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律己
“這樣的鄰居,我們放心”
■文/黃律己
金陵石化烷基苯廠在“十一五”期間,做足“水文章”,利用“高科技”除污減排。目前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5年前減少60%以上,居民們不再談“化”色變。
今年初,居住在長江南岸的金陵石化公司烷基苯廠附近的一些居民心里直打鼓:聽說工廠完成了擴容改造工程,幾個月過去了,原來工廠里煙囪一直向外排放的“淡淡的黃煙”怎么不見了?
“他們哪里知道,我們的煙氣脫硫系統去年10月投運后,原來排放的含硫氣體全部進入脫硫系統處理,99%以上的硫被制造成了硫黃。”烷基苯廠廠長江閩笑著說。
“十一五”期間,該廠在“減排”方面交出了一份令周邊居民放心的出色“答卷”:工廠目前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5年前減少60%以上,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硫排放相當于南京市2007年10家從市區搬遷企業排放二氧化硫量的總和4778噸。2010年,該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比5年前減少了8萬余噸,工廠新鮮水用量與外排廢水總量比5年前分別減少440萬噸與340萬噸,減幅分別達到88.66%與87.08%。
金陵石化烷基苯廠地處長江邊,又有日產10萬噸水的自備水廠, 水源充足,歷來用水不成問題。2005年以前,該廠的每年水損耗在25%左右,最高甚至超過35%。污水處理裝置常年滿負荷運行,仍滿足不了全廠的污水處理需求。
“十一五”之初,該廠為年度“先進工作者”和部分中層干部安排了一次特殊的“旅游”——參觀湖南一家日化公司。這家湖南省當時規模最大的日化企業位于城市人口密集的小區旁。但企業做到了廢水“零排放”,水資源實現全循環使用,多年在環保上“無投訴”,與相鄰的小區居民和諧共處。
“我們能不能與人家一樣,實現水的‘零排放’?”參觀回來,該廠組織職工座談討論,并趁熱打鐵,對部分管線進行了工藝改造,完善計量手段和用水考核責任制,動真格進行獎罰。
真學習真考核真兌現,一些過去對節水“不在乎”的基層單位及職工“坐不住”了,職工積極為“節水”獻計獻策。
用水沖洗現場該廠多次明令禁止,可總有一些人偷偷地做。現在各基層單位職工人人都成為了監督員,一些單位還自制各種容器,“伸”進設備空隙接存“滴油”,保持場地清潔減少用水。廠辦公樓以往用水每月1萬多噸,后來終于發現是大樓水網有6個進水口與數個“長漏點”所致。經統一進水源,消除漏點,廠辦公樓的月用水量降為原先用量的“零頭”。“十一五”首年,烷基苯廠年新鮮水用量從540萬噸以上降低到186萬噸,環比減少新鮮水用量近三分之二。
此后該廠又將污水凈化回用作為“水文章”續篇,至2010年,該廠沖廁、綠化、消防、洗車、建筑施工、冷卻等用水全部改用凈化水,年回用凈化水達到42萬噸,全廠的新鮮水年用量創下61萬噸的新低,較“十五”末的2005年減少了88.66%。該廠用水的銳減,帶來廢水排放總量的逐年下降。2010年,該廠廢水排放總量僅為“十一”末年的12.92%。外排廢水綜合合格率則達到了99.87%。
2010年8月,該廠被授南京市“節水型企業示范點”稱號,并迎來了前來參觀采訪的社會媒體記者與市民代表。當參觀者看到該廠在污水裝置里用凈化水養魚時,紛紛贊嘆:“我們對化工企業原有的觀念形象被顛覆了。”《揚子晚報》還用專版介紹了烷基苯廠的“節水減排”成效。
“十五”后期,隨著房地產開發熱,位于南京近郊烷基苯廠周圍的居民住宅樓越來越多。而許多與大型化工企業首次做“鄰居”的住戶,格外關心自己居住區域的大氣質量。一位新搬來工廠附近的居住者直言:“盡管你們建廠在先,但更有責任給居民一片藍天。”1980年,該廠投產時的5萬噸烷基苯年產量占到國內市場供應量的80%以上。如今裝置年產量提高到10萬噸,在國內市場份額卻下降到23%左右。該廠另一主產品輕蠟,產量從5萬噸增加到12萬噸,除了自用和供給合資企業外,幾乎沒有多余的量外銷,面對國內輕蠟“缺口”只能望市場興嘆。
“對我們而言,最大的難題有兩項,一是缺少新建裝置的存量土地,二是遏制擴容帶來的含硫氣體排放增加,解決后一難題更為迫切。”廠長江閩說。為此,該廠在投資進行裝置擴容的同時,逐年增加環保投入比重,大力引進最先進的清潔能源與環保科技成果。
2006年,天然氣作為新能源剛剛進入南京地區,該廠便自建管道,將此清潔能源引入生產裝置,停用了已有20多年歷史的老式煤鍋爐,僅此項每年減少煤炭使用量約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5萬噸以上。
2008年,該廠實施503號加熱爐燃料“煤代油”改造項目,使用先進的“煤代油”技術,將煤漿替代油(氣)作燃料,不僅降低了企業生產的燃料成本,而且使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大幅下降。
2010年6月,該廠正式啟動了總投資達3.3億元的“十一五”收官之戰——烷基苯聯合裝置第五次技術改造。在運用自身對進口技術設備國產化改造實踐經驗基礎上,引進國內最新節能減排技術,消除裝置烷基苯、輕蠟生產“瓶頸”和含硫氣體回收的薄弱環節。
2010年10月,烷基苯聯合裝置擴容改造工程順利竣工投產。裝置原料處理量從78萬噸/年擴大到130萬噸/年,輕蠟產能從12萬噸/年擴大至21萬噸/年,烷基苯產能從10萬噸/年擴大至15萬噸/年。同時,裝置的產品單位燃動能耗創下新低,其液蠟與烷基苯產品的單位能耗分別比改造前下降了6%與7%,為減排創造了更有利的環境。
令金陵石化烷基苯廠周邊居民更感欣慰的是,他們“憂患”的該廠外排氣體得到了有效控制。該廠擴容同時新建了3000立方米火炬氣回收氣柜,可將正常生產時產生的廢氣全部容納。新建的氣體脫硫和硫黃裝置則將含硫氣體全部進行脫硫處理,每年減少的二氧化硫氣體達5000噸之多。該廠采用的屏蔽泵及在線分析儀則有效控制了苯的自然揮發,苯傳送全部實現管道密閉輸送,停止已經沿用幾十年的火車槽車卸苯作業。這些措施的實施,“根除”了區域內的苯蒸氣污染。工廠附近的居民高興地說:“與這樣的化工企業做‘鄰居’,我們再也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