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左潔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藝術設計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改變著人們對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認識。同時,隨著設計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也日漸增長。
我國現行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主要由專業美術院校、綜合性大學、師范大學以及工科院校的有關藝術設計院系構成,他們在培養較高層次的、具有良好藝術素質和文化底蘊、掌握扎實的設計理論知識及設計技能的專門人才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所培養的人才大多成為專業院校的設計學科老師、企業的主管設計師、總設計師等高級專業人才,對于推動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設計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發揮著極其重要和積極的作用。然而,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特別是通過對專業設計公司、企業設計部門、生產第一線的深入調查,以及綜合各行各業反饋的信息表明,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僅有上述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企業與市場還急切需要大量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既掌握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創意設計能力;既熟悉具體崗位技能操作,又懂得崗位群管理的應用型專業設計人才。而這一需求恰恰是與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的。因此,培養這類人才的任務自然的落在了從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藝術設計教育(以下簡稱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的肩上。從宏觀的角度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和組成部分,必定有其自身特色與教育分工。它的使命應主要體現在服務于地方或區域經濟建設上,著重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與管理人才。而這類人才所需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及素質,應與當地的行業、產業、職業、技術以及企業的具體崗位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強的適應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應用型設計人才和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體現鮮明的“市場觀”,需要我們針對市場、圍繞市場來做文章,并將這種辦學理念具體落實于專業的設置、教學設計、課程體系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乃至質量評價體系的確立等方方面面。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出現偏差。
第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來設置專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教育分工既然主要體現在服務于地方或區域的經濟建設上,面向當地和區域經濟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來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與管理人才。那么在專業設置的問題上,顯然不能照搬普通大學依據學科體系來設置專業的做法,而應該具有明確的行業、職業以及崗位的針對性。通俗一點說就是:市場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當然,專業的設置,必須建立在大量、深入的市場調查、行業、企業調查以及反復論證的基礎之上。既要重視傳統產業,更要把目光集中于新興產業;既要關注目前較為成熟、發達的行業,更不能忽視可持續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而在具體的專業設置上,既可考慮專業的涵蓋面,如環藝設計、工業設計、廣告設計;亦可突出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特點,如服裝設計與工藝,首飾設計與工藝;還可針對本地區較為發達,可持續發展潛力較大、人才需求較大的行業,設置更有針對性的專業,如:家具設計與工藝、展示設計、鐘表設計與工藝、玩具設計與工藝、禮品設計與工藝等。
第二,確保教學設計與課程設置的針對性。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的是服務于第一線的應用型設計人才,學生必須具備在相應的職業崗位從事職業活動的知識技能。因而,職業崗位的技術和規范要求,則應成為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設計與課程設置的重要參照。以家具設計與工藝專業為例,通過調查與綜合分析歸納出家具生產企業的設計師這個職業的崗位素質與能力要求是:除了必須具備大學生應有的綜合文化素質之外,還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與造型能力;應掌握家具設計原理、設計方法和程序,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并運用專業軟件進行家具設計;必須了解與掌握家具制作機械設備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操作技術以及制作材料的種類、性能與工藝技術;熟悉從創意設計到產品實現的整個工藝流程;了解家具企業的生產管理機制,了解市場,掌握市場營銷的規律與策略,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營銷能力等等。概括一點講,即家具設計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工藝技術及市場營銷與管理能力。當然,在具體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也應該遵循同樣的宗旨來安排課程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應用性與針對性。
第三,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基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宗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市場與企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以及藝術設計自身的專業特點等多方面因素,決定了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必須構建一整套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實踐能力強、動手能力強的新型設計人才。所謂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主要包括:實際操作能力,在職業崗位上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將設計圖紙轉化為實際產品的能力。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僅僅只能畫幾張設計效果圖,仍然只能“紙上談兵”,則與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相去甚遠。因此,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突出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特色,確保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環。
第四,建設能夠充分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對于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要使學生能“真刀真槍”般地投入到實際訓練中,體會生產實際的現場氣氛,就必須擁有能夠“真刀真槍”進行實踐教學的場所,這便是通常所指的校內實訓室與校外實訓基地,也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課堂”。
校內實訓室的建設,應建立在對相關行業、企業的深入調查、包括對設備技術要求、企業環境、工藝流程、操作規范等一系列第一手資料的了解與掌握的基礎之上,并結合實踐教學的要求,再作全面規劃設計與實施建設。為了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多參與社會生產實踐、設計實踐的機會,還應在相關行業中挑選一批知名企業作為各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所體會到的“真實感”,所得到的鍛煉,肯定是在校內實訓室無法獲得的。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所培養的專業設計人才是以“動手能力強”、“針對性、適應性強”為主要特征的。然而,設計畢竟還是一種智力勞動,應用型設計人才應是以掌握理論技術為主,應用智力技能完成設計工作任務的。同時,既然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下培養的專門人才,這類人才應該帶有鮮明的職業化特點。他們除必須具備良好的設計能力、設計技能之外,還須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和職業操守,包括敬業、愛崗、誠信、守紀,善于溝通,長于協作,富有創新精神以及高尚的審美情操和對市場、時尚潮流敏銳的感悟能力等等。這些均應成為從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工作的同仁們在實施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和不斷探索、實踐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