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芹,楊華瓊,邵明琨
(1.昆明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產科,云南 昆明 650101;2.彌勒縣中醫(yī)院 婦產科,云南 昆明 652300)
剖宮產是臨床上解決難產及產科并發(fā)癥最常用的一種手術,而在剖宮產術中,破膜到新生兒娩出時間間隔(rupture of membranes to delivery interval以下簡稱MDI)與與新生兒1hApgar評分明顯呈負相關。為提高新生兒Apgar評分及保證新生兒質量,必須縮短MDI。對頭位剖宮產而言,要縮短MDI,娩出胎頭是關鍵步驟。通常情況下,產科醫(yī)生娩胎頭采用徒手取頭法,而不習慣借助器械取胎頭。在遇到取頭困難時,徒手取頭可能會延長MDI。為縮短MDI,可借助器械輔助。本文回顧性分析徒手取頭時娩頭困難的原因、娩頭困難對新生兒的損害及借助產鉗助娩的優(yōu)點。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因巨大兒、頭盆不稱、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前置胎盤、社會指征、胎兒窘迫等指征行剖宮產術,且均為胎頭高浮取頭困難,借助產鉗助產者152例為觀察對象,隨機抽取相同條件下單純采用徒手取頭法者152例作為對照組。
二、手術方法:選擇腹壁橫切口或直切口,逐層切開腹壁各層,切開子宮下段,破膜,吸凈羊水,查清胎方位,如為枕橫位或枕斜位,術者先用右手將胎頭旋轉為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在右手指引下,左手徐徐將左產鉗上至胎兒左/右側顳部,助手固定住左產鉗,然后在左手指引下,將右產鉗上至胎兒右/左側顳部,注意切勿夾入其他組織。輕輕扣合產鉗,向外向下輕輕牽拉產鉗至胎頭大經線顯露,松鉗,依次取下右產鉗,左產鉗,輕壓宮底,娩出胎頭。
三、統(tǒng)計方法:記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結 果 觀察組MDI為(45±19) s,對照組MDI為(80±26) s,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2組比較新生兒窒息具有高度顯著性差異,P<0.01;對產傷而言,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附表)。

附表 2組產婦術中情況比較(n,%)
討 論 剖宮產術中娩頭困難時破膜至胎兒娩出的時間間隔(MDI)與新生兒1minApgar評分明顯呈負相關,MDI延長,新生兒1minApgar評分明顯下降。原因是剖宮產術中出現娩頭困難,延長胎兒娩出時間,導致胎兒缺氧,延髓呼吸中樞麻痹,對頸段脊髓的原始呼吸中樞的抑制解除引起呼吸運動,造成羊水吸入,可導致新生兒窒息[1]。另外,取胎兒的操作時間延長可壓迫孕婦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從而減少了子宮和胎盤的血流灌注,對子宮胎盤及臍帶血循環(huán)產生不良影響而降低新生兒Apgar評分[2]。因此,減少取頭困難的發(fā)生,避免MDI延長,對保證新生兒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剖宮產產鉗助娩胎頭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如果存在胎頭高浮、巨大兒、麻醉效果欠佳、特別是胎頭高浮取腹壁橫切口時,剖宮產徒手取胎頭往往較為困難,而娩頭困難,將增加MDI,對胎兒造成較大的損傷。我們在剖宮產術中采用剖宮產產鉗助娩胎頭,縮短MDI,提高了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從而保證新生兒質量,達到優(yōu)生優(yōu)育目的[3]。
剖宮產術中從子宮下段切口上鉗,經過的是寬大的切口,寬松的腹腔,均為軟性組織,上鉗,牽拉,出鉗均較容易,不同于陰道內操作,經過的均為骨質,操作較為困難。且剖宮產產鉗輕巧,表面光滑而壁薄,占據面積小,小于手掌所占據面積。正確使用剖宮產產鉗不會增加胎頭橫徑,子宮切口的損傷不會增加,不會發(fā)生新生兒產傷。我們使用剖宮產產鉗助娩的152例剖宮產,無1例發(fā)生子宮切口裂傷及新生兒產傷。剖宮產產鉗還具備了可以旋轉和牽引胎頭的優(yōu)點,故其成功率高,本組術中均一次助娩成功,對胎兒損傷最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在胎頭高浮、巨大兒、麻醉效果差,腹壁橫切口剖宮產術中,應常規(guī)準備剖宮產產鉗。特別是胎頭高浮,麻醉效果差的情況下選擇腹壁橫切口時,更應必備剖宮產產鉗,以避免取頭困難的發(fā)生,縮短MDI,提高新生兒1minApgar評分,降低剖宮產術母嬰損傷,提高產科質量。
[1]凌蘿達,顧美禮.難產[M].第2版.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182,261.
[2]BADER AM,DATTA S,ARTHUR GR,et al.Maternal and fetalcatecholaminesand uterine incision to delivery intervalduring elective cesarean[J].ObstetGynecol,1990,75:600.
[3]朱丹陽.改良剖宮產產鉗的臨床應用[J].現代婦科進展,2002,9 (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