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華
目前大多數院校會計專業的專業課都是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這一順序開設的,而且是在《會計基礎》和《財務會計》課程結束后,分別有一周的會計實訓時間,在這一周內完成建賬、憑證填制、賬簿登記、試算平衡和報表的編制這一系列工作。這種先理論后實踐的安排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盡管平時在授課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實訓,但一般考慮到要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平時實訓的課時不會太多,這樣必然會造成理論課枯燥乏味,實踐課繁瑣易錯,兩者之間形成一定的脫節。
在傳統會計實踐教學中,學生實習操作是依靠模擬的票據或描述性的語言資料進行,而實際工作中的會計核算都是依據票據進行的,根本就沒有語言資料的描述,這樣就造成學生在會計實訓中學到的內容與現實中具體業務的職業情境相脫離。實訓教學中,學生只能跟著指導老師的教學案例被動接受實踐操作,忽視了知識與具體工作任務的聯系,學生是“為了實訓而實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所以,一些學生在就業時,雖然有較強的理論知識,但實際操作能力很差,不會編制記賬憑證、記賬、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不清楚如何與銀行、稅務的業務往來程序,甚至看不懂原始憑證,不能馬上進入崗位角色,用人單位仍需投入人財物力進行崗前培訓,所以導致用人單位不愿招收應屆畢業生,出現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
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部分是從高校畢業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師崗位,專業理論知識比較扎實,教學技能比較熟練,但是,他們很少甚至沒有機會接觸會計實務工作,缺乏會計實際工作經驗,特別是動手能力較差,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是側重于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隨著國家對“雙師型”教師任教的大力提倡,雖然也有部分教師考取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但這只說明教師具備了“雙證”,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雙師”,這樣,教師本身的職業崗位能力不高,滿足不了會計實踐教學的需要。
1.企業會計工作的特點決定了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較為困難
會計資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許多企業不愿意讓外部人員接觸企業的會計資料,如果企業要與高職院校達成協議并建立實訓基地,就意味著企業要把本不想讓外人知道的信息公布于眾,所以高職院校想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時,企業表現得很不積極,甚至很反感。
2.校外實訓基地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由于教學的要求和需要,很多學校都建立了會計實訓校外基地,不可否認,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對會計實訓教學目標的實現起著很大作用,但由于會計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各個企事業單位出于保護商業秘密的原因都不愿意接收在校生實習,即便是學校或學生個人通過關系聯系到了實習單位,去了以后也只是做些與會計無關的工作,或者充其量做一些簡單的數字加減、憑證裝訂等機械的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的工作,這樣的校外實訓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化技能訓練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共識。要想讓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盡快適應工作需要,必須在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教會他們一定的實際操作知識。而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技能,形成實踐能力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注意技能訓練的實施,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
對于會計課程的實訓內容,應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基礎訓練部分,教師指導學生在復習已學過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基礎上,重點掌握憑證的填制要求和方法,賬簿的登記規則和方法,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二是分項業務操作部分,教師引導學生系統復習和進一步掌握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和會計處理方法,重點放在六大會計要素的分類核算上。三是綜合業務操作部分,這部分的內容難度相對要大一些,主要是對某一企業年度的經濟業務完成“憑證—賬薄—報表”的循環綜合訓練,而且應能對該企業的年度工作進行評價分析,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會計類課程的教學對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要求較高,因此,要求教師不僅掌握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具有一定水平的實戰經驗和技能。會計專業的教師的培養應以“參與模式”為主,使教師能夠經常深入企業、公司了解一些新業務,并學會操作這些新業務;也可以鼓勵教師到中小企業或公司兼任會計等工作,或到會計師事務所參與會計事務所的各項活動,這樣會使會計專業教師及時獲取行業企業最新信息,從而有效促進課程內容改革,有利于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
另外,高職院校也可以采用“引進來”的方式,聘請社會上有經驗的會計人員來校講座或者擔任兼職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的同時,也可以對專職會計教師進行指導培訓,以此不斷更新專職教師業務知識、提高專職教師實際操作技能。
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利用是實現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與實際會計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的必由之路,因此,會計老師們要多融入社會,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與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的新模式。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合作伙伴可以從三個方面去進行探索:一是與規模較小的生產型企業或銷售型企業建立聯系,二是與會計師事務所建立聯系,三是與會計代理記賬公司建立聯系。
對于規模較小的生產型企業或銷售型企業而言,由于規模較小,一般不聘全職的會計人員,此時,實踐能力強的會計教師可以出面做企業的兼職會計,這樣就間接的把這類企業作為了校外實訓基地;對于會計師事務所,除從事審計工作以外,也從事代理記賬工作,其業務比較繁忙,工作量也比較大,對會計人員的需求也相應較多,會計師事務所應成為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的主要目標之一;對于會計代理記賬公司,其主要業務是為中小企業建賬、記賬、納稅申報、工商年檢等,這些工作也需要有較多的會計人才。因此,會計公司也是應該建立穩定聯系的主要目標。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代理記帳公司的客戶來自各個行業,學生通過實習后能熟悉多個行業的業務性質及會計處理特點,從而增加就業機會。
另外,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也可以采取獨資或者合資的方式創設自己的代理記賬公司,開展相應的代理記賬業務。學生需要實訓的時候就可以到學校的代理記賬公司進行實訓,從小企業的開設,到日常經營過程中的賬務處理,到期末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事真正的會計業務的處理,如到銀行開戶、收支現金、銀行存款,報稅及稅款繳稅等工作,省去了尋找校外合作伙伴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