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卓
(河南農業大學 華豫學院 傳媒與藝術學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豐子愷漫畫以一種隨筆速寫的形式塑造形象,由于信奉佛法,豐子愷的畫風也就有雍容恬靜、一團和氣的風度,用葉圣陶的話來說便是:“子愷的畫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給我一種不曾有的樂趣,這種樂趣超越了形似和神似的鑒賞,而達到相與會心的感受。”豐子愷作品中“法味”較濃的,取材角度獨特的,創作時間跨度較長的就是六集《護生畫集》和《繪畫魯迅小說》。1928年,豐子愷與弘一法師商定,繪“護生畫”50幅,由法師配詩寫字,名為《護生畫集》,內容都是勸人愛惜生命,戒除殺機的。藝術要“為人生”,這是魯迅先生一貫的主張。豐子愷進一步闡明魯迅的觀點,就是要“藝術的人生”與“人生的藝術”,這一觀點貫穿他的一生,所以談他的藝術不能不說他的生活,談他的生活不能不說他的藝術,他所體悟到的“法味”,是真真實實的“人生的滋味”。
一方面,他取材于現實生活,卻又不是簡單的生活速寫,而是在速寫的基礎上加工,另一方面,他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敏銳地抓住足以說明問題的形象,給人以想象的余地,他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矛盾現象來感染人,而不是簡單化地解釋生活。他的每一幅畫都注有明確的題目,這些題目不是畫面的單純解釋,而是起到了點題的作用。豐子愷的漫畫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描寫古詩句,第二時期描寫兒童相,第三時期描寫社會相,第四時期描寫自然相,他的畫作取材豐富,每一時期又不能截然分開。這里就簡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他作品的形式美。
豐子愷曾說:“天上的神明與星辰,地上的藝術與兒童,這小燕子似的一群兒女,是在人間與我因緣最深的兒童,他們在我心中占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币舱且驗閮和?,豐子愷方才悟出這樣的美學原則——成年人看事物,時刻不忘事物與他的關系,而兒童看事物,卻是解除了事物與他的關系,基于此,豐子愷的畫才能在濃濃的詩意中閃爍著童稚的大眼睛,鮮活、可愛。豐子愷以率真的童心寫出一幅幅生動的兒童生活畫面,如《瞻瞻底車——腳踏車》(如圖1),這幅漫畫可謂是豐子愷兒童漫畫的經典之作,我們在初中美術課本中都曾學習過它。

圖1
豐子愷是以自己的孩子瞻瞻為題材,用毛筆簡單勾勒出瞻瞻的外形和他拿著當車輪的蒲扇,再附上文字,周圍沒有其他景物,整個畫面形式沒有他常用的方形、圓形、心形等輪廓形把畫面圈起來,運用中國畫筆法,西方畫的構圖,清清朗朗地把兒童的天真、可愛躍然紙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有見過這幅漫畫的人應該都能記住它。他的這幅兒童漫畫在用筆上運用了對比與協調、節奏與韻律的形式美法則,突出表現了線條的疏密變化,以及整體構圖的形式美感,雖然對于主體人物瞻瞻的刻畫只是寥寥數筆,而對瞻瞻的“車輪”蒲扇的刻畫用線較多,正是這種鮮明的對比,能夠很準確地把人物形象凸顯出來,甚至只有四筆畫成的幾根頭發,一筆畫成的圓圓的大腦袋,五官也是由幾筆點成,頭微側一邊,瞻瞻可愛的神態便躍然紙上。整個畫面構圖均衡、沉穩,相對于現代漫畫家描繪的兒童形象來說,豐子愷漫畫中的可愛的兒童形象更加樸實,更貼近生活,且用筆簡練,意義深遠,具有不同一般的詩味?,F代漫畫中的兒童形象讓人看過之后只會引人發笑一番,并無其他可以回味的,而豐子愷筆下的兒童卻讓人感覺他們不僅外表可愛,而且有一顆善良的心,讓人從心底喜歡他們。
豐子愷的兒童漫畫都富有童趣的意味,表現出豐子愷熱愛孩子的天真無邪,描繪兒童、贊美兒童的心境,他的一幅幅生動的兒童畫面,都令人難以忘懷,宛如時光倒流,回到金色的童年時代。
葉圣陶說:“子愷兄的漫畫在技巧上自有他的特色,而最大的特色我以為還在于選擇題材,我曾經用詩家慣說的兩句話評他的漫畫,就是‘出人意外,入人意中’,‘出人意外’是說他漫畫的題材大多是別人沒有畫過的,因而給人一種新鮮的感受,‘入人意中’是說這些題材不論從古人的詩詞中或者從現實生活中取來,幾乎都是大家曾經感受過的,因而使人感到親切?!彼纳盥嬘小顿I粽子》等描繪現實生活的漫畫。

圖2
《買粽子》(如圖2)這幅漫畫是上海生活的片斷的寫真,畫中兩個女孩子在樓上吊下竹籃買粽子,真實地反映了生活,又使人能在煩忙的生活中悠然一笑?!顿I粽子》的構圖形式也運用了對比與協調、節奏與韻律,還有對稱與均衡的藝術形式,雖然描繪的是樓上的情景,卻采用平視的角度,使人感覺就像是在對面的樓上看到一樣,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幅畫面的人物在畫面的正中間,卻沒有呆板的感覺,因為上半部分的窗戶用線較密,下半部分欄桿用線較疏,其中的疏密、橫豎的對比與變化,具有構成的美感,其中的人物一大一小,一高一低,著旗袍的兩個女孩子衣服黑白,疏密都有細微的對比變化。豐子愷用極簡單的橫豎線條表現場景,人物也只是簡單勾勒,卻極富有表情變化,使人們感受到她們的內心活動,仿佛身臨其境。他的畫像一篇篇隨筆散文一樣,光是看畫面,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優美文筆。豐子愷懷著一顆誠摯的心熱愛生活,覺得生活處處都是藝術。他善于觀察生活,描繪生活,用他那顆善良的佛心向我們訴說著一個個動聽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我們平時易見的,但我們都未曾留意過,經過他的描畫就成了一幅幅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
豐子愷自小就喜歡詩詞,亦擅長做舊體詩詞、詩話。詞話是他的隨身伴侶,特別愛讀清代袁枚的《隨園詩話》,他往往喜歡古詩詞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這些詩句觸動了他久已在心中孕育的畫面,即他對日常生活的所感所想,不由自主地要拿筆畫出來,他的古詩新畫是表達讀古詩詞的個人感受,而非表現古詩詞本身,所以完全是現代人的表達方式,或者說是借助于古代詩詞表現現代生活。

圖3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如圖3)是這類作品中的成功作之一,畫面是那樣的靜謐,靜靜的夜空,靜靜的空氣,靜靜的走廊,似乎沒有一點聲音,卻能使人感受到片刻之前的談笑聲,是一幅很有意境的作品。這幅作品也具有對比與協調、節奏與韻律的形式美感,線條的粗細對比、橫豎對比,線與面的對比,最特別的是光與影的黑白對比,使整個畫面統一而有變化,線條的不同運用使畫面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卷起的草簾和房頂的柱子橫向排列,在畫面的上部占一小部分,下面的欄桿、桌子,用豎線構圖,粗線與細線對比,白色桌面與黑色茶壺、茶杯對比,很有韻律感;傾斜的柱子打破了上下兩個橫向構圖,柱子上的幾條線又增加了幾分活潑感;一彎月牙兒又增加了幾分靜謐和茶壺茶杯相互對映,仿佛是在客人走后,它們之間在悄悄對話;右邊的題字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不僅點題,而且填補了右邊的空白,使整個畫面完整統一。雖然只是生活中的普通茶館的一角,甚至在白天熱鬧的人群中,它曾是臟亂、不引人注目的一個小角落,然而當它出現于豐子愷的畫面中時,它的美被發現了,被詮釋了,讓人置身于詩一般的意境中。
他的這些作品都可謂“古詩今譯”,用古詩詞表達現代人的生活,表達出“無聲勝有聲”的意境,這類作品,不能說它有多么積極的社會意義,但在那樣的時代環境中出現還是給人以健康的美感享受的,更何況“古詩新畫”本身就是一種獨創性的勞動。
豐子愷漫畫的題材豐富多彩,畫風基本不變,不論是何種題材,都有畫家濃厚的個人氣質的流露,極平實中透著力的美。力不在于題材的宏大,造境的古怪奇特,而在于他內在精神的自由,與萬事萬物毫無隔閡,信手拈來,無不成畫,我們今天讀他畫,不禁又回味起他在“小楊柳尾”時那一張張“小眼睛似的”畫作,這些畫作以它們雋永的韻味,打動一代代兒童漸入成年至暮年的讀者的心靈。
朱光潛說:“一個人須先是一個藝術家,才能創造真正的藝術,子愷從頂到踵是一個藝術家,他的胸襟、他的言動笑貌全都是藝術的,……他的畫極家常,造境著筆卻不求奇特古怪,卻于平實中寓深永致。他的畫就像他的人。”
豐子愷在文學、藝術、教育各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藝術創造是我國20世紀精神文化領域的寶貴財富,其中繪畫創作成就尤為突出,影響也最大,他的作品從形式到內容滋養和哺育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而在漫畫方面,則是風格獨具的一代宗師。我國當代著名的漫畫家,如張樂平、葉淺予、華君武、米谷、廖冰兄等,都深受他的影響,豐子愷藝術創造的意義是深遠的,他的畫風、畫作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
[1]豐子愷.藝術修養基礎.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10,(1):113-138.
[2]小蟬.中國名畫家全集·豐子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1).
[3]豐一吟.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1,(1):27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