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嘉龍
隨著我國高校的逐年擴招,本科教育,已邁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大批量的本科畢業生,必須從事本專業的實際工作,而不是研究或管理工作。因此,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轉變高等學校培養目標,為社會經濟發展輸送高級“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將成為高等教育的一種必然選擇。會計學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經濟管理應用學科,會計專業又是一個職業化程度很高的專業,根據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遵循本科人才培養規律,重點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強化應用,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因此,應加強會計實踐的教學內容,把實踐環節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運用到相應的會計實踐中,側重于考查學生將理論知識的轉化及運用能力,考查實際操作的準確性和快捷性,所以其實踐性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也在會計教學體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從目前會計人員的需求來看,市場處于飽和狀態。另一方面,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會計專門人才又十分緊缺。市場向會計教育發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信號,即市場需要的是經過深加工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但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能力還是比較弱,普遍現象是理論知識較強,而沒有實際操作能力,需要一個較長時間去勝任本職工作,對于上述問題的思考,我們認為在會計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
通過調研和實際教學工作,認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整。例如,在會計實踐教學中應包括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及會計綜合實務等模塊的實訓,在每一模塊下設有具體實踐內容,如在會計基礎中設有會計憑證,賬簿的登記等內容。但是我們發現每個學校在體系的設置上、內容上偏差較大,有的過于簡單,只有會計基礎和財務會計兩個模塊,有的過于繁雜,沒有突出實踐的重點、難點。
實訓、實習教材內容過于單一和陳舊。目前,大部分會計實訓教材都是把實驗的目的、方法、步驟和答案全部列在教材中,這樣使很多學生被原有的東西束縛住了,學習過程完全處于被動狀態,學生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認知能力降低,阻礙了學生主觀性和創新性的發揮。同時,實驗內容也比較陳舊,基本上還停留于驗證性的會計實驗的階段,用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應用型的實驗內容較少,不適用于市場經濟對會計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培養要求。同時,教學所用的電算化軟件的授課重點落后于具體工作實踐。
經調查反應出許多院校由于經費不足,實驗室條件較差,實驗器材不全,基礎設施落后,軟硬件滯后于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社會實踐基地較少。使得理論與實踐的互動成為形式、擺設。校內完善的實驗室的缺乏,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如會計學中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師教授后大量的工作應是學生上機實驗,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只有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充分上機實驗,才能使學生真正消化教師所講的專業知識??珊芏鄬W校的實驗室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計算機數量不能保證,運行效率低下、應用軟件陳舊等。還有《ERP原理與應用》課程,它是一門知識綜合性很強的專業課,需要配備“企業資源計劃沙盤實驗室”。因為ERP是企業資源計劃,是對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三種資源進行的全面集成管理。其內容全面覆蓋了市場預測、生產計劃、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庫存控制、車間管理直到產品銷售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以及相關的所有財務活動,從而為制造企業提供了有效的計劃、控制工具和完整的知識體系??墒菑奈覀冋{查的結果看,由于經費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學校建立了“ERP沙盤實驗室”。
由于教學的需要,很多學校都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但從規模大小上來講都不盡人意,而且很多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都是形同虛設形式上的校企聯合,起不到鍛煉、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在原有的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大多數院校都是在學生畢業的最后一個學期,安排一學期的企業實習,并且由專門的實習教師帶隊到企業去親自體驗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在實習過程中,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把手地幫、傳、教。學生們也有機會從最基礎的事務做起,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接觸的具體實務有機地融合。因此,這樣的企業實習在計劃經濟時代受到了充分肯定。而在市場經濟時代,由于有一些企業有造假行為,不愿意讓學生接觸具體實務或屬于內部保密資料,學生基本上實習不到什么具體內容,這是校外實習基地存在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
從調查反應出各個學校在實踐教學的考核標準、成績計入方式上不統一,基本上都是在沒有參照標準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漸摸索、構建發展起來的。因此,就出現了各個學校在考核標準、成績計入方式上的千差萬別,不具有可比性。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比較高的學校,學生的實踐成績單獨進行考核,如有校內模擬實習成績和校外實習考核成績。而重視程度不高的學校,只有一個實習總成績,而且很簡單。從整個會計教育的系統來看,沒有統一的質量評價標準,沒有定性和定量的質量要求,各個學校沒有可參照的規范指南,因此,對這部分教學活動的考核監督就無法進行。同時,也導致了學生對實踐課的不重視,學習中隨意性較大,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從調查來看,一般學校的會計模擬綜合實習都開設在最后一學年的一個學期內,且時間相對集中,這樣是很不合理的,因理論學習在前,而實踐在后,兩者相脫節。這樣會導致理論與實踐不能充分結合,理論得不到提高,也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此外,在所安排的環節上不盡相同,安排的課時量多少不統一。
缺乏相對穩定的培養渠道,絕大多數的會計教師,多是從財經院校畢業后直接分配到院校任教,缺乏會計實踐經驗,動手能力較差,實踐能力偏低,不能有效地組織會計實踐教學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不利于會計實踐教學,會直接影響到會計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甚至影響到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在明確會計實踐教學重要性的基礎上,改革和完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與方案。注重學生個人多種能力和技能的發展,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綜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對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如課堂訓練、單元訓練、校內模擬實訓、課程設計、校外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創新制作、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進行合理配置,按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三個層次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安排實踐教學的內容,最終與培養目標相符。且每個層次都必須體現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原則,共同構成一個一體化的內容體系,以保證會計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
廣泛應用多媒體會計課件教學和虛擬現實教學方法。多媒體會計課件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通過聲音、文字、圖像等多種信息要素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感觀刺激,采用直觀性很強的圖示法來表現一些相關會計要素之間的關系,深入淺出地說明重點、難點問題,以增強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用會計教學軟件現場編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報表等全過程進行演示。虛擬現實,實際上是一種可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此種虛擬世界由計算機生成是現實世界的再現或者是構想中的世界。在實踐教學中。虛擬現實技術利用計算機生成一個三維空間———模擬公司,這樣就能夠逼真地再現實際公司真實運作的各個具體環節,如材料的入庫、產品的出庫與盤點以及產品加工的工藝流程、銷售等。
提倡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教學管理模式,強調基礎理論教學與基礎技能訓練同時實施,并分別確定考核標準。這樣的制度安排,能夠強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使培養模式的轉變得到真正的落實??己酥贫仁菍媽嵺`教學的檢驗,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條件。在考核制度制定中,應充分考慮實踐內容的特殊性,即人才培養的特定要求。其評價標準應圍繞獨創性、完整性、真實性等核心指標來制定,并分等級進行考核即(優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
為了加強會計實踐教學,在此基礎上應建立一支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實踐教學,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雙師型、雙專業型”的師資隊伍。對于會計實踐教學所需教師的聘任,應聘請既有較高會計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會計實踐經驗、懂計算機的教師來承擔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對于那些學歷較高,理論基礎扎實,從學校到學校但未經實際鍛煉,動手操作能力較差的青年骨干教師,鼓勵他們走出校園去基層,走進企業的業務部門進行鍛煉,以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把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上、組織上和經費上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此外,從企事業單位選聘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會計人才承擔學校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并可同時安排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去聽課、觀摩,對他們進行現場培訓。聘請他們為企業的兼職教師來豐富實踐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