業務的處理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該注意的是,無論是單項模擬實訓還是綜合模擬實訓,實訓教材和資料要完整,內容要充實,應體現實用性,應跟各工商企業的實際業務接近,最好是收集企業實務界的真實資料作為實訓材料。
2.實踐基地實踐內容的完善。根據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制定相宜的實踐內容,讓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會計業務,如在代理記賬公司,可實踐中小企業一般會計業務處理,實踐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在會計師事務所,可實踐財務報表的分析;在制造企業,可實踐產品成本的核算方法等業務。通過這些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實踐,理論聯系了實際,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1.要充分利用學院實驗室的財務會計實用軟件和會計業務沙盤模型系統。讓學生進行會計實用軟件和會計業務沙盤模型系統的操練,通過對模擬公司業務的處理和不同會計崗位角色的扮演,加強學生處理經濟業務的能力和不同崗位之間的組織協調能力,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進而達到良好的教與學效果。
2.將企業界有實際經驗的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請進來”。讓他們的職業生涯經驗與學生分享,可以加深學生對會計業務處理真實性和權威性的認同,增強他們從事財會工作的意愿,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進而推動該課程的學習效果。
3.讓學生“走出去”。依托學校眾多的實習基地,讓學生到企業實地感受財會工作的環境,工作流程。讓學生見識真正的會計核算,聽聽財會一線人員的從業體會和具體業務的講解,對學生學習財務會計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通過實地了解和參與,也可以幫助學生將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服務于社會。
1.加強實驗室建設。由于財會專業本身的特殊性,目前要建立大規模的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存在現實困難,因此,應加強對校內會計實驗室建設,完善軟硬設備。會計實驗室應按企業會計機構的場景設置,分為會計主管、出納、財產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審核、會計報表編制等會計崗位。每個崗位配置辦公用品、電腦、會計實訓資料。學生可以模擬不同企業財務部門的內部崗位分工,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應當注意的是,為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要及時根據現實企業的真實情況定期更新軟硬件,保證實踐教學的真實性。
2.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隨著會計專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日益增多,會計實踐基地捉襟見肘,加強擴展校外實踐基地的規模,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是當務之急。各院校應本著互惠互益的原則,多途徑積極聯系大中小企業、工商服務業、房地產業等不同類型的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努力拓展實踐基地。在選擇實踐單位時,既要注重數量又要注重質量,要選擇會計核算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到位的具有一定資質的單位為實踐基地。
財務會計實踐教學作為財務會計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至關重要。因此,對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探索適應經濟發展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