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陳利軍
音樂的調節功能和益智功能
藎陳利軍
音樂可以影響人的生理,還可以通過人的生理影響人的心理,這就是音樂的調節功能。音樂還可以提高人的肢體協調能力。同時,音樂欣賞還是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于一體的思維方式。因此,音樂對人的智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第一,音樂的調節功能。音樂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具有神奇的調節作用。當人高興時,聽熱烈歡快的音樂可以加劇興奮之情;當人在痛苦時,傷感的音樂又可以加深痛苦之感。反之,當人緊張時,舒緩的音樂可以使之情緒平靜;當人情緒平靜時,熱烈而具號召性的音樂則可以使之振奮。音樂的這種對情緒的催化和抑制現象就是音樂的調節功能。
人類的祖先很早就發現了音樂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并對此加以利用。例如人們在勞動時為了調動情緒、協調用力、緩解疲勞而唱起勞動號子。巫則利用音樂調節功能的神秘性和神奇功效來神化自己,愚弄民眾。在古代戰爭中,人們通過擊鼓吹號來鼓舞斗志,助威壯膽。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對音樂調節功能的應用更為普遍。如現在所有汽車中都裝有音響系統,目的是利用音樂調節駕駛員開車時的緊張情緒,減緩疲勞。日本為了防止司機瞌睡造成車禍,修建了一條會唱歌的公路。他們在公路上安裝了許多電子觸點,當汽車連續壓過時就會放出完整的樂曲?,F在所有商家都利用音樂吸引招攬顧客。酒吧、茶社利用優美、輕柔、舒緩的音樂留住顧客;快餐店則利用快節奏的音樂加快食客的食速以增加客流量;婚慶時通過歡快的音樂增加喜慶氣氛;在葬禮上利用沉痛的音樂表達哀思;國事活動中演奏莊嚴的音樂以示國威。
音樂的調節作用不僅可以通過人的生理作用于人的心理,還可以通過人的心理反作用于人的生理。CCTV2《第一時間》曾報道:英國一個叫特里的男孩被車撞后昏迷不醒,醫院用盡了各種現代醫治手段也無法喚醒他。后來其母親想起特里最喜歡搖滾樂,于是就找來特里最喜愛的歌手的唱片在昏迷的特里耳邊大聲播放。誰知播放了不到一個小時,昏迷了五天的特里竟然神奇地醒來,且手腳均能活動。還有2006年2月18日CCTV2《馬斌讀報》報道:英國一家醫院將豎琴和琴師一起請進了病房,為病人演奏音樂以減輕他們的病痛。現在許多醫院都在孕婦分娩時播放輕音樂以減輕產婦分娩時的痛苦。音樂還被用來作為精神病患者治療的輔助手段。
音樂的調節功能還被應用到動物身上,如今“對牛彈琴”可以提高奶牛的產奶量;給母雞聽優美的音樂可以提高母雞的產蛋率。澳大利亞一個叫沃克的牧羊人經常給他的羊聽意大利歌劇,結果他的羊生長的羊毛不僅產量高,且又細又長,為世界之最,使其成為世界各大服裝公司爭相訂購的對象。
另外音樂的調節功能對植物也具有神奇的作用。實驗證明,在蔬菜大棚中放輕音樂不僅可以促進蔬菜的生長,提高產量,還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
音樂為什么會對人、動物、植物產生神奇的調節作用呢?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生物的控制機制有兩種:一是神經控制機制;二是化學控制機制。而音樂的振動對這兩種控制機制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音樂的運動是通過音的高與低、長與短、快與慢、強與弱、音色的變化、協和與不協和、節律的規則與不規則等諸多因素有機組織而成的,而任何生物的生長也都有它自身的運動節律,當音樂的運動節律與某種生物的運動節律相吻合時就會起到促進作用;反之就會起到抑制作用。
首先,動物和人自身都是一個不停的運動體,動物和人自身的運動都是規則的,如心跳、脈搏、呼吸、行走等。因此,動物和人本能的各種生理感官自然喜好接受規則運動的事物,排斥不規則運動的事物。音樂的音響中充滿著規則與不規則的運動,如樂音的振頻是規則的,而噪音的振頻則是不規則的;協和和弦的共振是規則的,不協和和弦的共振是不規則的;節拍的恒定運動是規則的,節奏的運動則是不斷變化的。音樂正是通過這些規則與不規則的音響運動作用于動物和人的生理感官,并影響和調節他們自身的本能反應。
其二,音樂可以通過神經控制系統和化學控制系統對動物和人的生理機制產生作用。達爾文曾經在《人類和動物的表情》這本著作中指出,動物也具有一種原始的情緒活動,它也能對某種刺激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音樂對于動物所產生的這些功能,也是由于音樂中的情緒類型滿足了動物某種生物需要的結果。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情緒不僅僅與神經系統有密切的關系,而且與內分泌腺的變化有密切關系。情緒反應不光是一種神經調節,而且也包括化學調節在內。它不光表現在神經系統的變化上,也表現在內分泌腺的一系列變化上,比如在激動、緊張的情緒狀態中,腎上腺素分泌的增加導致血糖、消化液和其他腺體一系列的變化反映。
其三,人是高智能動物,它不僅具有動物的原始生理反應,它還具有更高級的情感和心理活動。音樂通過自身的結構和組織形態作用于人的神經系統并通過神經控制系統引起機體的反應,同時它還通過中樞神經作用于內分泌腺,并通過激素變化影響各器官的活動。更為重要的是音樂不僅能作用于人的生理機制,它還能通過人的生理本能反應作用于人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對生理感受的反應又具有放大和深化的作用,從而影響人的知覺、情感、聯想、思維等一系列高級心理活動?,F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音樂不僅僅能引起聽覺神經中樞的興奮,他還能引起大腦多個區域和多個神經元的興奮,有些神經元的興奮度和興奮時間甚至超過了聽覺元。這說明音樂不僅能刺激人的聽覺神經,還能通過各神經中樞間的聯系,引起其他神經中樞的活動。也就是說,音樂可以通過作用于聽覺進而引起其它各種心理活動。因此,音樂對人的心里也具有調節作用。
音樂對動物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生理機制方面,而對人的調節作用則體現在生理機制和心理活動兩個方面。
我們再看音樂對植物的生長是如何調節的。
植物只有化學控制機制,沒有神經控制系統,因此音樂對植物的調節作用是通過音樂振動的頻率、節奏、速度、強度、協和度等因素作用于植物的化學控制機制,進而對植物的生長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抑制作用的。
其實音樂不僅對有機物體具有調節作用,它對無機物體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意大利一葡萄莊園所生產的葡萄酒遠近聞名,其獨特的口味不僅來自于其葡萄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釀造工藝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在葡萄酒窖藏過程中,定期給它們播放莫扎特的交響曲。也許正是莫扎特的交響曲影響了其葡萄酒中有機物質的化學反應,同時改變了葡萄酒的某些分子排列,從而產生了獨特的口味。
如今,音樂的調節功能已被應用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但人們對音樂調節功能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充分利用音樂的調節功能,不僅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積極的作用,還對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第二,音樂的益智功能。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將鋼琴、手風琴、小提琴、古箏、琵琶、二胡等各種樂器買回家中,并不惜花重金請老師教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這其中絕大多數家長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音樂家,他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學習音樂豐富修養,提高智力。
音樂的確可以促進人的智力發展,因為從事音樂活動,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反應力、記憶力、判斷力和大腦與各感官及肢體的協調配合能力,同時音樂欣賞還是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于一體的思維方式。說音樂能促進人的智力發展,首先是音樂比其它任何藝術品種都更善于開發人的想象力。這是因為音樂是聲音藝術,它必須經過一個由聽覺轉化為“視覺”的過程。音樂形象的獲得是通過感知音響的運動形態,聯想出某種客觀事物而產生的意象視覺畫面。由于音樂語言是抽象的、無固定概念的,因此,同樣的音樂可以解讀出多種不同的形象,這就給人以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從而增強了人的形象思維能力。而人們在感知音樂形象時,并非是隨意的亂想,他必須是根據音樂的運動形態與自己熟悉的某種客觀現象產生一定的合理聯系。當人們欣賞較為復雜的音樂作品時,還必須搞清楚多個音樂形象之間的聯系,并根據它們的發展變化推敲出合理的邏輯關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這樣看來,音樂既能增強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又能增強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必然能提高人的智力。
其次,無論是欣賞音樂或是演奏音樂,都必須通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感受或表現音樂的每一細小變化。如果視譜的話,還需要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讀譜。久而久之必然能提高人的注意力。
其三,音樂還能提高人的記憶力。由于音樂是時間性藝術,因此人們在欣賞音樂時需要記住每一個轉瞬即逝的音響才能獲得完整的音樂形象。研究證明經常聽音樂能激活大腦中的記憶神經元,從而增強記憶能力。人們總是對兒時唱過的歌曲記憶深刻,甚至到老都能隨口唱出。這是因為聽覺記憶往往比視覺記憶更牢固。人們往往對在不經意狀態下聽到的東西記憶深刻,而總是對通過閱讀刻意要記憶的東西感到困難。例如,我們總是對從說書先生那里聽來的《三國故事》比我們從書本上讀來《三國故事》記憶得更清晰。那么為什么聽覺記憶要比視覺記憶更深呢?這是因為視覺記憶通常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必然造成大腦記憶神經的緊張狀態,這大大局限了大腦記憶神經的活動面和興奮度,影響了記憶力。然而,聽覺記憶往往使大腦記憶神經處在一種既輕松又活躍地隱性積極狀態,其大腦記憶神經的開動面和活躍度都大大超過視覺記憶狀態,自然記憶力更強。這也正是音樂為什么能夠開發人的記憶能力的原因所在?,F在很多學校在英語教學中廣泛利用音樂的這種特性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記憶力。
其四,音樂還能提高人的反應力和協調能力。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必然對音樂中音高、節奏、強弱、音色、和聲等變化作出迅速地反應,久而久之就會使人的反應能力變得更為敏捷。特別是當你在表演音樂時,你必須通過視覺將樂譜反映到大腦,再通過大腦的行動中樞將指令傳導給手、口演奏演唱出來,這就需要有敏捷地反應力和高度地協調配合能力。既然音樂能提高人的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注意力、記憶力、反應力和各感官與肢體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更這些智力因素,那人的綜合智力自然會得到增強。
現在最前沿的人腦神經科學研究也已經證明,音樂對人腦的功能的發揮有著積極的作用。研究證明人腦的多個區域參與了對音樂信息的加工,在音樂認知加工上,大腦左側負責時間序列、節奏辨別等結構加工,右側負責音高、旋律及和聲感知等整體印象的加工,及左側負責局部加工而右側負責整體加工。音樂情緒加工上,邊緣系統結構發揮主要作用,前額皮層兩側分別負責正性和負性情緒加工,前扣帶回、杏仁核和海馬等也具有音樂情緒的評價與調節功能。音樂的各個成分經過各腦區的加工后,也必然要與其它腦區發生一定的聯系。一段音樂刺激經過聽覺中樞的加工傳遞到達大腦后,激發了相關的腦區功能,在經過腦區之間神經突觸的相互連接及兩半球之間的胼胝體的作用,就能更好地加工和識別整個音樂成分及結構。特別是在早期智力開發方面,音樂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實驗證明兩個月的嬰兒會轉向愉悅的聲音而遠離不協和的聲音。音樂學習可以調節大腦,增加大腦個體細胞的激活數目和腦細胞的應答。
音樂具有審美、調節和益智三大功能,審美功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其他功能都要通過審美功能來發揮作用。審美能力越強,其他功能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越顯著。音樂正是通過這三大功能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陳利軍,安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