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俊
高校畢竟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經過它孕育出的大學生,應該是一批有德有才的民族的希望之星.縱觀當代大學及大學生的狀況,真真是令人擔憂,特別是大學生的道德水平,毫不客氣的說,已經滑坡到一個令全社會應該警醒的程度了.本文企圖從大學生道德現狀入手,找出一些針鋒相對的對策,以求對改變這種狀況作出些微的努力。
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特別是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經濟強調物質利益,追求最大的利潤,極易滋生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這些不但給國家造成重大的損失,還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生嚴重影響,并且給德育工作帶來了難度。這是最突出的現狀。
教師職業水準下降,德育實效整體低下。有的“兩課”老師知識貧乏、能力不強,習慣于用過去的思維方式來開展當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他們對學生的個性缺乏認識與理解,不會做耐心細致的工作,不善于啟發引導,也不善于與學生平等交流。他們沒有把德育工作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人對人、心對心、情對情的雙向交往過程,對學生關心不夠,強迫學生絕對服從或姑息遷就;有些老師敬業精神下降,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上,不能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這些都有悖于教師的職業水準和道德行為規范,嚴重損害了教師的形象,對學生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今天的社會是開放的、信息發達的。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迅猛發展,信息來源、傳播渠道和內容都多樣化了。高校德育教育者在學生信息接收中的權威地位已被打破,教育的開放性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計算機互聯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我們無法事先濾除這些網上的精神垃圾,因此它們可以暢行無阻地到達學生的計算機屏幕,以致直接毒害青年學生的思想。這是政府應該及早引起警覺的問題。
加強高校德育建設,重點是加強高校青年輔導員建設。在新的形勢下,青年輔導員應結合自身特點,揚長避短地做好高校學生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固有的特征,不僅要靠教育者循循善誘地教導,啟迪學生的心靈,更要靠輔導員以自身素質與形象來感染和影響學生,起到表率與典范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強化學習意識,提升輔導員的素質水準;要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各高校還要從生活上關心年輕的輔導員們。
網絡已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之后的第四大媒體,是傳播思想文化的新載體和開展輿論斗爭的新陣地。高校德育網站應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其具有可讀性、服務性,并積極嘗試網絡教育功能和服務功能的綜合配套。通過有效、快捷的服務增進學生對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內容的認同,并積極引導廣大同學不斷點擊德育網站的熱情和興趣,把主旋律唱到網絡上來,使德育網站通過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搞好大學生第二課堂建設。采取各種可使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如開展文體活動、舉辦文化藝術節、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素質聯賽、開設人文社會科學選修課、舉辦百場學術報告等,鞏固和擴大第二課堂活動的成果,讓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諧的人際環境,激勵大學生奮發向上。盡可能地幫助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難題,解除學生的思想包袱,引導學生思想道德的健康發展。
傳統的高校德育模式與日新月異的現實社會脫節,內容陳舊呆板,手段單一落后,脫離了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大學生知行分離,平時所見所聞與課堂上教師所講相差較遠,不重視學生的自我體驗和情感調動,能打動大學生的地方比較少。因此應積極采取措施,推進德育內容、觀念、方法的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
高校的每一個教師就是一面鏡子,一桿旗幟,他們的一舉一動在學生中都產生很大的影響和作用.因此,教師要真正的為人師表,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和良好情操來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決不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否則,一切的教育心血都被擊得粉碎,付之東流。
總之,學校的教育工作要始終把德育放在首位,而德育不能僅靠說理教育,還要營造育人的優良環境和濃厚氛圍。學校的全部工作就是要營造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凈化靈魂,升華人格,完善自己。德育工作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個實際既是社會實際,又是學生實際。只有認識到新形勢下德育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舉措,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實效。領導重視全體教師努力并作出表率,在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德育教育方法,相信我們的高校將真正成為育德塑人的陣地,我對此抱樂觀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