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劉周海
論服裝產業結構轉型與高職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廣東 劉周海
我國服裝產業正在轉型升級,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高職服裝設計專業需要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為產業轉型升級培養企業急需的優秀技術人才。
產業結構轉型;服裝設計;教學改革
服裝產業是我國的傳統優勢產業,受全球金融危機以及人力資源成本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服裝產業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產業發展面臨困境。如何應對挑戰、走出困境?這是當前我國服裝產業急需破解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是必然之路。
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的高職院校要改變辦學觀念,把握形勢,認真分析產業結構轉型對人才的需求影響,及時改進傳統專業的辦學模式,積極開展課程教學改革,通過課程教學改革提升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為企業成功轉型提供人才資源保障。下面就針對我國服裝產業結構轉型來談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
產業升級實質是價值環節的升級,不論是在傳統產業還是在高新技術產業內,升級就是從低附加價值向高附加價值環節的提升。我國當前的產業結構轉型,實質上是提高我國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以及信息與管理密集產業的比重,引導企業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環節轉變。可以預見,資本運作、技術創新、信息管理等技術人才的需求將是產業轉型后企業所急需的人才。因而,根據產業轉型升級的特點再結合高職的培養目標,我國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目標定位應將國際文化視野、國內外服裝市場信息處理、思維創新、經營管理、企業現場問題解決等知識和能力納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當中。
服裝產業結構調整對專業課程的設置具有較大的影響。產業結構轉型會帶來服裝就業崗位和崗位要求的變化。所以,品牌策劃、設計、企業跟單管理、品牌營銷這些就業崗位則會有較大的需求。另外,但伴隨著產業結構升級,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單一的技術型人才,而是多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因而,這就要求高職服裝設計專業必須要根據這樣的變化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構建。
目前,我國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相對較多,有美術設計基礎、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基礎、女裝設計、男裝設計、童裝設計、服裝CAD、時裝效果圖技法、服裝色彩、服飾圖案、服裝生產管理、服裝史、立體裁剪、電腦美術設計、服裝市場營銷、服裝面料設計等諸多課程。從課程設計上來說,這些課程橫跨了技術、經濟、管理、營銷四大領域。要將這些領域的知識很好的串聯起來,并以課程的方式來展現,是需要深入的分析和仔細研究。首先,要依托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來分析主要就業崗位的能力要求;然后設計可承載這些知識和能力的課程,即支撐專業的主干課程。
專業主干課程只是構建一個基本的知識框架,要使框架之間能形成有機的整體,還需充實框架外圍和內在的知識體系。例如,服裝設計這門課程,其外圍的知識有流行審美、材料應用、思維創意、技法表現等,內在有服裝造型、服裝色彩、服飾圖案、女裝設計、男裝設計、童裝設計、職業裝設計、品牌設計等內容,而這些知識內容不可能以一門單獨的專業課程來開設,因而要進行優化整合,有選擇性的來開設。
首先,要根據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來調整專業課程設置,確保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先進性;其次,要將實用性、針對性、滲透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轉化為課程項目內容,形成項目化課程;再次,要突破傳統課程強調系統知識學習的思維模式,突出實戰性、情景性、應用性教學特色,改變以往課程面面俱到、無所側重、偏重理論的局面。下面還是以服裝設計專業的《服裝材料》課程為例。這門課程原來的知識內容較多,理論性較強,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缺乏興趣,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在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無論是服裝設計還是服裝紙樣崗位,是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服裝材料知識,而掌握這些知識最終目的是能夠應用,即如何選擇、鑒別、應用服裝材料。因而,服裝材料的選擇與鑒別也就是本課程的核心所在,圍繞核心來設置項目就簡化了過多的理論,教學就可以圍繞材料選擇、鑒別、應用三個方面展開,這樣內容既有很強的項目操作性,還能跟企業的要求完全保持一致,同時又有利于實現項目化教學。另外,也可以從課程相互之間的關系來分析這門課程。如:服裝設計、服裝紙樣、服裝工藝等課程,原來課程與課程之間相互獨立、各成體系,有些課程之間雖有聯系,但還是單獨成章,各自為政。而在新形勢下,無論從崗位要求的角度還是從教學對象的角度,都必須打破課程這種獨成體系的局面,要對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因為一方面從企業實際生產的角度看,服裝設計、服裝紙樣、服裝工藝課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設計師、服裝紙樣師必需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術;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由于環境和文化基礎的原因,其個性和學習行為相比本科院校的學生有較大區別,高職學生在系統性思考問題和理論學習方面是明顯要遜于本科院校的學生,而對于實踐動手的操作,他們則有比較大的優勢。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可以將服裝造型設計、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工藝等課程整合為裙裝設計制板與工藝、褲裝設計制板與工藝、上裝設計制板與工藝、成衣設計制板與工藝四個教學項目,取消服裝造型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等課程,使課程往實踐項目化轉變,其它的相關課程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改造,這樣,整個專業就形成以主干課程為框架,以項目任務課程為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
要滿足服裝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化要求,除了對專業定位和課程設置進行調整以外還要對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教學內容改革,首先要對偏離現有生產實際,不能適應社會要求的教學內容進行修改,做到推陳出新、跟蹤前沿;其次要廣泛選取專業最前沿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知識來補充、豐富課程教學內容;三是要將能力培養放在課程改革突出的位置,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設置;另外,還要改革課程教材的內容。目前服裝專業的教材門類繁多,但真正適合專業課程教學的教材卻非常少,尤其隨著課程項目化改革的推進,要找到與課程相一致的教材幾乎不可能,因而,還要加強專業教材的建設,要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編寫適合專業教學的項目化課程教材,使課程教學內容能與教材內容很好的銜接起來。
教學方法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使課程的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轉換教師與學生的主客體關系,要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課程教學,實現教師教學從“知識的傳遞”向“知識的處理和轉換”轉變;其次要變教為導,實現教師從“單一主導”向“行為引導”轉變;三是要實現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摹仿”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的創新”轉變,并通過項目情景化教學,使學生掌握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崗位工作意識;四是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課程等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課程教學。
教學設施和師資隊伍是影響教學方法手段的重要因素,也是改革能夠否成功的關鍵。師資隊伍是專業辦學的重要條件,是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主觀要素,也是項目化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尤其在項目化課程教學的實施中,對專業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求專業教師能夠理論聯系實踐,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要求專業教師要懂得項目組織、管理,還要能夠管理學生,駕馭各種問題,因此,需要提高師資的整體教學水平。
校企合作是高職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對接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產、學、研”合作是高職服裝院校與服裝企業開展合作的主要內容。伴隨著服裝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服裝院校與服裝企業的合作也需要全面升級,“產、學、研”合作需要進一步深入。
“產、學、研”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學校充分利用企業、科研單位的環境、人才、設施等優勢資源服務專業教學,帶動學校教學與橫向課題的研究;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產、學、研”合作,將一些企業項目讓學生來參與,企業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的項目創意方案,也能節省一定的項目運作費用,這樣能夠使學校與企業獲得雙贏。
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很多,既可以將企業引進來在校內創辦產、學、研教學工廠,也可以走出去在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有條件的可以將企業引進來,由學校提供場所,在學校建立產品研發與產品展示工作室,開展企業產品研發和企業品牌產品展銷活動,讓學生與企業員工共同參與經營,讓教師與學生參與企業的設計研發和產品營銷活動。也可以將學生帶出去,帶領學生去企業參加生產實習或頂崗實習。通過生產或頂崗實習,進一步縮小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之間的對接距離,為學生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服裝產業結構轉型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產業結構調整促使我們的教學理念要不斷的更新、發展和完善。面對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挑戰,高職服裝專業應該大膽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創新辦學思路,及時調整專業辦學方向,使我國的服裝設計教育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應有的力量。
[1]楊艷.高職服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學園,2010.
[2]宋艷輝.高職服裝設計專業項目化課程教學研究[J].職教論壇,2009.
[3]陳珊.高職服裝設計專業項目模塊化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山東紡織經濟,2011.
(作者單位:中山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