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劉鎏
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黑龍江 劉鎏
英語是涉外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英語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國際化護理人才的培養。本文對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方向做了探討,提出了綜合化、職業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涉外護理專業;英語課程;發展趨勢
課程設置是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實現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它體現了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的要求。課程定位是否準確、課程體系是否完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
英語是涉外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英語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國際化護理人才的培養。目前,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課程改革正朝著綜合化、職業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現代科技和生產的發展,是以綜合化為基本特征的,反映到教育中的課程就應該是綜合化的。隨著辦學層次和理念的提升,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課程改革綜合化趨勢日漸顯著。
1.課程結構的綜合化。打破英語與專業學科之間的門戶壁壘,實現跨學科、跨專業的有機融合,實現課程設置由縱向深入型到橫向寬廣型轉化。首先,構建以“公共英語+護理英語”為主體的結構體系。其次,在教學中加強公共英語與護理英語的相互滲透與結合,英語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一同參與英語教學。
2.課程內容的綜合化。課程內容的綜合化是指英語課程內容應及時除舊布新,及時相互整合、綜合與融合,以符合護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滿足護士職后發展的現實需要,實現涉外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在英語課程設置中,公共英語由原來的高中課本起點逐漸過渡到針對聽、說、讀、寫的綜合課程。各校基本都開設了精讀、泛讀、聽力、口語、寫作、英語國家概況課程,在專業課程中加入護理英語以及畢業前強化雅思培訓等。同時,豐富第二課堂,通過英語角、演講比賽、沙龍、講座、電影等形式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語語言學習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21世紀英語教學最根本的變化是“英語教學越來越多的與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學科結合起來”,由“學習英語”轉向“用英語學習”。[1]
職業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準備進入某一就業領域以及有效加入職業界的一種手段。職業教育從其核心看是為準備就業提供職業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英語教學,作為職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理應服從這一目的。面對新時期的挑戰,英語教學應當面向社會,進行各類職業需求分析,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對學生的需求分析,為各類崗位提供合適的專業英語課程,使他們的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效結合。[2]
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課程改革必須符合時代發展,滿足護理工作崗位實際需要,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采用“需求倒推”的方式,重新規劃英語教學內容與方式,把英語教學內容與畢業生日后所從事的護理實際工作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合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掌握畢業后實際需要的英語技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學以管用”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畢業生英語技能的崗位適應能力。
因此,在以“公共英語+護理英語”為主體的英語課程結構體系中,要特別重視公共英語與護理英語所占學時的比例,在目前護理英語比例相對較少的態勢下,逐步擴大護理英語在課程體系中的比例,滿足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對護理英語的需求。遵行“學生將來干什么,學校就應該教什么”的課程改革原則,將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和交際實踐的具體目標細化到日常的教學中,努力從傳統的培養模式向滿足崗位需求轉變,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從傳統的學術能力培養向職業技能培養轉變。不僅要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護理崗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護理又是特別強調人際溝通的職業,幾乎所有的操作都要在溝通之后開展,在護理英語教學中,尤其要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
課程是實現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與載體,面對全球化發展趨勢,只有建立科學合理的國際化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視野,掌握國際化知識與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1.課程設計理念國際化
課程國際化被一致認為是學校整體發展的優先發展戰略,要培養國際化護理人才,實現畢業生走出國門、出國就業,就得將國際化理念融入到課程內容、課程體系框架當中,為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與多元文化意識的護理人才奠定基礎。在涉外護理專業的課程設計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及教學大綱的設置、內容的編排等方面都應體現國際化視角。
2.課程設計內容國際化
課程內容中應融入國際化元素,在國內護理英語教材匱乏、實用性差的前提下,引進國外護理英語原版教材;在介紹英語國家概況中加入國外醫護概況內容;在護理英語中增加CGFNS考試內容;專業課雙語教學內容吸收國際護理先進的理念、技術等,拓寬并增強涉外護理專業學生國際化視野與全球化意識。
3.課程評價和管理的國際化
將國際化發展內容作為課程評價的指標之一,采用國際認可的具有可比性評價質量標準。學生畢業前參加的雅思考試就是國際化英語綜合能力水平的實戰檢測。充分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與友好學校建立合作培養或培訓項目。教師是學校國際交流的重要因素,沒有教師的參與鼓勵,國際教育發展也只能流于形式,應增加聘請國外知名專家的力度和教師出國進修機會,充分利用他們的國際化觀念與思想意識,提高課程教學過程的國際化。
涉外護理專業的英語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用人單位、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同心協力、共同研究、深入探討、制定對策,才能取得成功。能力本位、綜合素質、適應護理職業需求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課程改革必須與時俱進,重新審視社會需求、個人需求、課程性質、培養目標,努力“從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突出專業特色,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英語課程,使他們的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有效結合,為職后發展鋪路。
【1】劉潤清.21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的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2):1-9.
【2】向前進,曹佩升,劉文平.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作者單位: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
(編輯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