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琳
首先要找準會計專業目標崗位(群),再依據專業所定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務,確定會計核心職業能力。在通過深入細致的崗位調研得知,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主要面向中小型企業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在經過多年實踐后提升到財務管理崗位和會計監督崗位。出納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是貨幣資金業務處理;會計核算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是會計核算方法、產品成本計算、納稅申報及財務報表編制;財務管理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是投籌資管理、收益管理及報表分析;會計監督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是審計計劃編制、經濟業務審計及審計報告撰寫。
根據會計工作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和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要求,在確定會計核心職業能力是會計核算能力、財務軟件運用能力及納稅申報能力后,就可以把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構建核心職業能力的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如《出納業務操作》、《企業基本業務核算》、《成本計算》、《報表編制與分析》、《納稅實務》、《財務軟件運用》和《會計綜合實訓》等課程。這些核心課程支撐了會計核心職業能力,也概括了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過程,是會計工作任務的濃縮。
圍繞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核心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課程定位、設計思路、能力目標和學習目標,以及為了達到目標應進行的教學內容安排、考核標準、考核方法。要結合會計職業資格考試要求,實施“雙證書”教育制度。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標準中還要體現工學結合的基本特征,即以會計工作任務為載體,讓學生在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能夠親身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逐步實現從學生到會計人員的角色轉換。
在核心課程設計上,必須按會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以培養學生會計職業能力為目標來設計課程內容,要打破原有課程、學科之間的界限,對課程內容進行取舍和組合。要突出職業技能訓練,強化職業態度養成,加強學生的操作技能,每一門核心課程在具體設計時均要安排一定比例實訓課時,其學時不少于40%。與此同時,核心課程要實施“雙證書”制度進行教學,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會計技術資格考試內容全面融合于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學生修滿規定學分,取得學歷證書,同時可以考取會計職業資格證書。
通過工學結合方式,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一方面學校聘請行業、企業會計專家擔任核心課程的兼職教師,校企合作開發核心課程,按照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合作開發教材等以滿足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另一方面企業為學生提供到企業鍛煉的職業崗位,讓學生參與真實的會計工作過程,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縮短學生工作適應期。
高職會計專業教師不僅是高水平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企業會計職業中的專家能手,即“雙師型”教師,也就是說要求教授會計核心課程的教師必須有在企業工作或鍛煉經歷。在核心課程的建設中,要通過引進企業人才、聘用企業兼職教師、定期派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等方法提高教師的“雙師”比例,打造一支既懂理論教學、又有著豐富實踐經驗“雙師型”教師隊伍,從而滿足培養高技能會計人才的需要。
由于會計職業的特殊性,學生大規模地到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往往受到限制,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就顯得十分必要。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中,一是仿照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進行布置,配置設備,準備完整的模擬資料和財務軟件,會計核心課程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教學,實現融“教、學、做”為一體,大大地提高學生會計操作能力。二是引進企業進駐學校,在校園里成立營利性會計服務公司,企業負責對外承攬業務,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擔任公司里的會計人員,從事企業會計核算、報表編制和納稅申報等工作。這樣,學生在校園內就接觸到真實的經濟業務,開闊了眼界,增強了自信心,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頂崗實訓,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