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蓓,何 俊,保武生,劉麗梅,史小顏,毛斌兵,楊自明,鄧關義
(曲靖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為準確掌握曲靖市HIV的動態特征,更有效的制定防治對策,我們對曲靖市2005年~2010年的艾滋病疫情報告情況、哨點監測和常規監測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現將6年來 HIV的監測情況報告如下:
資料來自 2005年以來曲靖市哨點監測和重點人群篩查數據以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艾滋病網絡直報信息系統。總人群中包括戒毒所人群、性病門診人群、勞教人員、囚犯、孕產婦和商業性服務人群、住院病人、供血人員、感染者配偶、婚姻登記人群、孕產婦、自愿咨詢檢測人員、MSM人群等。哨點監測人群為靜脈吸毒人群、暗娼、男性性病門診病人。婚姻登記人群、孕產婦為普查。2010年開始監測MSM人群。
按《全國HIV哨點監測方案》操作,樣品的檢測程序按《全國艾滋病檢測工作規范》進行。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曲靖市1991年開始HIV感染的監測,1995年首次在曲靖的吸毒人群的監測中檢出2例HIV感染者,到2010年累計報告病例3630例,全人群檢測的感染率按年代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01),從2006年開始感染率逐年降低,具體見表1。

表1 曲靖市2005年~2010年HIV/AIDS監測情況
男性性病病人和暗娼按年代分感染率沒有統計學差異,但男性性病病人的HIV感染率從2007年開始有所增加,而暗娼的HIV感染率2010年低于2005年。注射吸毒人群的感染率有統計學差異(P<0.001),且2010年的感染率明顯高于2005年,見表2。

表2 2005年~2010年曲靖市哨點各類人群HIV感染情況表
按年代進行比較,婚姻登記人群和孕產婦的HIV新發現率有顯著性差異, 2010年婚姻登記人群和孕產婦的HIV新發現率均低于2006年。婚姻登記人群新發現率從2006年的0.17%下降到2010年的0.09%,孕產婦新發現感染率從2006年的0.20%下降到2010年的0.05%,見表3。
2010年開始監測MSM人群,當年在100例中檢出12例,感染率為12%。

表3 2005年~2010年曲靖市婚姻登記人群、孕產婦新發現HIV情況表
性別分布情況按現住址分 2010年累計男女比例為2.05∶1,2005年~2010年各年的男女比例分別為4.28∶1、1.93∶1、1.70∶1、1.57∶1、1.36∶1、1.07∶1。
累計報告中已婚有配偶的占43.06%,2005年~2010年已婚有配偶比例分別為 19.28%、47.46%、53.81%、55.93%、58.49%、66.27%。
文化程度上初中占36.3%,不詳27.7%、小學21.2%、高中或中專8.0%、文盲5.0%、大專及以上1.7%。
HIV感染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5歲~65歲,其中20歲~29歲的HIV感染者在2005年時占58%,2006年占51%,2007年占43%,2008年占32%,2009年占37%,2010年占34%。2005年時,未檢測到10歲以下和65歲以上人群有被感染,2006年時10歲以下的HIV感染者占到1%,2007年時65歲以上的HIV感染者占到3%;到2010年時,10歲以下HIV感染者占3%,65歲以上HIV感染者占4%。
20個民族有感染者,以漢族為主占 77.05%,回族1.87%、彝族1.71%、其他民族1.54%、不詳17.83%。
職業分布由高到低分別是農民(45.26%),家政、家務及待業(18.18%),不詳(13.55%),工人(7.25%),其它(4.52%),商業服務(2.07%),公共場所服務員(1.98%), 民工(1.87%),干部職員(1.21%),離退人員(1.21%),海員及長途駕駛員(1.02%),散居兒童(0.50%),教師(0.33%),幼托兒童(0.33%),學生(0.28%),餐飲食品業(0.22%),醫務人員(0.14%),牧民(0.06%),漁(船)民(0.03%)。
2005年由注射毒品傳播的占39.47%,到2010年時下降到 11.59%;異性性傳播從 2005年的7.02%上升到2010年的76.32%,成為主要傳播方式;母嬰傳播從2005年的0.15%上升為2010年的2.27%。2009年開始有MSM人群的感染報告,到2010年時為3.27%,見表4。

表4 2005年~2010年傳播途徑構成比(%)
截至2010年底各縣報告累計報告病例如下:麒麟1944例、宣威595例、陸良390例、羅平277例、沾益122例、師宗103例、會澤99例、富源84例、馬龍16例。
2010年各縣 HIV新發現率為:麒麟 0.13%、沾益0.20%、馬龍0.06%、宣威0.17%、富源0.05%、羅平0.17%、師宗0.16%、陸良0.18%、會澤0.15%。
上述結果表明,曲靖市到2010年的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趨勢是:
1)總人群感染率呈下降趨勢,但流行程度仍然比較嚴重。2009年總人群檢出率高于國家全人群感染率2009年的估計值 0.057%[1],2008年以后年檢測量維持在 20萬以上,新發現感染者人數沒有差別,疫情基本平穩,是否與從 2004年開始綜合防治取得較好效果有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高危人群感染率維持穩定,普通人群有下降趨勢。曲靖市2005年~2010年監測新發現率有所下降,其中男性性病病人和暗娼感染率處于穩定,但吸毒人群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婚姻登記人群新發現率下降,孕產婦新發現感染率下降,提示我們當前對高危人群的干預措施和對普通人群的預防宣傳是有效的,下一步的工作需要保持目前的干預方法和覆蓋頻率。
3)性傳播已占主導地位,母嬰傳播比例上升,受艾滋病影響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樣化[1]。曲靖市的情況與全國相同, 2010年性傳播異性傳播為主占76.32%,同性傳播目前占的比率雖然不高,但是目前感染情況高于國家2009年調查感染率的4.9%[1]。由于性傳播已經占主導地位,更廣泛的人群受到艾滋病的威脅。母嬰傳播比例2010上升到了 2.27%。04年以前20歲~29歲組占感染者的66.99%[2],2010年只占了34%,最近5年20歲~29歲組人員比例在逐漸減少,其他各年齡段的人員在增加,逐漸向高齡和低年齡段擴散,但主體還是20歲~30歲。職業以農民為主占了45.26%,這個較2004年以前以無業和不詳為主的情況有了改變[2]。流行模式的多樣化,提示今后要加強對各類人群的宣傳干預,除青少年外,各年齡段也需要開展宣傳工作,受影響人群的增多則必須加強多部門的合作,特別是以往很少開展工作的農民是下一步防治工作的重點人群。男男性行為人群由于其感染率較高,又是很隱匿的人群,目前的干預覆蓋人數較少,對該人群影響有限,今后必須加大覆蓋率。
4)曲靖市HIV對婦女的危害較其他地區更為嚴重。從 2006年開始男女比例不斷縮小,女性的比例一直上升,2010年新發現病例的性別比為1.07∶1,女性感染者所占比重高于全國女性 30.5%的比例[1],也高于 2009年云南德宏州38.3%[3]的女性比例,女性感染比例上升,是否與2004年以后開始在孕產婦中大規模的篩查,發現大量病例有關,還是與近年已婚有配偶感染者比例上升有關,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女性感染者的增加,加大了母嬰傳播的比例,提示今后要結合婦女工作,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更加關注女性,在資源配置和防治策略中加大對女性的傾斜。
5)地區分布上,麒麟區是報告感染者和病人最多的縣,其次是宣威、陸良、羅平。按流行程度來看最高的是沾益、陸良、宣威,這幾個縣是重點防治的區域,也是未來資源重點配置的區域。
以上結果表明,曲靖市的HIV流行得到了控制,但目前的形勢仍然嚴峻,性傳播占了主導地位,受影響人群明顯增多,下一步工作重點應擴大宣傳范圍,減少HIV經性傳播,關注女性,加強對MSM人群的干預,職業方面要加強對農民的干預。
[1]汪 寧.中國艾滋病流行的一些新動向[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11):1205-1209.
[2]劉春蓓.曲靖市1991年~2004年HIV流行病學分析[J].云南預防醫學雜志,2006,(9):3-5.
[3]王繼寶,楊躍成,段 松.德宏州2005~2009年新報告HIV-1感染中新近感染比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11):12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