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華西藏昌都地區第二高級中學 854000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內容增刪與標準、實施建議等方面作了明確要求和規定,強調化學新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設置的基本理念。從老教材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作了調整,新課程改革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層次、六個方面體現了化學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使教育的目的轉變到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上來了。
科學研究的過程是在新課程中更為重要的內容,用生動的課堂形式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起來,培養他們的鉆研意識,改變學生之前的學習方式,將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出來,對于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著重進行培養。
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倡導學生自我評價、專業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新課標下的化學教學要適應時代需要,促進高中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就是加強與社會、科技、生活的聯系,就是不再把高考作為高中教育的唯一任務與目標,就是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培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很長時間以來,很多化學教師已經在課堂中養成了一種灌輸的教學方式,學生也逐漸不能離開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接受知識的方式都是較為被動的。但是新課程中,要改變學生之前的被動,使他們在課堂上也就成為了主體,教師成為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適當的變“懶”,這樣學生才能“勤快”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
興趣在一個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尤為重要的,學生只要在化學中找到自己的樂趣所在,就一定可以將他們的求職欲望激發出來,所以,趣味性在化學課的教學中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例如“氧化還原反應”新課導入,我們的學生愛吃蘋果,我就講了“吃蘋果中的化學知識”。學生一個個瞪大雙眼,露出新奇的目光。以學生身邊的事引入新課,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橫生,增強了他們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只要是學生可以自己獲得的知識,教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努力地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結合原有的理論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索。在引導中注意設置“低起點,密臺階”,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將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使學生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培養出敢于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不能忽略“做”中學,化學實驗應該成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傳統化學演示實驗的教學策略為:演示—觀察—解釋,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所以新課程下,我們的實驗教學應向POE 教學策略轉變,即預測—觀察—解釋。
為了能夠完全符合化學課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就要在對理論知識進行傳授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思考能力、實踐能力都進行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可以有效地將教學的效果進行實現,實現早前設置的教學目標。要正確分析、理順制約關系,觀察和研究一定要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以免將一些形同質異的問題放在一起進行分析和解決。
一些零散的知識構成了化學課程,只有整理的完善,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才可以把這些理論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記憶。類比不僅僅可以在知識系統內部進行,還可以將許多化學知識與其他知識,如數學知識、物理知識、生活常識等進行類比,往往能起到點化疑難、開拓思路的作用。
廣大教師要在大課程觀的指導下進行教材研究,正確認識自己在課程實施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覺實現角色從單純的、課程的接受者向課程的研發者轉變。
一個成功教育也就是可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個性,而且還能夠激發出最大的潛能。對教育行為有約束的就是人才觀,它在實施課程的過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全社會,特別是教育工作者的人才觀一定要是多樣化、多層次的,將之前認為只有考上大學的才是人才的觀念遺棄掉。
很長時間以來,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在學校教育中,都是將智育作為要點,通常情況下,都是用大量的題目來鞏固知識,可是卻將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忽略不提,造成很多學生都能考出一個好成績,但是卻沒有很高的能力。這樣的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面對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本無法適應。一定要注重題目的量,不能將很多題目全部壓到學生身上,而是應該將一些經典的題目選擇出來,供學生鞏固知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在精選的題目中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而且還能夠將能力提升起來,對于學生控制時間方面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樣就可以使學生能夠平衡發展學科。
[1]王秀英.淺析新課改下高中化學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0,(07).
[2]王云芳.高中化學“二三三制”課改探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