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滿依
案例教學興起于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后被廣泛運用醫學、工商行政管理、市場營銷教學之中。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的、教學方案設計,結合學生對本專業的理解,尋找、設計和編寫典型案例,學生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參與分析討論案例,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中,關鍵是學生為主角的體驗。中國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學,但一直主要用于部分實踐性較強的法學、臨床醫學、市場營銷等學科領域。
在會計學科中,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尤其在國內,管理會計在80年代初才從國外引進,90年代以后才開始興起,無論國內外,管理會計的發展也并不完善。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是具有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能勝任出納、會計、審計等工作崗位,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本著這個目的,高職管理會計實踐課程開設有著現實的意義,而通常會計手工模擬實訓是針對財務會計課程開設的,而案例法教學就很好地填補了管理會計課程實踐環節的空白。
以筆者所任教的本校工商系會計專業四個班共計200多位學生情況來看,由于生源大多來自于會計專業類三校生,在中學階段有著良好的會計基礎學科,中學階段基本為理論知識灌輸為主,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掌握比較成熟,所以到達大專階段,對實踐知識的掌握尤為迫切,筆者曾就管理會計這門課的授課內容和方法在200多位學生中進行調查摸底,有80%的學生主張進行案例教學,希望能主動參與企業實際案例,在案例中充分運用三年所學的會計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在畢業后進入企業的會計綜合能力和管理能力。另外,從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來看,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強調實踐能力,而管理會計是會計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融合會計和管理知識的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一般情況下,學校在設置會計專業課程時,管理會計安排在比較靠后的學期上,因此在學習管理會計這門課程前,學生已學完了大部分會計專業課程,對會計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奠定了一定的專業基礎,如果能充分使用案例教學法把學生引入到實踐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索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會計信息變化是比較頻繁的,作為會計的分支,管理會計在案例選擇的過程中也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在選擇案例的過程中,盡量挑選新近發生的企業案例,注意信息的及時更新。
作為引導者,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候,最好能親自下企業,了解企業有關管理會計的實務操作,根據所調查企業的管理會計運行情況,編制不同行業管理會計案例,在編制過程中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設置難易程度和討論方向。
管理會計課程實行案例教學法,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管理會計本身就是一種內部會計,沒有特定的法律法規和財務制度來約束,所以對管理會計案例的選擇來說,靈活性比較大,教師在收集案例過程中,側重選擇那些可以有不同見解,能開拓學生思維的啟發性強的案例。
管理會計案例收集是個繁瑣而漫長的過程。主講教師在開始這門課程教學前應該做好準備工作,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或寒暑假時間下企業體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具體角色,對一些企業管理會計實務有爭議性,并且學生樂于辯論的案例可以多收集,譬如關于企業管理會計道德觀的具體事例,當身處管理會計崗位的員工發現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問題,而直接主管要求該員工保密以求保全獎金,面臨這種兩難的境界,作為管理會計崗位的員工該如何對待,既不得罪上司又不違背職業道德。這種案例顯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答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另外,針對大專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收集的案例應該是難易適用,如果太過于復雜的案例,教師在收集以后要加以整理,簡化案例,如果太難的案例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從而打擊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將管理會計課程講到相應章節時,先讓學生理解該章節內容,然后布置學生相應章節案例,并且對該案例分析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生根據所布置的案例理解案例中的企業背景、案例內容及所要解決的難題。在業余時間里,單獨分析研究該案例,力所能及地理解案例所涉及到的數據圖表,通過計算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為后面的分組討論做好準備。
以一個班50名學生為例,分組討論時候,教師可以安排6~7人為一組,就事先布置下去并且讓學生單獨思考過的案例和組內學生討論,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討論課上分別由學生扮演不同的會計人員角色,對自己的分析結果進行闡述,與組內其他同學交流看法,最終每組確定一個觀點。在此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分別傾聽不同組的學生對該案例的不同理解,而并不輕易發表誰對誰錯的言論。
在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以后,學生情緒仍然高漲的時候,教師要趁熱打鐵,首先肯定每組學生合理的觀點,然后針對該案例,運用管理會計相關的知識內容來分析總結案例本身,作出恰當的評判,同時指出不合理之處,進一步提出案例延伸出去的問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的本質。最后學生要就案例分析撰寫分析報告,提高思考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的實行對管理會計課程改革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更加適應高職學生的教學特性,案例教學的實施手段也可以多樣化,除了案例討論、案例分析以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采用模擬企業實際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具體實施可以采用比賽或競賽的方式,譬如在管理會計中關于全面預算編制這一環節,教師可以設置真實的企業場景,假設全班學生身處在某一企業中,先由教師介紹有關該企業的情況,提供該企業的一些數據資料,然后分組,每個組的成員要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銷售、生產、人工工時、材料采購、制造費用、產品成本費用等各項預算的編制,最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編制的預算最完整最準確的組成為勝者。實踐證明,通過案例教學法,管理會計課程不再是一門既枯燥又使學生畏懼的一門課程。相反,通過案例教學法,讓學生不但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和研究分析問題,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