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貧困作為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公敵。貧困,說到底是對人權的侵犯,它使人的基本權利無法實現。
浙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省份,“七山一水兩分田”的資源稟賦使浙江一直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和艱巨的扶貧任務。
回溯歷史,正是因為空間狹小、資源不足的客觀現實,倒逼浙江殺出了一條“創業創新”的“血路”:最早允許農民務工經商,最早允許農民長途販運,最早對農民開放城鄉市場,最早推進農村工業化,最早推進城鄉區域統籌發展……這一系列措施,使浙江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走出了一條可資全國借鑒的扶貧開發之路。2010年,浙江農民人均純收入11303元,連續26年居全國省區首位;城鄉收入比2.42:1,差距之小居全國省區首位??梢哉f,我省的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但是,毋庸諱言,在我省一些高寒山村、偏遠海島,或囿于惡劣的自然條件,或因病、因殘,部分群眾仍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在一些地方,隨著青壯年的搬離,村莊漸趨“空心化”,留守老人和幼童“老無所依,幼無所養”的境況,令人堪憂。如何盡快改變這一狀況,切切實實維護這些“沉默人群”的權益,讓他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應該成為各級政府優先考慮的議題。
打破貧困循環狀態,讓貧困者及早脫貧,需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量體裁衣。目前,我省貧困人口越來越集中在環境惡劣、資源貧乏、交通不便、設施不全的高山、遠山地區和水庫庫區,改變貧困者生存的自然環境,通過移民開發、異地搬遷,引導人口向縣城、中心鎮、中心村集聚,或許是改變他們命運的一條捷徑。
制度創新同樣是改善貧困者生活狀態的重要手段。通過戶籍制度、稅收制度、轉移支付制度、勞動就業制度、社會養老保險、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制度創新,實現對貧困者社會條件的改善,并以此促使貧困者盡早脫貧和致富,不失為扶貧開發的一味良藥。
貧困的實質是基本能力的匱乏?!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扶貧不僅要改善當地貧困戶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貧困戶的素質,通過實施就業培訓,增強他們的致富本領,進而給他們帶去勞動的尊嚴和生活的自信,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
貧困源于發展的不均衡,在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不同區域、城鄉、群體間收入差距的問題會更加凸顯出來,建立、健全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機制勢必成為當務之急。
民生實事,關乎民心。扶貧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監督政府擔當起帶領困難群體脫貧致富的責任,作為民意機關、權力機關的各級人大,應該而且可以有所作為。各級人大代表,更應切實放下身段,深入基層,了解百姓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多一些幫助百姓脫貧致富的“良方猛藥”,少一些不切實際、不著邊際的“華麗設想”。
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提高了將近1倍,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納入扶貧范圍。在新的形勢下,讓貧困者脫貧,讓富足者前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的殷切期望,更是各級政府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