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紅
從女性的角度看家庭暴力的防治
■曾世紅
家庭暴力嚴重影響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防治家庭暴力,但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家庭暴力中,女性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文章主要以受侵害的女性為視角,分析了我國家庭暴力問題的現狀及現有的應對措施,重點從家庭權力結構和法治原因兩方面分析了家庭暴力的原因,從預防、懲治、救濟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有效防治家庭暴力。
早在1995年的世界第4次婦女大會上,家庭暴力便被列為全球12項重點問題之一。近年來,我國的家庭暴力屢見不鮮,日益成為一個突出的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而女性成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全國婦聯2004年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成是男性。有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文章主要以受侵害的女性為視角,試著探究我國家庭暴力問題的現狀及現有的應對措施,分析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并借鑒國內外的經驗,尋求一些有效的解決途徑。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通過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條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
由此可見,我國法律對家庭暴力的定義是比較嚴格的,限制在家庭成員之間,主要針對的是身體暴力行為,強調造成一定傷害后果。而且,該定義也是比較籠統的,在國際上普遍被認為是家庭暴力形式的性暴力、精神暴力、經濟控制等沒有被明確提出來,這造成了實際斷案中對家庭暴力的認定有爭議。筆者認為,家庭暴力的內涵可適當擴大,將性暴力、精神暴力、經濟控制包括其中,國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設立反家庭暴力網,如2005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增加第46條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國家采取措施,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門以及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團體,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為受害婦女提供救助。”又如2007年開始公安部擬將家庭暴力案件單列查辦。各地則作了更為具體的努力,截至2004年底,全國共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條例、意見或辦法。
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諸如男尊女卑的歷史根源,個人文化水平較低、心理不健康等。而筆者認為經濟因素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從古至今,女性的附庸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經濟不獨立而造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在家庭中也行得通。現在很多家庭中男性仍是經濟支柱,女性經濟不獨立,依附于男性,男性為一家之主,容易有一種優越感,認為自己在人格上高于女性,可以隨意支配女性。另一種情況是“妻管嚴”家庭的逆反。隨著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人格意識逐漸加強,到現在男女平等的社會,有的家庭中便是妻子比丈夫強勢,要么是經濟上強過丈夫,要么是脾氣比較兇悍,當達到一種不正常的程度時,丈夫長期處于一種壓抑之中,不能正確解決,便容易將這種抑郁轉化為對妻子的暴力,尋求發泄和扭曲的自尊。
要有效防治家庭暴力,我們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統一的機制。借鑒國外的經驗以及國內各地方的嘗試,我們可以從如下方面具體著手,逐步遏制家庭暴力。
1.完善前置的預防措施。家庭暴力總是伴隨著傷害,發生之后就算懲治再嚴厲,有些傷害也無法彌補。所以,事前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增加對家庭暴力的規定,讓其更具體,更有操作性。其次,要加強對全社會的宣傳和教育的力度和廣度,讓人們正確認識家庭暴力的錯誤性和危害性,形成全社會抵制家庭暴力的氛圍。
2.加強對施暴者的懲處。在懲處時,要區分一般家庭暴力行為和家庭暴力犯罪、偶然的家庭暴力和持續的頻繁的家庭暴力,采取不同的懲罰方式。對于較輕的或偶發的家庭暴力,按其情況可給予教育或判處一定時數的社會服務令。可主要安排到敬老院、孤兒院等,在此過程中也可讓施暴者感受人和人之間的關愛,增強責任感。對于嚴重的家庭暴力犯罪,則應當參照傷害罪、虐待罪等嚴格處以刑罰,并可借鑒英美法系國家的經驗以及國內部分省市的嘗試,施行保護令,以防止施暴者因憤恨或報復心理而繼續對受害者實施暴力。
3.完善對受害者的救濟。分級建立統一的家庭暴力處置機制,讓受害者能及時尋求到有效幫助。要加強對受害者的物質、精神、法律等各方面的救助。可由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對受害者提供收容庇護、法律援助等,同時關注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幫助其疏導家庭暴力帶來的心理創傷,以免發生受害者因不堪壓迫轉而走上犯罪報復道路的慘劇。
總而言之,防治家庭暴力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需要預防、懲治和救濟的有效結合,需要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來支撐,需要醫療、鑒定、庇護、心理康復、婦聯、社區、執法司法等的聯動。家庭暴力不僅給個人帶來身心傷害,嚴重影響家庭幸福,也是社會的毒瘤,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特別是關注女性這一最大的受害群體,采取有效的措施,給予她們強有力的保護。讓家庭遠離暴力,充滿愛和溫暖。
[1]陳敏著.吶喊中國女性反家庭暴力報告[M].人民出版社,2007.
[2]郭義貴.美國社會的家庭暴力及其法律對策[J].法學評論,2005(4).
曾世紅(1987-),女,重慶黔江人,四川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