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高俊杰
中國平面設計要想融入國際現代平面設計大舞臺,更好地與各國設計界進行交流、溝通,就必須在加快熟悉國際通用的設計語言的同時,深度挖掘中國的傳統圖案元素,并對兩者進行有益的結合和補充。
中國的傳統圖案蘊涵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習俗和審美心理。中國的傳統圖案在歷代的產生、發展直完善過程中,形成了古風古韻、古色古香的內在特點,已在世界文化領域中獨樹一幟。現代標志設計呈現“傳統文化與地域化”的特征。中國傳統圖案是中華民族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征和表現。中國傳統圖案積蓄著種種豐沛的可以借鑒的設計元素,是現代設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重新審視現代標志設計,從對中國傳統圖案的美學、變化手法分析并創新理解,從而得出有效的將中國傳統圖案應用于現代標志設計的方法。
中國傳統圖案的形式美法則與當今我們歸納研究和運用的形式美構成法則原理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傳統圖案的美學規則在統一中強調變化,又在變化中追求統一。變化即可理解為“對比”,是強調圖案視覺要素的對比、差異性和多樣性,變化手法的運用能使主題更加鮮明,視覺效果更加活躍。統一性可以理解為紋樣造型、色彩、構圖、和技法表達等各視覺元素風格的調和性。
傳統紋樣中,以首尾相接的龍鳳紋樣來說。其形態上有虛實、輕重的對比,色彩上也在趨向于統一的色調中追求局部色彩的差異性。再如回形紋樣,則是在凹凸形式上體現了對比的形式美法則,而連綿延展的組成態勢則是體現統一法則的最好詮釋。相對應地此類手法的合理運用即可為現代標志設計增添形式美感的新意。
中國傳統圖案的美學規則追求對稱與均衡。對稱即均齊,是同形同量的組合,是各元素在形狀、色彩、肌理、質量、面積和位置等方面絕對的平衡相等。均衡即平衡,是同量而不同形的構成組合,是指形體在不同位置上量點與力點在視覺心理上的平衡,是內在的統一美,是兩個不均等的元素通過選擇一個相應的支持點而達到相對穩定的平衡效果。如傳統圖案中圓形瓦當上刻畫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即為均衡式平衡。旨在尋求視覺和心理感受上的均衡,陰陽相合,不偏不倚,是為一種和諧之美的體現。半圓形瓦當采用的是對稱式平衡,這種平衡是完全對仗、形態一致的,視覺感受上有整齊、平靜安定的美感,使人達到審美的愉悅。現代標志設計中,此兩種平衡形式法則已被廣泛的借鑒與運用。
中國傳統圖案的美學規則追求節奏與韻律。條理與反復構成了圖案的節奏韻律,若條理、重復的形式表達不同,其節奏與韻律所烘托的氛圍也不盡相同。原始社會古樸神秘的彩陶器皿、厚重威嚴的商周青銅器、流暢飄逸的漢代漆器上的二方連續紋樣裝飾造詣已具備了極高的藝術成就;而這些將節奏與韻律感合理運用的傳統圖案也正是我們現代平面設計者們應細心研磨借鑒的成功范本。
中國傳統圖案的美學規則追求條理與重復。在傳統圖案造型中那些如點、線、面秩序排列的構成規律、色彩中呈現出的冷暖、明暗、濃淡變化等畫面現象都是條理與重復在圖案構成形式上所表現出的特點。反復是指相同、相似的傳統形象或單元以某種形式有規律的重復排列,給人以單純、整齊的美感。經條理和反復原則的組織,可使不統一、不協調的形、色得到渾然一體融合的效果。
中國傳統圖案藝術變化手法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手法主要有化繁為簡、夸張變形、重構組合、寓意象征等幾類手法,下面分別述之。
化繁為簡的手法。用提煉、概括歸納的手法將自然界和生活中紛繁復雜的自然形象進行藝術加工,使紋樣形象特征突出、表達精煉,呈現出高度概括又可以反映物象生理特征的造型。
夸張變形的手法。將紋樣形象中反映對象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用夸張變形的手法進行藝術描繪,以形成符合圖案裝飾特點和大眾審美趨向的紋樣。
重構組合的手法。把不同生長規律、不同季節的紋樣形象組合在一起,目的在于綜合各物象其優美的特征并將其架構在一起,從而進一步豐富圖案造型語言和藝術想象力。
如傳統圖案中花中套花、葉中套花、花中套葉等形象的紋樣表達;再如寶相花的圖案形象即集眾花之長的優勢特點以完美的姿態訴說著美與組合創意的力量。
寓意象征的手法。象征:根據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態形狀、色彩、功用等自然屬性表現某一特定的思想內容,如石榴果內多子,象征多子;牡丹花大色艷,象征富貴等。寓意:用某些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神話傳說,文學典故等題材來寄寓特定的思想內容。例如《漢武內傳》記載東方朔偷食王母仙桃而長生不死的神話,故以桃子象征長壽。傳統紋樣一大特點則是形生“意象”,在形象塑造上,有時求神似或寄托某種情感和愿望。如“牡丹富貴”、“福祿壽喜”、“翹盼福音”、“連理枝”、“松鶴延年”等傳統吉祥紋樣即是寓意象征手法含蓄運用的證明。
人們喜歡這些意蘊深刻飽滿的美好隱喻,這和中華文化里含蓄不張揚的特點是密切關聯的。現代標志設計就可以運用這些中國傳統圖案的形式美原則和圖案藝術變化手法、規律去經營和拓展,創建富于內涵,符合時代特征的現代符號。
在標志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是將本土文化自我延續,同時對樹立我國的國際形象也具有積極的意義。2008北京奧運會的標志。從申辦會徽,到正式的奧運會徽,都充分展示了中國的特色,受到全世界的一致稱贊。申辦會徽由奧運五環色構成,形似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的“中國結”,又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中國結”象征著吉祥如意,也體現了每一個中國人大家心心相連、團結一致的精神;整個圖案如行云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象征世界人民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的深刻涵義。正式的標志更為出色,這個標志名為“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它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傳達和代表了三層含義:一是以中國傳統文化漢字印章作為標識主體圖案表現形式,選用中國傳統顏色———紅色作為主題圖案基準色,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代表著民族與國家,代表著喜慶與祥和。二是作品主體部分又似“京”字,又似舞動的“人”張開雙臂,充分反映了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中國。三是作品中巧妙地幻化成向前奔跑、迎接勝利的人形,充分體現了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宗旨,強調了以運動員為主體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滿動感與活力。
中國傳統圖案在現代標志設計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其他設計專業如廣告設計、海報招貼、室內設計等等多個方面,設計的理念都離不開中國傳統圖案的啟發。只有深刻發掘探究傳統紋樣元素的內質,才能更恰當地繼承和創新經典。深刻發掘和總結傳統圖案中的形式美、色彩美和圖案藝術變化手法且妥善運用到現代標志設計中,就能開拓出更廣域的創意思路,以進一步推動現代標志設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