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集萃
天平,能稱出人大履職的分量;公開是標尺,能丈量人大與人民之間是否有距離。只有將人大監督工作公開,才能真正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憲法賦予了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一府兩院”的權力,其自身行使監督權如何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實行陽光監督、透明監督,值得思考。
目前,有人大工作者這樣戲說人大監督公開工作:“不公開不夠意思,公開一些意思意思。”所以,出現了人大監督缺位、監督越位、監督不到位現象,其根本原因就是監督者缺乏有效的被監督所造成的。接受監督,這既是公權力的性質所決定,也是克服權力的擴張性、蛻變性和隱蔽性,杜絕暗箱操作、幕后交易弊端的治本措施。為了確保監督成效,人大常委會在行使監督權過程中,要想不辱使命,就要敢于抓住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群眾難點、熱點問題開展監督,同時要勇于將監督過程同步公開,接受全體人大代表和廣大公民的監督。
專題詢問這種監督方式現在因全國人大的屢屢破冰,得以被各地廣泛應用。但毋庸諱言,也有其局限性——即剛性不足,因而在開展專題詢問之后,如果沒有一些更加剛性的監督手段及時跟進,僅止步于“問”,有些老大難問題恐很難得到圓滿的解決。由媒體報道,一些地方對專題詢問僅僅是一問了事,會一結束便沒了下文。
對于各級人大來說,無論是哪一種監督方式的啟用,都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而,各級人大對當地一些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適時啟用專題詢問后,仍引不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人大應及時啟用更具剛性的特定問題調查、質詢、撤職等監督手段,唯有如此,專題詢問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在10月24日審議了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據稱,草案擬為公益訴訟松綁,“有關機關、社會團體”將被允許作為公益訴訟的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這一報道由于沒有更多的信息來源,記者和評論員都陷入了猜謎的游戲。除了那個中國最難尋找的“有關機關”之外,社會團體也被多重解讀。尤其是使用“社會團體”這一傳統稱謂,而非“社會組織”這一寬泛定義,讓輿論擔心正在興起的NGO和NPO事實上已被草案排斥在公益訴訟原告主體之外。
草案既關乎公共利益,又是立法博弈的前提,完全沒必要放在暗箱中藏著掖著。具體而言,從立法規劃到草案起草,再到首次送審和最終的審議通過,都應公開。不但應公開立法進程,也應及時公布送審草案和草案的修改情況。立法法也明確規定,“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而如何保障公民參與,民主立法,正是立法機關無可回避的責任。
突出監督重點是人大監督的關鍵,是提高監督質量、保障監督實效的關鍵,必須讓監督重點更加突出。
要圍繞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監督。如: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將其納入監督范圍,加大監督力度,并跟蹤監督,嚴格監督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違反憲法、法律和法規所存在的問題。強化司法監督,堅決遏制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腐敗,促進司法公正。
要圍繞民生問題開展監督。如人民群眾住房、土地、治病、教育、公路等民生問題,涉及到政府有關部門,存在亂收費、亂罰款和工作不到位等問題。人大及其常委會應采取視察、調查、檢查、測評等方式,依法進行監督,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
要圍繞改革發展大局開展監督。如:河堤除險加固、廉租房建設,主要公路擴建、電網改造、工業園區建設等大型基本建設。由于這些建設資金額度大、資金渠道窄,容易出現腐敗現象。因此,應是人大監督的重點。
據報載,湖南長沙一家企業總經理舉報省財政廳等機關在政府采購中,原本1500萬元可以完成的采購,最后卻以3000萬元高價成交。而湖南省文化廳規劃官員回應稱,設置投標產品價格最低下限,“是為了確保采購的質量”,“是預算執行的需要,因為如果預算沒有執行完,財政就要收回,必然會影響第二年的預算編制”。
如此“高標準嚴格”執行預算看似荒謬,但在現實中卻“合理合法”地長期普遍存在著,年底“突擊花錢”年復一年在上演,成了我國財政預算工作中的一大“頑疾”。政府部門千方百計“花光預算”的亂象反映出了財政預算監督工作的“疲軟”,一些地方人大審批和監督財政預算的制度形同虛設。
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和民意代表的各級人大,應當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進一步完善財政預算監督制度,特別是要將財政經費的使用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同時,要通過詢問、質詢和罷免等剛性措施,讓那些突擊亂花錢的“敗家子”們付出應有的代價,以強有力的監督扭轉當前財政預算亂象頻發的不利局面。
因公共事件被問責的官員復出應提前向社會公布。現行的官員問責機制和監督機制缺乏監督力,會極大削弱政府公信力。
在一些公共事件后,政府會勒令對突發性事件負有主要責任的官員辭職,或者官員主動引咎辭職。但是由于問責制與官員復出機制的勾連缺乏監督力,風聲過后,一些官員即可復出、再度擔任重要職位,這種做法極大地削弱了問責制的公信力。
按照現有官員復出規定,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的官員在一年內不得重新擔任與其原任職務相當的領導職務,兩年內不得提拔;受到降職處理的,兩年內不得提拔。這個規定在實施過程中并不透明。為此,在每一起問責事件結案之時,相關部門應提前向社會大眾公布對官員未來仕途的大致安排。
前一段,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先后到揚州、徐州等市開展“接待代表日”活動,見諸報端,富于啟迪。
“接待代表日”活動,是目前閉會期間不少地方人大常委會密切代表聯系、有效發揮代表作用的新平臺。但此項活動隨著時間推移,代表可能來得越來越少。而“走出去”則不同,直接到代表資源富集的選舉單位所在地搞“接待代表日”活動,不但解決了客觀上存在的代表來去不便諸多現實問題,而且徹底扭轉被動狀態、消除活動發展下去可預見的“沒有代表來訪”的尷尬局面。
“走出去”接待代表,還極大地體現了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的謙恭和誠意,是對代表的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與普通代表,都是本級權力機關組成人員,權力都是同等的,一人一票。而且,縣級以上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都是由本級人大代表投票選舉產生,因此,“走出去”接待代表,體現了誠懇接受監督的民主作風,又體現了務實體察民情的工作作風。就代表而言,“主場”履行起職責來也自然、親切,利于踴躍來訪、積極發言。
更為重要的是,“走出去”接待代表,易于主任會議成員掌握第一手資料,增強“接待代表日”活動實效。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面對面、零距離接觸各個層次、各個領域的代表,能夠聽到來自最基層的代表聲音,所了解到的社情民意更鮮活、更真實、更全面,這對于促進人大常委會的議事決策質量,毋庸置疑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顯然,走出來、沉下去開展“接待代表日”活動,勢必成為地方人大常委會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的利器。
從目前的運行情況來看,基層人大網站建設明顯存在著諸如網站建設水平低、內容更新慢、點擊量小、利用率低、互動性不強、社會影響弱等問題,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克服缺乏規劃、資源散亂、盲目建站的問題,依托上級人大網站組建人大系統網群。克服人員缺乏、技術薄弱的困難,人大常委會必須突破基層人大組織機構和人員缺乏等瓶頸制約,由“單靠一兩個人或一兩個委室來辦網站”轉變為“依靠方方面面的全力投入來辦網站”。
基層人大網站作用的發揮還要依靠全體人大工作人員的努力,建立大編輯部思想,吸納各方力量,豐富網站內容。不斷創新豐富網站功能,并開展必要的培訓和工作交流。
作者:孫中林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作者:崔松濤 來源:中國人大新聞網
作者:王琳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趙宇星 來源:人民代表網
作者:王軍杰 來源: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作者:傅企平 來源:《中國人大》
作者:敏 林 來源:《中國人大》
作者:王建斌 冀國保 來源:《人民代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