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珍榮 王 穎 吉家文 袁存柱
(1.海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海南海口571158;2.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71158)
社會體育專業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創辦以來,辦學院校已增加到180余所,并由最初的單科體育院校開辦發展成單科體育院校與綜合性大學共同開辦。然而,與辦學院校迅速增加的繁榮景象相比,各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系卻仍處于討論和探索階段。課程設置是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的核心,解決好課程設置問題是時下我們面臨的當務之急。
課程設計以專業課為中心,淡化了社會體育專業特點。目前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往往根據專業課程需要,采用 “倒推式”邏輯設置課,按照課程科目逐步深入細化組織課程,注重專業自身的系統性、整體性?;A課程與專業課程的 “二二分層”的做法較為普遍,不利于專業能力提高,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造成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的尷尬局面:專業不專,而理論基礎又不扎實。
部分課程設置拘泥于理論,缺乏職業需求基礎和市場需求導向。課程內容的安排,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固守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常常出現教學內容的重復,造成學時浪費。在建構課程體系時,過多地看重社會體育專業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反而導致“有些課程似乎是一樣的”、“上了很多理論課,其實還是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出現。
忽視學科與課程之間的聯系,不利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前期對幾所已辦社會體育專業的學院編寫的培養方案進行對比研究,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學科與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系不夠,學生難以從不同學科,不同的課程出發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一些課程教學內容比較陳舊,不能即時體現學科研究的新成果,反映社會體育工作的新動向。正如我院部分學生見習后感嘆 “感覺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真不是那么回事”。有些課程的內容已經和社會體育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了,這也是目前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
實踐課程學時比例普遍偏低,就業競爭力不足。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的是從事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等方面的專門人才。而我們不難看出,“組織管理、咨詢指導、經營開發”這些具體的界定都體現出很強的實踐性,而目前大多數院校出于各種目的在實踐課學時的比例上都盡可能地縮減,這種實踐課程學時比例偏低必然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
社會體育專業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這就對社會體育專業課程的地方特色提出了一個客觀的現實要求。而事實上,大多數院校在課程體系構建上大同小異,很少有結合學院所在地的自然資源、社會體育資源設置相應的課程。從社會體育專業本身的特點和學院的發展定位來看,課程體系構建體現地方特色是社會體育專業能夠得以良性發展、服務當地社會體育的一個必然趨勢。
在修訂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遵循 “根據市場需要逆向修訂培養計劃”的基本思路。在課程體系的改革方面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1)加強基礎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養和現代科學知識等基礎素質;2)突出專業主干課 (或核心課)和專業特色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將授予學生本專業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同時根據學校自身的辦學優勢和市場需求開設專業特色課,專修課及專業方向課等,使學生在專業的縱向上加深,培養寬厚的專業素質;3)拓寬選修課程。為培養寬口徑和適應能力強的人才,應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開設綜合課,跨專業選修課及邊緣交叉課等,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興趣與特長拓寬知識領域。4)強化實踐課程。實踐課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并將實踐課納入專業課程的建設之中。
在前期研究中,我們發現,大部分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基本定位在院校所在地區。例如,首都體育學院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90%都在北京市及周邊地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和社會體育專業的社會性特點是有著密切的關聯的。從我院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來看,也有近70%的留在海南,甚至一部分就業不是很穩定的畢業生也選擇留在海南。因此,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考:在辦學過程中,探索一套具有海南特色的課程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可以充分利用院校所在地的自然和社會資源,也必將促進社會體育專業的健康發展。課程體系的地方特色不僅能體現社會體育專業的社會性特點,而且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口徑,更好地服務社會。
在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實踐課程學時比例的基礎上,社會體育專業將進一步走出去辦學,與社區、經營性體育場所及社體中心聯合辦學。我們將我校的教育資源與社會資源整合,使學校學生服務于社會的同時,學習和了解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找出理論知識的欠缺,然后回到課堂再次學習理論知識。這樣反復穿梭與實踐和課堂之間,不斷豐富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和熱情,感受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的成就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開拓就業領域。
提高實踐課時比例需要面對的主要困難有:經費問題、影響學校教務工作統籌。對于經費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社會聯合辦學的思路,與一些學校、企業、俱樂部等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據我們前期的調研結果來看,很多俱樂部是很需要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去他們那里實習、工作的。俱樂部既可以緩解人手不足的矛盾,對學生而言又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種雙贏的合作形式完全可以解決經費問題。
首先要加強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及相關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刪減一些教學內容比較陳舊的課程,增加一些反映社會體育工作的新動向和社會需求的課程。對于一些內容上重復的課程可以刪減或者重新設置。比如,某些院校社會體育專業設置的《體育經濟學》和 《體育產業經濟學》在內容上相差不大,造成了不必要的人、財、時浪費。而有些課程之間橫向聯系較少,不利于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
目前,在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計劃中對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界定的比較模糊,這一方面不利于課程體系的構建。有些課程設置同就業方向看似有聯系,實則與就業實際相去甚遠。另一方面,明確就業方向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有目標。例如,有些學生利用節假日主動到一些健身俱樂部打工,以鍛煉自己,這就是明確就業方向帶來的一個利好的現象。因此,在后續研究中,將進一步明確社會體育專業的就業方向,促進課程體系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讓學生學習的課程與社會實踐聯系得更緊密,使得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通過前期調研的一些了解,我們發現,很多學院受學校教學設施及師資隊伍知識結構等條件限制,缺乏新興健身項目介紹等課程。而這些新興的、順應市場需求的課程正是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重要基礎。比如,體育旅游、潛水等課程的開設,這些都是符合海南地方特色的課程。然而,這些由于在職的教師知識老化,對這些新興的課程接觸太少,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可以嘗試對本院相近專業的教師進行短期或長期相結合的培訓辦法?;蛘咧苯訌钠渌麑I院校引進高水平的教師,同時在師資隊伍力量壯大的基礎上增設一些市場需求較大的課程。這不僅對畢業生就業率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也符合我?!疤嵘k學內涵”的目標。
在鼓勵跨學科教學培養方案問題上,學校要有超前意識和大局觀。院系之間進行跨學科人才培養必然會占用其他相關院系師資和教學資源,學校應根據各院系具體學習要求,制定較為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例如,基于現階段體育俱樂部經營管理的人才需求較大的市場現實,在開設類似課程的同時,完全可以同學校的管理學院進行資源的整合、利用。在這樣的課程設置上,海南師范大學綜合性院校的豐富資源可以成為其他專業性院校的有力支持。
[1]李正榮.武漢體育學院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3):103~105
[1]李壯志,等.石家莊學院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分析 [J].教育與職業,2007,(8):150~151
[2]劉善云,等.從社會崗位需求狀況分析社會體育專業的課程改革 [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11):1531~1533
[3]馮曉麗.高等體育院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調查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 2004,(1):34~36
[4]舒云久.陶冶.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10(5):101~103
[5]楊遒軍,等.構建社會體育專業 (本科)的課程體系 [J].體育科學1998,(4):10~13
[6]馬維平,許曉音.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與社會需求[J].體育學刊,2005,(4):71~73
[7]項立敏,劉曉偉.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目標設計與課程體系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2):1677~1679
[8]呂剛.試析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以華東師大體育系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為例[D].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研究生論文???2007,(6):50~52
[9]程暉,胡錦業.天水師范學院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分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8(4):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