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海力茜·陶爾大洪
新疆醫科大學藥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以醫學專業為目標探索醫用化學教學改革
張慧 海力茜·陶爾大洪
新疆醫科大學藥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醫用化學是醫學職業教育各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與醫學有關的化學基本概念、理論及技能,為醫學各專業后續課程奠定基礎。本文首先介紹了目前醫用化學的教學現狀,然后結合醫學各專業特點,圍繞醫學各專業對醫用化學要求的差異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師醫學知識、考試方式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醫用化學;教學目標差異;教學改革探索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類對醫學的研究已經深入到分子水平,醫學與化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Corey教授曾預言:“21世紀,化學將涵蓋醫學與化學之間的任一事情”。醫用化學以化學理論知識為基礎,同時又與醫學知識緊密結合,使其具有獨特的特點。因此研究醫用化學教學的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逐步形成適合醫學發展要求的醫用化學教學體系,培養高素質的醫護人才,是廣大醫用化學教師面臨的一項迫切而實際的任務。本文首先介紹了目前醫用化學的教學現狀,然后結合醫學各專業特點,圍繞醫學各專業對醫用化學要求的差異化,著重對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我校現招收的各類醫學專業學生,各專業學生的錄取分數相差較大。從專業上看,臨床、口腔專業為高分錄取,學生的化學基礎較好,而護理、預防、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有部分文科學生,化學基礎參差不齊;從民族上看,既有漢族學生又有少數民族學生;從編班上看,既有單一民族自成一體的班級,又有民族混編的。這樣的學生構成現狀和授課對象的多層次性必然對醫用化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給醫用化學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如何應對各種層次的學生教學,是我們要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本校任教醫用化學的教師都是由綜合院校或師范院校化學專業畢業的,他們的化學專業知識系統性強,而醫學知識卻普遍匱乏,一知半解,教師在講授與醫學有關的化學知識時,往往會照本宣科,泛泛而談,更不能把化學知識在醫學中的應用進行拓展,因而授課多追求化學專業的系統性,與醫學專業的聯系整合不強,教師對學生的醫學專業性引導無從下手,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造成化學課與醫學專業課脫節。
醫用化學是醫學職業教育各專業一年級開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與醫學有關的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基本技能,為醫學各專業學生下階段學習生物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分子生物學等后續課程奠定基礎,為培養具有高素質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服務。但目前職業醫學教育的醫用化學教學內容深而難、專業化獨立、信息量大,而與醫學專業結合緊密的內容不夠。而當前教學的改革則強調融“教、學、做”為一體[1],在教學要求不降低的情況下,對基礎課程課時不斷的壓縮,要用較少的學時,打牢學生的基礎,是一個極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的矛盾在教學中越來越突出。
我校開設的醫學專業種類較多,各專業所需的化學知識各不相同;作為醫用化學教學不但要教授專業化學知識,還要突出醫用化學知識點在不同醫學專業中的作用和地位,把各專業所需的醫學化學知識提煉出來,制定出符合各醫學專業特點的醫用化學教學內容:如護理專業可側重于氯化鈉、葡萄糖等滲溶液的性質和應用,溶液濃度的換算、電解質溶液的離子反應的條件理論、膠體溶液、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基本性質、實驗等;口腔專業的重點內容是:物質的結構、金屬概論、電極電位、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基本性質、高分子化合物和材料、聚合反應等;檢驗專業可側重與生物體相關的金屬元素、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和檢測方法,溶液濃度的換算、電解質溶液、滴定分析、分光光度法、血糖的測定原理等;臨床專業則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疾病的產生與生命體內基本化學反應的關系,教學中應將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化學鍵、小分子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性質及結構,緩沖溶液,膠體溶液、溶液酸堿平衡、電極電位作為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到疾病產生的根源歸根結底是組成生物大分子的小分子的結構發生了改變,從而引起生物功能的改變,比如自由基的產生,因為它的強氧化性可破壞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導致衰老、癌癥等疾病的發生[2],還有化學反應動力學與藥物代謝及半衰期的關系;影像專業應把原子結構、分子結構、化學鍵、物質結構與細胞結構的關系,有機波譜學做為教學的重點。
根據本校的實驗條件,編寫適合本校教學的實驗教材,在教材中適當增加與各專業相關的醫學知識的應用,降低化學知識的內容難度,針對不同的醫學專業,精選和專業密切相關的化學基本操作,在實驗方面除保證基本的驗證操作技能外,還應圍繞專業特色進行實驗項目的創新,針對不同的醫學專業增設不同的實驗,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護理專業把重點放在溶液的配制、離子反應發生現象的觀察、臨床藥物的配制方法、用于酸血癥和堿血癥糾偏的常見藥物選擇和反應原理;口腔專業應該增加金屬的腐蝕性實驗、室溫硬化性現象、蛋白質與金屬高分子材料相容性等實驗;醫學檢驗專業可加大配合物、滴定分析操作、溶液PH值的測定、電解質的分析、血糖的測定等實驗的章節課時,以保證實驗的操作能力和熟練程度,為即將開設的各項檢驗技術操作打下基礎,以培養適用性人才;影像專業實驗課可增設簡單有機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檢測專題實驗;其它各專業適用的實驗也應向醫學靠攏:如將酸堿互滴改為血清中碳酸氫根含量測定,血清中鈣離子的微量配合滴定測定,乙酰水楊酸的制備改為乙酰水楊酸的含量測定,增加維生素C的含量測定,奶粉中乳清的提取及鑒定,尿糖的測定,氨基酸的紙層析和電泳分離。這些實驗的改革即突出了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又與醫學緊密相連,加深了學生對化學實驗技能在醫學中重要性的認識,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醫用化學的積極性。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醫用化學教學中,應把化學知識和醫學知識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3]。引入新課時,教師應該緊扣醫學知識,巧妙地設計問題,這往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有機化合物旋光性時,可以向學生先提出這樣的問題: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左旋氧氟沙星的“左旋”指的是什么意思?以此為切入點將欲傳授的知識引入,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講偶氮化合物時,指出“蘇丹紅”并非食品添加劑,而是有毒的偶氮染料;講葡萄糖與糖尿病的關系及家庭里的檢測時,可介紹藥店里尿糖試紙的原理;在講授親電加成反應的馬氏規則時,把“氫加在含氫較多的碳原子上”諧音為“親(氫)上加親(氫)”,以幫助學生記憶。在講述烯烴、醇、醛、羧酸、取代羧酸的性質時,可以以三羧酸循環為中心,將幾章內容串聯起來,舉一反三的把脫水、加水加成、氧化還原、脫羧等有機化學反應體現在生物化學反應中,即教授了有機化學反應又聯系到了生物化學反應,使學生認識到醫用化學學習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學生未來學習的方向。再如講溶液滲透壓對紅細胞在高滲、等滲和低滲溶液中形態變化的影響時,引申出臨床補液問題及嚴重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利用的反滲透原理;而血液中緩沖系的介紹可指明臨床上酸血癥和堿血癥的成因及治療方向;另外還可以強調緩沖溶液在臨床研究上的重要性,比如最常用的“細胞培養”。
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可通過事實和概念兩方面去把握,概念是抽象的不易理解,而事實是感性、表象的,容易理解。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與化學知識相關的事實,將家庭中與健康相關的熱點問題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會使學生大開眼界,激發學生求知欲:為什么新居裝潢所使用的各種涂料、油漆,新添置的家具、粘合劑以及墻紙等裝飾材料都會引起頭昏、失眠、皮膚過敏,嚴重的甚至導致疾病?原因是在這些裝飾材料的生產中應用了甲醛、酚、石棉等有害化學物質;花崗巖為什么會引起肺癌、胃癌、白血病?原因是室內裝修的花崗巖釋放的放射性元素氡使室內氡超標;洗衣粉、洗潔精、空氣清潔劑等家用清潔化學品在給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長期使用也會對肌膚和身心健康都能造成潛移默化的侵害;衣物防蟲劑的辨別及危害,指出了芳香化合物致病的原理;北方地區的冬季,路面結冰撒鹽除冰應用到了冰點下降的原理;為什么喝濃茶和咖啡會失眠?為什么毒品會對人類產生危害?凡此種種,在生活中常見的感性化學現象,用化學原理來解釋既實用又形象,既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便于理解化學原理,使化學理論不再抽象深奧。
校內培訓可以通過教師的自我學習、校內專題培訓,師承培訓、視頻網上學習等;校外培訓,包括到醫院檢驗科、制劑室、醫藥研究院的調研、學術交流、專題講座、短期培訓班等。
可根據不同的醫學專業進行專題培訓或學習,如開設藥物配伍在臨床護理方面的應用;電解質分析儀在醫學檢驗專業的實用技術討論;合金、高分子材料在口腔專業的應用技術等專題講座,普及和提高醫用化學教師的醫學知識,促使化學教師淡化系統性的化學理論知識,按醫學專業崗位的需求確定醫用化學的掌握內容,以達到基礎課對醫學專業課的鋪墊作用,使化學教師樹立以醫學專業崗位要求為導向的醫學職業教育理念。
[1] 教育部高教教育司.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
[2] 費文慶.對高職高專《醫用化學》教材改革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8,15(8):63-64
[3] 謝夏豐,孫東.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8(5):523-526.
R313
A
1007-8517(2011)21-0047-02
張慧,女,學士,新疆醫科大學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藥物化學。E-mail:zhanghui_8163_qwe@163.com。
海力茜·陶爾大洪(1963-),女,教授,從事無機化學教學。
201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