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劉韶芳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建構
河南 劉韶芳
在對中職英語教學現狀進行歸因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闡釋了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建構策略,并對中職英語課程改革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職;英語;教學模式;反思
當前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學模式不能符合職校學生的學業基礎、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教學效果也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為了體現英語的工具性,突出英語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實現中職英語的課程目標,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急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職業學校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
1.目前中職英語教學的窘境
(1)學生厭學。職業學校的很多新生不是優秀的初中畢業生,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尚不能達到及格水平,學生入學時的學業基礎普遍薄弱。學習目的不明、習慣不良、興趣不濃、意志不強、信心不足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又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困難加劇。與其他課程相比,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難度更大、抵觸性更強,有不少學生索性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
(2)教師怕教。中職學校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多,教學效果不好,教師對英語教學有畏難情緒,有的教師甚至無視教學效果而聽之任之。課堂教學目標不明、模式老套、方法單一、內容陳舊,致使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降低。
(3)惡性互動。學生厭學和教師怕教兩種因素一直困擾著英語教學,學生埋怨學非所用,教師抱怨“對牛彈琴”,兩種因素彼此交織,相互加強,形成了惡性循環。雖經幾年的調適和改革,但英語教學的尷尬局面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為了打破惡性循環,進而形成良性互動,做到教師想教、學生樂學,我們對當前英語教學的窘迫局面進行了認真地調研、思考和分析。
2.中職英語教學現狀歸因分析。如前所述,造成英語現狀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教和學。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是內部因素,發揮著主要的作用,但這種內部因素是一種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任何的抱怨、漠視和幻想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只有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才能走出當前英語教學的困境。
(1)能力目標不明確。與普通教學相比,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知識的傳授,這是職業教育規律的內在規定性,亦即能力本位。對英語教學來說,我們應該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不是簡單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堆砌。再者,從某個角度來說,職業教育即就業教育,學生的學習目標應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學以致用應該是主要目標。
(2)學習任務不具體。教學目標的迷失必然造成教學內容的陳舊和學習任務的老套,進而導致了機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平鋪直敘,缺少具體的教學任務引領。記單詞、背語法、讀課文、做習題,一切照舊;聽不清、看不懂、說不出、寫不全,依然如故。教師講得唇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如此以來,學生豈能不厭學,教師怎能不怕教!
(3)主體地位不鮮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如何在英語教學中突出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卻是難上加難。能力目標不明和引領任務缺失造成了師生雙邊活動脫節,學生無奈地游離于課堂之外,教師孤獨地唱著“獨角戲”,一如既往地扮演者“教書匠”的角色。
針對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及其歸因分析,并根據學校實際,以能力為導向,以學生主體(以靈活高效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建構理念,以具體的任務為教學主線,以典型場景組織教學內容,以情境教學為教學形式,以多彩的活動為教學方法,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教學手段,綜合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分層次、有步驟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服務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專業課的學習。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建構應立足于六個方面。
1.教學目標立足于用。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程,通過學習,應著重培養中職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中職英語的教學目標應立足于學而有效、學為所用,即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崗位需求,立足英語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2.教學內容立足于選。優化教學內容,把教材中重要、關鍵、經典的內容提煉出來,解決關鍵問題。通過精簡的教學內容構建核心能力,解決主要的教學問題,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3.教學手段立足于動。采用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稱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學嘗試、分組討論、交流解惑、整理總結等形式進行合作學習。這種模式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體現,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獲取知識、從學會知識轉向會學知識,從知識的堆砌轉向能力的提高,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4.教學方法立足于活。學習語言的目標是運用語言。應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把生活實際嵌入課堂,力求課堂教學生動、形象、活潑,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納入認知結構,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教學過程立足于樂。引入話題,引入游戲,以趣激情,利用學生對社會信息和動態的敏感性,引入合適的話題可以引發他們的好奇和思考。開展活動。寓學于樂,英語日、英語角、英語沙龍、生日派對、雙語晚會等活動讓學生由想學轉向樂學,并在活動中自覺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6.教學評價立足于褒。教師要賞識學生,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點,寬容學生的不足,以豐富的藝術語言激勵學生,建立和諧課堂。教學評價注重發現學生的進步和長處,激發自我意識,強化學習成就感,建立自信心。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形成積極地學習心態,激發學習內在動機。改革英語考試的方法和手段,以平時的語言積累為主,注重學習任務的完成,如free talk、role-play、presentation、speech、teamwork 等,評價形式為口試同筆試結合,過程與結果兼顧。
1.勤于研習職教理論。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上體現能力本位,制定能力目標,設計能力方案;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轉變課堂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任務的設計者、組織者、促進者、協調者。創設學習環境,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各種活動,通過使用語言來學習語言。
2.善于營造和諧氛圍。尊重學生,尊重差異,倡導合作,鼓勵嘗試,建立自信。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把英語教學和情感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3.注重創設語言環境。語言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就是在室內設置英語墻報、英文標語、英語畫刊等,以此強化英語氛圍;“軟環境”就是師生在課內外創設的英語情境。每天一句(常用句式)、每課一典(名言警句)、每周一“秀”(英語口語)、每周一歌(英語歌曲)、每月一文(英語美文)等活動,即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發揮中職教學英語的優勢,把英語的課程的能力目標合理分解于整個學程,凝練中職學校的辦學特色;如何尊重個體差異,有效實施分層次教學;如何使英語教學與專業學習實現無縫對接以及配套教材的開發等,都是亟待完成的工作。
[1]劉顯國.激發學習興趣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王松美.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三門峽中等專業學校)
(編輯 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