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已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它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大力推行多媒體的同時,應充分認識到它在整個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傳統教學領域中的輔助教學更加具體和完善,它在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更顯示出了它在輔助教學上的優越性。
傳統的《機械基礎》課堂教學,就是教師用語言文字、掛圖和模型等向學生傳導信息,面授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十分可行,但是卻有很多不足之處,如不抽象,不直觀,特別是對于抽象的事物難以表述等。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正好彌補了這些不足,它可以創設問題情景,使原來抽象乏味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因此,傳統教學方式與觀代多媒體技術相結合是目前最好的學習方式。
我們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經堂會遇到很多重點、難點,在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即使花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現在有了多媒體技術,課堂上遇到抽象乏味、難以理解的問題,就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或教學片通過多媒體投影,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或影像演示出來,便于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并加深印象。
比如在“機器的組成”一節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將單缸柴油機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以上各名詞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機械基礎》課知識面廣,信息量較大,各章節之間相互獨立,并且概念定理較多。多媒體技術能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反映客觀事物,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平面連桿機構”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鉸鏈四桿機構類型判別的動畫演示,另外,在鉸鏈四桿機構的應用特點中,可將一些應用實例展示出來,讓學生辨別是哪種四桿機構的應用,這樣一來就會有效地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機械基礎》教學有許多實驗,有些實驗還比較復雜。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在學生實驗前,老師要反復講解、強調實驗時的操作規程、注意事項等,并且還要反復示范操作要領,特別是學生人數較多的班級,老師的講解、示范的時間幾乎要占用三分之一以上的課時。由于第一次接觸這些實驗,不少同學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這時,如果引入多媒體技術,這個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比如,在液壓系統壓力的形成實驗,各種負載下液壓系統中的壓力如何形成,都有一定的難度,并且有規范操作規程。為了讓學生對整個實驗的操作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對這個實驗的實驗步驟、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制作成分段的帶有目錄形式的VCD教學片給學生觀看。從而大大方便了同學們對實驗步驟的了解和操作規程的掌握,使他們實驗起來從容自如,得心應手。
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的緊密結合,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如何做到既順利開展,又優質高效。還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研究,去探索。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必須事先搞好教學設計;建立一個能夠方便實現資源共享的教學平臺;制作出既符合教學規律又能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課件。
制作課件時,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圍繞這個目標去選擇針對性強、能夠解決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的課件素材。制作時,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多少與編排要得當、文字的顏色與背景的顏色要協調,動畫要準確、科學地模擬客觀事實,聲音和音響的運用要合理,活動圖像的運用要適宜真實地表達教學內容。這樣才會制作出既符合教學原則又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技術對傳統教學的確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它的輔助教學地位,它目前還不能完全代替或取代現有的傳統教學形式,我們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要從傳統教學中的難點入手,對于傳統教學中難以表述、抽象難懂的課程,有針對性的去使用多媒體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樣,才值得我們去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對于容易理解、表達簡單的問題,如果再用多媒體去進行輔助教學,顯然并沒有提高教學效率,那簡直就是畫蛇添足。利用多媒體教學,雖然能夠優化課堂教學,但是對那些實踐性的、操作技能較強的實驗實習,是不能替代的,只能起到指導實踐的功能。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只是直觀地了解了操作的步驟和要領,但并沒有掌握實際的操作技能,如果不去親手操作,只能是過眼云煙,無法掌握實際技能,也就沒有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可見,只有把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完美的整合起來,把理性的知識與感性的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過硬的操作技能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