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溫和 祁麗麗
高職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有效教學的探索分析
黑龍江 溫和 祁麗麗
“園林規劃設計”作為園林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效益最大化,即學生掌握園林設計的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真正做到高效教學、有效教學,本文從有效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情境和有效考核評價方法幾方面對此進行了探索分析。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有效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城市生態環境要求日益提高,對園林專業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園林人才,適應社會對園林人才的發展需求,已經成為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方向。“園林規劃設計”作為園林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園林規劃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要求學生通過理論學習,能夠掌握基本概念,明確設計的實質和要點,掌握設計的基本原則、常用手法和技能,為將來從事園林設計、園林管理等相關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園林規劃設計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強、重實踐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全面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后,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1]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明確地提出,教學也是科學。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如程序教學、課堂觀察系統、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分析、教學效能核定的指標體系以及教學行為——結果變量等,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關鍵指標。“有效教學”包括有效的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過程,有效的教學結果。只有這三者達到和諧統一,有效教學才能真正實現。
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掌握園林設計的方法和能力,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效益最大化,即學生掌握園林設計的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真正做到高效教學、有效教學。本文從有效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教學情境和有效考核評價方法進行了探索分析。
2.1.1 任務驅動教學法
將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分解為6個課程單元,每個教學單元結合實踐項目設計工作任務:即園林設計方法解析、園林地形設計、園路設計、園林植物種植設計、園林建筑小品設計、小型園林設計項目設計。以設計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以任務驅動為導向的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每個課程單元教學的過程為:下達設計任務——教師分析講解設計任務及相關理論知識——學生搜集資料——學生設計實踐探索——學生咨詢——學生完成設計方案——學生匯報方案——教師與學生評價設計方案。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2.1.2 案例教學法
教師在講解設計任務和相關理論知識時結合典型的設計案例,通過對案例的設計理念、設計目標、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的分析,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并分析其在設計實踐中的應用,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做到圖文并茂,既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能加大課堂傳授的信息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1.3 設計成果激勵教學法
每個設計任務完成之后,要求學生將設計成果制作成電子文本,打印裝訂成冊,評選優秀設計方案,請優秀作品的作者闡述自己的設計作品并將優秀的設計方案在班級和走廊進行展示;通過這種設計方案評選和展示的形式,有效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精益求益、認真細致的職業素質,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有效的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2]園林規劃設計課程要求學生具有開放性、發散性的思維、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因此在課程教學環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輕松的教學環境顯得尤為重要。本課程在第一次授課時,要求學生按照5~6人成立一個小型園林設計工作室,學生作為工作室的設計師,教師為項目負責人,設計師在完成設計任務時遇到問題可以隨時與項目負責人溝通,每個設計任務完成以后,園林設計工作室之間要進行設計成果展示和評比。通過創設園林工作室的這種教學情境,營造了活潑有趣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虛擬工作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方式不但可以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傳統的考核評價方法以試卷考試的方式,以考試分數的高低來評價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的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考核評價方法不能全面、真實地考核評價學生對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
根據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特點,以一次考試成績來評價教學效果的好壞是不科學的,應該結合課堂提問、平時作業、課程設計作業等采用階段評價、目標評價、過程評價,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模式,例如,課程設計作業的考核評價角度要從設計理念、設計表現效果和方案匯報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性地考核評價;考核評價主體由教師單一評價改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教師總評相結合的立體化評價,學生參與到考核評價環節,學生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通過對自己和同學的設計方案的評價分析,在實踐中分析問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相互學習,提升設計能力。
“園林規劃設計”的有效教學實踐證明,改變了學生以往學習的消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高職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的有效教學研究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不斷的總結和深入,從而真正推動我國高職園林技術專業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的園林專業人才,為我國的園林綠化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1]崔允廓.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人民教育,2001,(6).
[2]陸禮霞.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思考與探索.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
(作者單位: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王旸)